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中心医院 陕西 宝鸡 721008)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15-02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骨骼疼痛以及易于骨折为主要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在增高,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前人对北京、上海以及程度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0-69岁年龄段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0%和60%左右[1]。在现阶段的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增加表示在未来的我国,骨质疏松症会是整个社会面临的比较高发的疾病,由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将会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这将会给家庭乃至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制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其治疗和康复收到许多条件的影响,以上的众多特点决定了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为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减少由骨质疏松引起的伤害,现将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病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其进行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诊断标准以及分类
1.1 诊断标准
1994年WHO制定了关于白人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关于男性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暂时还未给出明确的标准。我国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界定的标准是根据成年人骨密度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进行界定,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标准:正常,受试者的骨密度超过(平均值-1个标准差);骨量减少,骨密度介于(平均值-1个标准差)到(平均值-2个标准差);骨质疏松,骨密度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严重骨质疏松,骨密度低于(平均值-3个标准差)或者骨密度低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伴随有骨折。
1.2 骨质疏松分类
骨质疏松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该病的发生是由其他疾病或恶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该类型骨质疏松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成人以及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多数是由家族性的遗传引起的。
2 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2.1 遗传因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的关系。骨密度是影响骨强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预测骨折的发生率,其受运动、营养水平、遗传以及激素水平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其中遗传因素是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Morrison等人在1992年曾通过双胎样本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样性与骨密度的关系,该研究指出人峰值量的70-80%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这项研究是受体研究的开始,也推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报道最多的的基因有Ⅰ型胶原α1链(COLIα1)、维生素D受体(VDR)、雄激素受体、维生素D结合蛋白等,以上提到的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骨折有关,人们关于此问题的结论不一。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否有骨质疏松基因以及是否有某些遗传学标志物可以及早的诊断以及预防骨质疏松,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答案[2]。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临床医生以及科研人员都致力于开展联合不同的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以及骨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这类研究可能在未来解决人们受到的骨质疏松的困扰,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以及治疗。
2.2激素因素
有大量研究表明,激素类物质如雄激素、雌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前列腺素、生长激素以及活性维生素D等均参与协调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这些激素在骨骼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赵玉兰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症的发生中,卵巢切除以及自然发生的绝经的妇女,均表现出骨丢失加速的现象,且后者发展的速度更快,其骨小梁丢失的更为明显,这说明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与体内的雌激素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骨的丢失在40岁以后的围绝经期的妇女中已经开始发生,在绝经后的5-10年内骨丢失迅速,同时,我们发现在体内骨丢失迅速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降低关系密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不良的生活习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以及饮用咖啡等有关。在Ganry等关于7598名平均年龄在79.9岁的妇女的调查中,总结出了饮酒情况与骨密度的关系,发现适度的饮酒可以减少骨量的流失,而过度饮酒就会导致骨流失加快。
2.4营养状况
矿物质盐的摄取与骨量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保证钙、磷的摄取尤为重要,对于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钙:在目前的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膳食中,研究的比较多的营养素是钙。钙是人体含有最多的矿物质元素,是人在一生的骨构建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元素。在日常生活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牛奶中的钙是最容易吸收的钙源。在Teegarden等对224名18岁-31岁的女性进行调查回顾性访问,发现有良好牛奶摄入习惯,且牛奶摄入比较早的人,其骨量比较多,且有助于最佳的骨峰值的获得[3]。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需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引起人体各项机能的紊乱,同样也会导致骨骼发生病变。多项研究显示,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及种类的丰富度均可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对75岁的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较低的蛋白质摄入量与股骨以及椎骨的骨量大量丢失有关,较低的膳食蛋白质摄入会导致较高的骨流失。而后来Feskanich等的研究指出了较高的蛋白质摄入同样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研究指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超过95g的女性发生手臂骨折的危险性显著的高于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低于65g的女性,其RR值为1.2。同时,该研究还指出,高动物蛋白的摄入,极大的提高了患骨折的危险性,其RR值为1.23。
维生素D:维生素D是机体的重要营养成分,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钙化,可以维持钙磷代谢的正常进行,从而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
2.5 运动因素
Wolff的骨转换定律提出了骨可以随自身所受机械负荷而自行调整代谢的理论,骨代谢与机械负荷的关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骨量的多少与骨所受到的机械负荷呈正相关的关系,进行负重运动可能会刺激骨的生成。有研究指出,运动可以缓解绝经期女性的骨量的减少,而且对照组与运动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也越显著。虽然体育运动并不能改变老年人骨密度降低的事实,但是可以降低骨流失的速率。何成奇等人认为:①运动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以及内分泌调节影响钙磷平衡;②运动可以通过骨生物力学调节骨的代谢;③运动可以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改善精神状态和食欲;④定期的户外运动可以进行日照从而使胆固醇类物质转换为维生素D,促使钙吸收;⑤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使人体平衡能力加强,可以防止老年人跌倒,预防骨折[4]。
3 对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
对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干预,及心理、饮食护理以及运动防治。
3.1 心理护理干预
多数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常常会伴有其他疾病,其心理接受能力要较年轻人低,易出现消极的治疗情绪。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若不能接受及时的治疗,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导致反复骨折难以愈合[5]。骨折不但会影响老年人的正常行动,还会引起诸如褥疮、肺部感染以及其他的继发病,此类疾病的发生不但影响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对身心造成影响,还会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在进行护理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给他们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对疾病的预防有所了解,从而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
3.2 饮食护理
在患者一日三餐尽量选用富含钙以及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进行矿物质的补充,患者每日至少1000mg的钙元素。多食用奶类、虾皮、豆制品、蔬菜、骨头等。同时,家属以及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戒烟,限制患者饮酒和咖啡。
3.3 运动防治
骨的重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运动是最为健康的方式之一。患者的体育锻炼应该包括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两者交替进行。体育运动的进行应该尽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选择的机械应力项目有慢走、慢跑、健美操、球类运动等可以增强骨细胞活力的项目。主要着力于肌肉力量以及平衡能力的训练,使二者共同协调改善骨骼、关节的新陈代谢,促进钙的积累,提高骨峰值。
参考文献:
[1]蒋莲英,匡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医药前沿,2014,(3):329-330.
[2]孙峰,史晓林.饮食干预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C].//第十二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论文集.2014:88-91.
[3]李晓冬,陈建庭,王建钧等.珠海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6):439-441.
[4]唐海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2,18(7):114-115.
[5]陆霞芳,夏长春,王芷芊等.社区综合管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42-846.
论文作者:王迎春,齐维萍,焦亚娟,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骨质疏松症论文; 原发性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论文; 患者论文; 蛋白质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