欧亚地缘战略关系的变化_中亚民族论文

欧亚地缘战略关系的变化_中亚民族论文

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关系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亚大陆论文,地缘论文,战略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彻底打破了欧亚大陆自二战结束后 不久就逐步稳定下来的地缘战略结构。随之而来各种力量进行的战略调整和由此产生的 利益碰撞,直接推动了地缘关系的演变。整个90年代这一过程都在延续。进入21世纪, 中亚的反恐战争以及俄罗斯北约20国机制的建立等事态的发展,反映出地缘战略关系发 生了不同于以往的重大而深刻变化。虽然目前还不可能完全看清楚这种变化的内在规定 性及其长远影响,但从已经显现的种种迹象中却可以找到一些认识和分析地缘关系的重 要线索。

一 欧亚大陆战略联动性显著增强

“9·11”事件是人类文明史上惨痛的一页,并以极端的方式揭示出国际政治中存在着 深刻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9·11”事件发生在美国本土,也由此折射出美国对外政 策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衡。袭击美国的恐怖主义的“基地”位于被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 所边缘化的“灰色地带”,恰好也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在落后的“灰色地带”发生的 一切往往容易被忽视,恐怖组织也因此才有条件得以生存。但是“灰色地带”的存在绝 对不是孤立的,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现实国际政治畸形发展的必然结果。“基地”组织网 络的存在说明在欧亚大陆这一地缘博弈的传统地区,聚集了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想像 的利益联系和冲突。一些弱者甚至在对立和绝望中走向极端,追求模糊的非现实目标, 用非理性的手段与强者对抗。至弱拼死挑战至强,结果甚至都已经不重要。

“9·11”事件的突发宣告了“美国例外论的终结”,(注:福山(Francis Fukuyma)习 惯于考察事物的终结,“9·11”事件甫一发生,他就敏感地意识到了“美国例外论的 终结”。实际上国际政治有其自身的逻辑,任何一个国家终究都要受到这种逻辑的约束 。)并将原本内乱不断的弱小国家阿富汗及中亚国家一起推到了地缘政治纷纭变幻的前 台。恐怖主义的猖獗牵动了欧亚大陆几乎所有国家的战略神经,“9·11”之后主要国 家都做出了相应的战略和策略变动,战略中包含权宜的考虑,而策略中又蕴藏着深远的 企图。随之而来的是:大国的合作增加了,俄美靠近,北约与俄罗斯建立了20国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经过努力在机制上得到了加强,克什米尔险些重又成为战争温床,阿以冲 突激烈不休。值得回味的是阿拉法特也曾一度被视为“恐怖分子”,而阿以冲突不得到 平息,中东的一切似乎都是建立在沙漠之上,美国如何协调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关 系?

在铁幕消失之后,经济科技的联系、思想的渗透,一切地理障碍都不是不可逾越的, 即使在广袤的欧亚大陆绵延纵横的沟壑、高山和大河也挡不住国家间安全利益的连接。 “现在的这个世界渗透性太大,以至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有效地排除世界的影响。” (注:Zbigniew Brzezinski,The Grand Chessboard: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 rategic Imperatives,Basic Books,1997,p.160.)

人们往往认为南亚是相对独立的战略板块,甚至美国都难以对这一板块(尤其是印度) 施加实质性影响。兴都库什山脉把南亚和中亚分割开来,只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 开伯尔山口成为沟通两者之间联系的重要通道。但通过反恐战争,南亚与欧亚大陆其他 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巴基斯坦成了美国军事力量的前进基地,印度也对美表示愿意提供 “最充分的合作”。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里,至少巴基斯坦将会是美国反恐怖、防止核 扩散、反毒品等诸多方面寻求积极合作的对象。事实说明,任何国家都越来越难以孤立 于重要事态的进程之外。

