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香坊区通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4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例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20例中医内科治疗,治疗1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对照组1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2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高,我国平均患病率为3.8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呈反复发作,持续2年以上。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周期较长,由于初期症状较浅不易引起重视,病变持续发展会导致阻塞肺气肿或者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采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4.5±6.5)岁,病程2~10年。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20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照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修订诊断标准[1]:患者长期咳嗽、咳痰、气喘,持续2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长期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胸片检查有慢性支气管炎征象。
1.3临床检查
患者肺纹理增粗并紊乱,有条絮状影,呈现斑点,双侧下肺野居多。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方法:对照组16例患者给予卧床、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药等西医对症治疗。
治疗组方法:根据患者症状给予辨证施治,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六个证型采取不同方法治疗。
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气喘,咳痰色白稀薄,形寒怕冷,鼻塞等。治疗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方选三拗汤加味。药物组成:麻黄10g,杏仁15g,甘草10g。可随症加减。
风热犯肺证:症见咳嗽气粗,痰黏稠伴鼻流黄涕、发热微恶风等。治疗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剂应用桑菊饮加减。药物组成: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甘草2.5g,芦根6g。可随症加减。
燥热伤肺证: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口鼻干燥等。治疗疏风清肺,润燥化痰。方选桑杏汤加减。药物组成:桑叶3g,杏仁4.5g,沙参6g,川贝3g,豆豉3g,栀皮3g,梨皮3g。可随症加减。
痰湿壅肺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脘满闷。治疗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15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20g,苏子15g,白芥子15g,苍术10g,莱菔子15g,甘草10g。可随症加减。
痰热蕴肺证:症见咳嗽喘促,咽痛,痰黄黏稠,胸满气粗,口渴喜饮。治疗清热化痰止咳。方选桑白皮汤加减。药物组成:桑白皮20g,半夏15g,苏子15g,杏仁20g,贝母15g,山栀20g,黄芩20g。可随症加减。
脾肾阳虚证:症见咳嗽气短,痰涎清稀,畏寒肢冷,倦怠无力。治疗温肾健脾,纳气平喘。方选肾气丸合六君子丸加减。药物组成:附子15g,肉桂10g,熟地15g,陈皮10g,半夏15g,泽泻15g,茱萸10g,茯苓20g,淮山药25g,党参25g,白术15g,甘草10g。可随症加减。所有患者药物均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1.5疗效指标
参照《实用内科学》拟定疗效评定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治愈:咳嗽、咳痰、喘息等主要症状基本控制,病情稳定,1年以上无复发;显效:咳嗽、咳痰、喘息等主症明显转为稳定,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减轻;有效:咳嗽、咳痰、喘息等主症有所好转,但病情不稳定,发作次数及程度较以前减轻;无效:咳嗽、咳痰、喘息等主症无好转,发作次数及程度无改善。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计算机输入,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利用X2计数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疗效(见表1),对照组1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2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 1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16 6(37.50%)7(43.75%)2(12.50%)1(6.25%)93.75%
治疗组20 11(55.0%)6(30.0%) 3(15.0%) 0(0%) 100%
注:P<0.05。
3.结论
随着疾病的发展,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进展中由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等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最终形成肺心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
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仍不完全清楚,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如有害气体、颗粒、微尘、细菌等均可引起该病。中医理论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痰证”“喘证”等范畴,其病机在肺,与肾、肝、脾等器官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该病易受外邪或内邪干扰,致使病情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肺为五脏之华盖,专注于气,肺受损,五脏失调,气不顺致使病发。因此,中医治疗常采用桔梗、桔皮等宣清降浊;白术具有破滞行气之功效,黄芩、苏子等可祛痰;阴虚者可适当添加些麦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治疗以抗感染药物为主,辅以平喘、止咳和祛痰药物;症状缓解后施以补肾益肺、固本养元等药物,彻底根治病情,“发时治标,缓时治本”。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应以预防为主,加强身体锻炼,增加自身免疫力。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邪侵袭及肺、脾、肾功能失调,其急性发作加重主要诱因为外感风寒,内因为肺及肾阳虚,内外相合使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有咳、痰、喘症。故中医治疗慢支急性加重大多以清热化痰为主治疗,主要病机是寒热并存、虚实夹杂及痰瘀为患,在清肺化痰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温肾滋阴、通阳化痰[3]。本组患者经过中医内科辩证施治,有效率达95.71%,可见中医内科治疗慢支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确切,预后好,临床上应该积极探究治疗措施以寻求最佳疗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但是慢支仅仅依靠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应以防治结合为主的综合治疗,更加注意平时的预防。为了防止其急性发作以及并发症发生,临床医生应该对病人及其家属普及本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劝诫中老年人戒烟,做好防护以避免吸入有害颗粒及气体,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降低其复发率。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新位.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6.
[2]高剑波.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3,05:92-93.
[3]赵志环.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8:77-78.
论文作者:曲滨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支气管炎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咳痰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内科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