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排水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_顾彬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城市供排水也成为经济社会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城市供排水工作是对城市水资源供给和排放等工作的管理,实现供排水一体化。本文分析了供排水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关键词:供排水系统;一体化管理平台

中国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虽然由水务局统一管理,但实际上供水、排水、水处理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各个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还是立足于自身的需要,缺乏城市级的供排水综合管理系统,导致开发技术和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系统规划缺乏、信息共享困难和资源浪费。

一、城市供排水现状分析

为满足现在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国的城市供排水的一体化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在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体现的不只有城市供水,还有污水处理等方面。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了水污染及一系列水资源问题,由于城市供排水系统目前发展不够完善,城市供水出现“黄水”等问题,供排水系统落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城市供排水一体化,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城市供排水问题相当严重,首先就表现在城市水资源短缺,居民用水供应不足,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一些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而忽略了水污染治理问题,所以实现城市排供水一体化十分必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对于资源污染问题做出一定管理举措,以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其次,对于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不够创新,对其相关法规也是不够完善,我国城市供排水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够完善,同时我国对于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还不够创新,就导致市场经济发展更加迟缓,不能拉动城市化进程,再加上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市场秩序就更加混乱,企业运行更加不平稳,所以目前实行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的管理非常有必要。

二、城市供排水的基本概念及实现供排水一体化的意义

1.供排水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供排水一体化是城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及建筑等给排水的简称。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城市供水体统、污水处理以及排水和节约用水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一般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在政府的监管之下运作的水务集团公司或者供排水公司对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等实现统一管理,实现供排水的一体化是我国供排水管理的必由之路。

2.实现供排水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及其优越性。自来水生产供应和污水处理之后的回用水供应可以利用其产供销系统以水表计量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回收,往往价格合理时能够获得相应利润。而污水排放其性质是服务性的,很多家庭都是完全自流的排放,所以无法通过装表等方式来计量收费。虽然最终自来水公司代收的这一部分费用也是用在了污水处理等方便,但是收费主体不明确直接导致了收费的混乱和相关污染水源治理费用不能及时合理的得到解决等问题的出现。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下,实现供排水一体化,把供水及排水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于整个水务集团或供排水公司意义重大。

三、系统建设

1.建设思路。供排水信息化建设分三大平台与三个层次,三大平台分别为网络平台、数据平台、应用平台,如图1所示。网络平台是载体,数据平台是基础,应用平台为核心,三个层次为操作层、管理层与决策层。操作层面向日常运营的操作人员,如管网维护人员、巡检人员。管理层面向行业监管部门、企业管理层,对日常运营进行管理。决策层面向企业部门领导,实现健水管理决策支持。

2.平台架构。根据供排水管理范围、业务范围进行梳理,以智慧水务为供排水信息化建设目标,相关的业务系统、集成系统、支撑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管网GIS系统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专项应用系统建设、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对外服务系统建设,以及为形成系统公共集成平台和供排水综合管理提供服务的支撑子系统,如数据交换子系统、运行维护子系统、共享服务子系统,

业务部门通过各业务系统辅助日常工作管理,管理与监管部门通过应用系统集成平台中各应用模块实现供排水运营监管、考核管理、调度管理、决策管理等。

3.功能设计。根据各单位不同层次的业务应用需求,对系统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如图2所示。

在排水管理方面,排水管理处应用排水管网编辑系统、巡检养护系统、抢维修系统、排水户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以及排水综合展示系统,排水公司应用巡检养护系统、抢维修系统以及排水综合展示系统。其中,排水管理处和排水公司巡检养护系统中的业务内容不同。

4.建设内容。供排水一体化平台在水务集团层面应用的综合展示系统既包括了供水应用也包括了排水应用。同时增加综合运营管理相关的应用功能,如运营数据统计、漏损分析、管网评估、水力模型等。(1)门户网站。通过与内部的业务系统整合,实现对外的信息发布和工作流的对接。将业务系统人口进行整合,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办公平台与决策平台,支持工作任务集中访问,并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2)管网运营数据统计分析。综合展示平台中可统计全年供、排水量数据、水质分析数据、产销差数据、能耗统计数据、服务指标考核数据等多类统计分析报表,便于管理层查阅和辅助决策使用。包括:实时运行数据展示,供、排水数据的时空分析和展示,供、排水水量区间计量,报表管理。(3)报警数据展示。综合展示平台中可对报警数据,如爆管、压力异常、流量异常、水质异常等情况进行主动报警与提示,第一时间通知管理人员,同时可将报警信息在地图上展示,反映事故位置。(4)管网漏损分析。通过与营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表务管理系统等紧密结合的方法,为漏损分析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并通过DMA分区计量、大表监控、压力管理、漏损监测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分析各个时间段供水量、用水量以及漏损量,从而科学合理的衡量供水系统漏损水平,减少供水漏损量,降低供水成本。(5)管网评估管理。以管网GIS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系统分析管网中的管材、管龄等基本属性分布情况以及爆漏事故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管网改造计划。在管网基础资料足够精确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管网建模的研究,为管网运行管理、供水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管网管理的科学化,包括:运行数据管理,管网诊断,管网更新维护。(6)水力模型管理。供水管网作为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用水随机性强的网络系统,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是实现市政供水管网的优化控制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水力模型系统是以管网GIS作为基础建立的管网仿真模拟系统,并以SCADA系统、供水营销系统的数据定期进行校核。它可以对当前管网的水力运行状态进行在线模拟;对管网的多工况进行延时模拟;对管网未来的调度决策进行预案模拟,包括:供水系统运行状态在线分析,管网日常运行分析、供水管网现状分析,管网规划设计、管网改造,供水管网系统优化运行调度,事故分析模块,优化定位漏失控制,工况校核分析、水量预测、管网平差计算,水力分区管理,水锤风险评估模块,水质仿真。

供排水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面向市政水务集团或供排水公司,建立以GIS为核心的供排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并向管网运行相关业务系统延伸,以城市基础地形图和供、排水管网数据为基础,紧密结合供、排水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供排水管网管理统一化、供排水管理业务移动化、供排水综合信息集成化。

参考文献:

[1]王苗.潍坊市供排水一体化经营模式利弊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7(3):157.

[2]吴小浩.关于对我国城市供排水行业体制改革的评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61.

论文作者:顾彬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对供排水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_顾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