“9·11”事件凸显出位于欧亚腹地的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通过反恐战争,美军进入 了中亚地区,并加强了在南亚尤其是巴基斯坦的影响,从而使它的两洋战略得到有力的 呼应。中亚无疑是欧亚两大地理板块的结合部,也是整个大陆的中心,美国的一举一动 自然引起有关国家战略上的相应调整。俄罗斯出于借助反恐合作改善对美关系、加快解 决车臣问题等现实需要,默认和容忍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但同时又力图通过独联体 国家安全条约维持和强化对中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欧盟、日本、印度、伊朗、巴 基斯坦和伊斯兰世界也都不同程度卷入其中。而美国似乎想走得更远,2002年2月,美 军以追捕“基地”组织成员为由,进入到格鲁吉亚的潘吉西峡谷。这说明美国在初步完 成在中亚地区军事布局后,又把触角延伸到了外高加索,争斗可能将在又一个地缘要地 展开。

在这里不能不钦佩布热津斯基的远见。他在著名的《大棋局》中曾指出:“俄罗斯与 欧洲和跨大西洋体系发生联系,甚至可能形成某种形式的成员关系,作为结果又将为迫 切希望发展与欧洲关系的三个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敞开大门 。”(注:Zbigniew Brzezinski,The Grand Chessboard:American Primacy and ItsGeostrategic Imperatives,Basic Books,1997,p.122.)只是布热津斯基有些简单化了, 他没有考虑到西方能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消化吸收原苏东地区广阔的地域。

欧亚大陆已经少有大国战略触角不及的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各个部分紧密联 系的地缘整体。今天的地缘政治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欧亚的哪个地理部分是控制整个 大陆的重点地区,地缘角色需要做的事情必须包括摸清大陆战略律动的脉搏,在彼此之 间的战略互动和各种利益的碰撞中,去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过去那种只可以在局部行 棋的条件将逐渐失去。可以认为,直到现在欧亚大陆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岛。

当然,美国以其超强的实力仍然超越欧亚大陆之上,其军事力量直接部署在东、西、 南三个方向,并正逐步向腹地渗透。但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领域具有活力的国家似乎也 有所增加。不仅美国具有战略的整体视角,力图调动整个欧亚大陆,俄罗斯、欧盟,包 括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经都不可能只将目光盯住眼前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国家对地缘利益的追求也必须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从过去比较注重某些方向、各 个领域、某些问题的局部利益转为强调各个战略方向、各个领域、各个问题的相互协调 和相互配合,从注重考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转到扩大范围关注更多国家的相互影响和作 用。

地缘上的紧密联系绝不仅仅限于地区或大国之间,弱势国家或地区问题和矛盾的激化 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一些局部冲突长期得不到控制,甚至扩散开来,并不是哪个 大国就能平息得了的,巴以之间的暴力循环就很能说明问题。甚至非国家力量的作用也 是如此。以极端势力的恐怖网络体系为例,美国对阿富汗的打击迅速、猛烈而有效,但 是由于在从北非到东南亚的广阔范围内存在着“基地”组织生存的土壤,目前它们在这 些地区仍然维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美国官员甚至担心,美国在中亚地区最亲密的盟友 巴基斯坦有可能在事实上取代阿富汗,成为恐怖分子新的指挥控制中心。(注:Los Ang eles Times,June 16,2002.)

二 由此进入地缘构造又一活跃期

欧亚大陆战略联动性的增强直接导致了地缘关系的变化。伴随新世纪的到来,欧亚大 陆也进入了地缘构造的又一活跃期。活跃期的到来首先体现在主要战略力量在安全途径 选择上的巨大反差和由此带来的影响。

美国布什政府甫一上台,就已经表现出比克林顿政府更为强烈的塑造世界的愿望,这 种愿望在“9·11”事件后不仅没有得到抑制,反而在反恐的旗帜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惨烈的牺牲和安全观念的冲击,同时也给美国将战略思想 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效结合的一个契机。民众的意见得到较广泛的统一,大国之 间的分歧基本上也被暂时搁置起来,从而美国得以有条件充分动员国内外资源,以更直 线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自己对安全的追求。布什总统上台以后“单边主义”色彩严重的 安全政策明显减少了实施的阻碍,眼下正在酝酿出笼“主动进攻”的新军事战略,要改 变自冷战以来美国战略最核心的两个支柱——遏制与威慑,而主张对恐怖分子和拥有化 学、生物和核武器的“敌对国家”主动发动进攻。

