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心工程”构建和谐社区_社区服务论文

实施“四心工程”构建和谐社区_社区服务论文

实施“四心”工程 建设和谐社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谐社区论文,工程论文,四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长沙市坚持以创建文明社区为龙头,以“四进社区”为载体,以“四心”(舒心、称心、欢心、放心)为目标,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信号,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受益放到第一位,全面实施“八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立一所市民学校、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全民健身场所、一支文艺宣传队、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一个高标准宣传橱窗、一个警务室),努力构建和谐社区,通过文明社区的创建带动了整个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一、加强社区建设,为居民打造“舒心”的生态环境

1、规划早介入,建设分层次,投入求多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凡是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坚持规划部门提前介入,严把设计关,留足公益用地,做到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文化、体育、绿地等公共设施,一同规划、一同设计、一同建设。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老城区确无社区公共设施,或公共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由各区政府负责协调,采取补建、扩建或购买等方法解决。二是建设分层次。按照新建社区、老社区和单位型(大院)社区三种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凡新建社区按文明社区要求进行规划与建设。三是投入求多元。按照“财政支持、联点扶建、单位共建、社区自筹”方式,加大社区投入。此外,通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大力开发社区的社会资源,调动社区各单位的积极性,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多渠道解决社区建设的资金。

2、净化上档次,绿化求突破,美化有特色。在创建文明社区过程中,必须找准居民生活中“急、难、愁”的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使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一是净化上档次。近年来,长沙市共拆除违法违章建筑56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300多万平方米。对543条背街小巷进行提质改造,新改建160座垃圾站、公厕。健全社区卫生保洁队伍,制定了卫生包干责任制度,建立综合执法队伍,有效整治乱搭、乱建、乱堆放、乱设摊等现象,使社区创建由“五治”(治脏、治乱、治穷、治差、治本)向“五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序化)转变。二是绿化求突破。针对老城区、老社区绿化率低的特点,发动驻区单位和群众修建沿街绿化带、楼群绿化块、墙门绿化点,见空布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省文明社区红旗区通过拆违还绿,绿化率达30%。三是美化有特色。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开展“一区一品”创特色活动。通过设计社区标识,增设街灯、路灯、节日彩灯,设置公益宣传牌,修建艺术雕塑和休闲亭等特色景点,修建雕塑一条街,板报一面墙,艺术一条廊等等,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提高了社区品位。如梓园路的雕塑一条街,桂花社区的诗词公园就很有特色。居民在享受的同时,也受到环境的熏陶。

二、完善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称心”的办事环境

1、不断健全服务网络。为满足群众多方面的要求,在创建文明社区中,按照科教、文化、法律、卫生进社区要求,统一规划,分批建设,努力健全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构建一个纵横交错,上下联网的社区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以街道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服务站为支点的服务网络体系。

2、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一是在服务的范围上,既突出面向各类弱势人群和优抚对象,又面向普通居民群众以及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初步形成了面向特殊群众和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行政事务服务、面向失业职工的就业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等四大系列。二是在服务的内容上,不断增加社区服务的项目,扩大社区服务的规模。按服务性质区分,着重抓好便民服务体系和生活保障体系。便民服务体系以政府投入为主,大力兴办一些公益性事业。广泛开展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生活保障体系以就地、就近为原则,发挥服务中心(站)和物业公司的服务管理作用,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种生活保障,基本满足了居民群众生活方面需求。三是在服务的形式上,不仅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开展服务,还采取上门服务、开辟求助热线等方式进行服务。在开展无偿服务的同时,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开展低偿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同时把社区服务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途径。

3、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要求,把信誉好、服务优的企业引进社区,对进入社区服务中心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实行社区服务资质认定制度和社区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合理设置服务项目,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对社区服务的质量管理、监督和考核,统一服务标准,实行公开办理、明码标价、定期办结等制度。重视对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重视运用科学技术创建服务模式,实现服务手段的信息化。如通过印发社区服务指南、设立触摸电脑、开展网上服务等。

三、开展社区活动,为居民创造“欢心”的人文环境

1、注重文体阵地和文体队伍建设。市里加大对社区阵地建设的投入,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娱乐、健身、休闲场所。还积极开拓社区文体阵地资源,积极利用辖区内公益性文化场所,单位的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室,构筑社区文体活动舞台,使社区内市、区、街道和企业的社会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加强文体队伍建设,按照“四有”(有场所、有器材、有队伍、有活动)要求,目前全市社区共有478支业余文艺团队,达10万多人,一年四季活动不断。

2、注重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社区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艺术节、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长沙之春”、“长沙之夏”、“长沙之秋”、元宵灯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常演常新。去年在全市100多个广场组织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达500多场次,直接参演的群众达100万人次以上。社区文化活动做到了年年有计划,月月有重点,经常有活动。十佳文化广场、社区文化节、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才艺大赛等已经成为我市文化品牌。

3、注重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努力提高居民素质。市民学校和传播媒体是长沙抓实社区教育的重要依托,主题活动和典型示范是长沙抓实社区教育的重要方法。依托市民学校,组织媒体跟进,近年来先后广泛开展了长沙精神、“我是雷锋故乡人”、“看长沙、话文明”、“我是文明长沙人”、“当好东道主,办好城运会”“我为创建文明城市做什么”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出了以“共建美好家园、创建文明社区”为主题的社区宣传活动,以及“社区故事”、“市民论坛”等名牌栏目,极大增强了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建平安社区,为居民建设“放心”的生活环境

一是构建安全防范网络。构建了群防群治管理、庭院式管理、电控技术管理等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每个社区都设立了警务室、配备了社区民警,实行社区民警值班制度。居住小区有巡逻等安全防范制度,封闭小区有门卫值班;新建住宅安装有楼宇对讲电控防盗装置,设有符合标准的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老式住宅安装有简易防火、防盗装置。二是组建群防群治队伍。目前,全市已建立群防群治组织1899支(其中专业巡防队428支,义务巡防队471支),落实“两劳”帮教小组3220支,居民民事调解成功率94.8%,涌现出了“老将军巡逻队”等先进典型。三是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外来人员一直是社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市文明委专门召开加强外来人员教育工作会议,编写了《长沙欢迎您》教材,各社区建立了外来人员工作领导小组和外来人员协管队伍,对外来人员、出租屋逐一登记,经常对外来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设法安排外来人员参加工作,使许多外来人员成为文明社区创建的积极分子。

标签:;  ;  

实施“四心工程”构建和谐社区_社区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