美国这种非常直接的战略途径与其他国家日趋灵活现实的战略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对于美国,许多国家采取了日趋现实的对外政策,经济虚弱的俄罗斯越来越难以支 持其军事大国的架子,埋头于联合和自身问题的欧盟大国似乎也不愿意承担过多的安全 责任,一些地区大国遇到机会也都讨好美国。直到“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俄罗 斯灵活转身发展与美国和北约的新关系,欧洲的英、德、法、意等北约成员通过启动盟 约第5条积极参加反恐战争,日本等许多国家也积极配合。这些一方面在于恐怖主义分 子人皆痛恨,另一方面依据美国人的逻辑,“不是站在美国的一边,就是站在美国的敌 人那一边”。

对比如此强烈的战略途径选择,只能是布什政府愈加崇尚实力,其他国家跟在后面配 合。因此可以理解俄罗斯在战略武器、反导条约、美国进军中亚和外高加索、北约东扩 、撤回国外军事基地等一些重大问题上一再对美做出让步,最后挽回了与北约的新机制 ,在反恐怖、危机处理、核武器及生化武器、导弹防御、海上搜寻救助和武器控制等领 域获得与北约成员国一样的决策权。

欧洲原来的地缘战略构架在不经意间已经改变。虽然不能跟冷战结束时相比,但影响 也将是深远的。俄罗斯已经通过与美国改善关系和俄罗斯北约罗马机制的建立而重新界 定了自己在欧亚大陆的安全需求,而北约也由于与俄罗斯关系的加强和即将到来的又一 轮东扩而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在军事色彩中注入了更多的政治功能。欧洲由此淡化了组 织和条约上的对立,而强化或至少潜含了新形势下的权力争夺。欧洲比过去要团结协调 得多,但同时欧洲也比过去分散得多。地缘构造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欧盟 与北约的关系会比原来松散,欧洲独立防务的重要性也可能因此上升。与此同时,德国 、法国等欧陆国家欧洲政策选择的余地增大了,而美国得到的东西比失去的东西或许还 要多,俄罗斯则预留了作为“普通国家”再次兴起的希望。

欧洲不确定性的增多还可以从东欧国家尴尬的状况中表现出来。波兰、捷克和匈牙利 等国加入北约本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安全保障,但在俄罗斯与北约签署了《罗马 宣言》后,它们必须在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北约虽然不能忽视这些国家, 但东欧国家在北约中的价值无疑大为降低了。在某种意义上,加入北约与不加入北约之 间的差别并不太大。

判断地缘构造活跃期的到来,另一个重要依据则是自然地理要素作用逐渐减弱,人文 地理要素作用却相对增强,并带来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大量增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地理环境都是影响、制约国家政治行为和国际政治活动的基本因素,其中自然地理要素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 理环境中的人文地理要素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行为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在今天的欧亚大陆,主权分歧、边界纷争等问题依然存在,但与此同时,国家之间、不 同民族之间的宗教信仰、文化上的差异与隔阂所产生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些错综 复杂的矛盾构成了确定国家间地缘战略关系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缘要素结构的上述变化,地缘关系变得更难把握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增加就 是这种要素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安全问题趋向多元化是21世纪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必须 要面对的课题,恐怖主义的泛滥尤其突出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艰难。历史遗留 下来的领土边界争端、宗教矛盾、极端的民族主义、不发达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发展的困 境、外来的强权干涉,等等,各种矛盾相互结合作用,成为引发冲突的根源,也酝酿着 难以预见的危险,想引导或捂住绝非易事。

在欧亚大陆,民族主义的发展尤其见不到其归宿,其未来远还没有达到能够控制的程 度。尽管冷战后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失衡的国际秩序的无奈抗争,但是经年积 累的矛盾的爆发,激活了过多极端的和消极的东西,民族分裂主义、泛民族主义等极端 民族主义势力乘机而起。民族极端势力往往带有更浓重的中世纪色彩,是逆当今世界一 体化、民主化潮流而动的,对内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陷入动荡的泥潭,甚至国家出现 分裂,对外导致了国际冲突,对所在地区乃至整个国际安全局势都带来了种种意想不到 的伤害。

民族主义表现得比较强烈的地区往往处于地缘战略格局中的破碎地带,或者处于大的 战略力量和不同文明的断层线上,(注:关于断层线战争的论述可参见Samuel P.Huntin 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Georges Borc hardt,1996,pp.246~265.)而同时地缘破碎地带和文明的断层线一般也是冲突多发地区 。其中没有确立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的运动具有很大的战争危险,另外散居的民族追求 统一的愿望越强烈,冲突和战争的危险就越大。历史和现实的反差、不同文明之间的融 合和摩擦、领土与边界纠纷等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矛盾在断层线上不知疲倦反反 复复地推演着。

如何化解由于地缘要素结构的变化可能引起的剧烈动荡,不仅是有关国家的任务,也 是所有大国的任务,直接关系到欧亚大陆新地缘构造的稳定与否和发展方向。在欧亚大 陆的地缘利益关系调整中,大国角逐、协调与地区其他诸多力量交汇在一起,综合发挥 作用,并且每推进一步,古老的传统与现代文明也将发生激烈的碰撞。有角逐、协调和 碰撞就要释放出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国家可能再生,但也可能元气大伤,甚至丧失 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碰撞中相关地区有可能走向稳定与繁荣,但也可能进一步破 碎。

三 地缘战略结构及其走向 今天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关系结构早已经不像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那样明了清晰。欧 亚大陆同时面临着重大危机和重大机遇,也同时隐藏着巨大危险和巨大潜力,危机和机 遇、危险和潜力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转换可能就在一线之间。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所处的不仅是利益或权力争夺的时代,同时也是必须加强合作 与协调的时代。如果只有争夺而没有协调和合作,任何大国都不可能单独应付对安全的 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正因为如此,欧亚大陆整体的稳定才更有条件得以保证。

地缘政治没有也不可能提供给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用自身安全观念和行为模式来 整合欧亚大陆的资源,而在经济上更没有那么多的发展机会提供给许多国家来分享,( 注:参见金钿主编:《国家安全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三章。)实际 上地缘政治的许多威胁恰恰来自发展水平的巨大鸿沟。因此,当前美国咄咄逼人的单边 主义不可能有多么长远的前景,美国不仅难以消化中亚、中东,甚至连东欧都不一定完 全吸收得了。

有人认为,俄罗斯的退缩和加强与美国的配合意味着美国霸权的真正开始,因为俄罗 斯不可能从中国获得想得到的东西,它的需求只能来自美国、来自西方。(注:其实不

仅对俄罗斯这样看,许多人对中国也持同样的态度。早些时候,笔者在美国访问研究中 曾直接从一些战略家那里得到过证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像俄 罗斯这样有着深厚的大国传统和重新振兴条件的大国,生存和发展毕竟还是要靠自身的 努力,完全依赖于外部的某一种力量必将为历史所嘲弄。地缘政治一个新的现实就是任 何国家都越来越不能在对外关系中做出极端的选择,完全借助或倒向一种力量,而必须 在多种力量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英国不会由于强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而脱离欧盟联合 的步调,俄罗斯也不可能在加强与西方协调的时候而放弃在亚洲的利益。

在这里不妨回忆一下俾斯麦的结盟体系。俾斯麦的体系是其本人高超的平衡艺术与德 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产物,德国也借助俾斯麦的苦心经营在欧洲取得了主导地位 。但这一复杂的体系不被俾斯麦的继任者所理解,他们采用所谓“新方针”的意图在于 接近英国,最终却以德英两国关系的疏远而告失败。俾斯麦的遗憾在于他的能力超出了 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注:Henry Kissinger,Diplomacy,Simon & Schuster,1994,9.1 36.)而今天人类的智慧、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关系环境,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改善,因 此也就为更为均衡的安全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远优于19世纪下半叶的条件。何况均衡的战 略已经不属于权术和外交手腕范畴,而是国家间地缘利益联系增强的必然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欧亚大陆正出现以复合的三角关系为基础的地缘关系结构。尽管美国 的首要地位还存在,但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结构的变动中,美欧俄、美俄中以及欧俄中 等三角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关系有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其中欧俄中三角关系的基础正 在逐渐积累,当前仅具雏形。

由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三个战略力量构成的三角关系,脱胎于冷战时期由美国、西欧 和苏联形成的三边关系。由于受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大背景的制约,美国、西欧和苏联之 间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战略互动,还不能算做是真正意义上的三角关系,当时欧洲基本的 地缘战略结构以易北河为界分成两大对立的阵营。苏东剧变之后,美欧势力大大向东扩 展,俄罗斯实力急剧收缩,但毕竟保持了大国地位。与此同时,欧盟的自主性增强了, 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也逐渐浮出水面,在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德国、法国等欧盟 大国有明显增多的不同于美国的考虑。如果严格一点,在1999年科索沃危机或俄罗斯北 约《罗马宣言》签订后可以认为,具有自身特质的美欧俄三角关系已经形成,并将对欧 洲乃至整个欧亚大陆战略局势的未来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三方的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不断磨合,其中既有碰撞也有协调,美欧在战略上的配合不至于演变成单纯针对俄罗斯 的关系,随着欧洲联合向政治和安全领域扩展和俄罗斯实力的恢复和巩固,美欧俄的战 略互动将可能造就出一个比较典型的三角关系。

当然,美欧俄三角关系运行的独立性较强,外在的影响因素很难对之施加作用。但是 随着北约东扩、欧盟东扩以及俄罗斯外交灵活性的增强,美欧俄三角作用的空间一直在 增强,并逐步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展。亚洲的中国也可感受到这种影响,在中国西北边界 尤其能够感受到它的脉动。

如果说从冷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美日三角关系曾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亚洲或亚 太局势的话,那么在稍后的时间里美俄中三角关系的重要性逐步加强了,并取代了中美 日三角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三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众多领域的关系错综交 织,冲突离不开合作、合作也伴随着冲突,其中中俄在战略上低限度的配合应付来自美 国的压力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尽管会出现波折,但基本的利益关系决定了三国相 互之间必然的反应,而不应以一时一事作为判断的依据。当然,美俄中三角关系的开放 性比美欧俄三角要明显得多,受到日本、印度、东盟等许多力量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由于地缘上的距离日益缩短,中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近年来不断加 强。美欧俄三角和美俄中三角已不能完全代表地缘关系的基本框架,欧俄中三角关系的 基础正在积累。一旦欧俄中形成某种形式的泛欧亚体系并更多地充实到美欧俄三角关系 和美俄中三角关系中去,就可能形成复合的三角关系结构,并可能进而极大地推动欧亚 大陆的稳定与发展,进而也会有利于促进全球政治的民主化。当然欧俄中三角关系的形 成需要时间,但10年或许长了一点。

对于中国,也对于俄罗斯和欧盟,这种泛欧亚的地缘关系结构将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 源。如果欧俄中三角关系能够早日成型,将弥补欧亚大陆稳定机制不健全的毛病,不仅 在欧洲方向有美欧俄三角、在亚洲方向有美俄中三角,在欧亚大陆也有了比较牢靠的以 欧俄中三角为基础的协调机制。如果再考虑到其他多边安全机制的改进和作用的发挥, 欧亚大陆基本的安全稳定就会有更为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标签:;  ;  ;  ;  ;  

欧亚地缘战略关系的变化_中亚民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