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技术在市政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冰

地质雷达技术在市政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冰

江西恒信工程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96

摘要:根据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一般的勘察手段有时会有局限性。地质雷达技术所具有高效、无损、可靠、工作条件宽松等特点,也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中日趋广泛起来。常规的钻探手段,现场暂不允许采取施工围挡等措施。为了满足工程的工期、质量要求,通过采用地质雷达技术,雷达检测适用于市政工程全面优化阶段的工程建设质量,避免潜在性的弊病与缺陷,良好地解决了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以及补充完善勘探孔之间的地质剖面,全面凸显了雷达检测具备的实效性,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了地质雷达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市政;地质雷达;具体应用

引言

通常情况下,建设市政项目都会涉及到多样化的复杂要素,其中典型的要素是地形要素、气候要素以及其他要素。例如:挖掘市政管线时有必要挖掘隧道,而穿越山体内部的市政管线呈现较大的项目建设难度。遇到上述状况时,如果单纯凭借手工方式加以检测那么通常都会耗费相对较高的资金,对此有必要将其转变成信息化的手段与措施。进入新时期后,市政项目建设的整体规模正在获得显著扩大,而与之相应的各项工程技术也体现为转型趋势。在当前现有的各类市政技术中,雷达检测技术构成了核心性以及关键性的探测技术。从现状来看,对于多样化的市政工程都在融入雷达探测模式,在此前提下凸显了雷达探测具备的独特优势,简化探测过程并且消除了过高的市政项目检测成本。

1 雷达检测的基本技术原理

从本质上来讲,雷达检测指的是凭借地质雷达来探测特定区域现有的地质状况,从而为后期的市政建设提供关键性的参照。雷达检测依赖于地质雷达,建立于超高频电磁波前提下的新型探测方式有助于辨认地下物体,对于天线信号也能予以精确发射。

与此同时,运用雷达探测还能够简化原有的市政施工流程,针对施工时间予以全面节省并且保障了科学性以及精确性的施工数据。在涉及到支护施工时,运用雷达探测也能给出与之相应的地物信息。在开展探测时,技术人员应当能够辨别反射振幅以及电磁波的差异性,针对介电常数予以全面分辨,进而判断强弱各异的电磁波。在当前状况下,雷达检测正在被全面适用于监测地下埋设物、监控钢混结构以及其他类型的地下工程检测。此外,针对地下岩层通常也能借助上述措施予以全方位的检测。

作为市政工程施工方来讲,运用雷达量测的措施应当能给出实时性的市政项目数据。具体在扫描时,应当将隧道表层作为其探测对象,而无损检测通常都是针对表层隧道的。在隧道的特定位置上应当布置垂直性的测线,然后切割表面的隧道衬砌。通过运用上述方式,应当能获得针对剖面的相关施工信息。因此可见,隧道围岩、混凝土物质以及空气都表现为各异的介电常数,而与之相应的地物空隙以及其他地物性质也将会被精确反映出来。在锚杆检测中,应当将其设计为d的圆柱体直径,借助锚杆检测来探查构件尺寸,归纳得到相应的等量关系。

2 市政工程地质雷达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道路表面一般为沥青铺成的柏油路或混凝土构成的水泥路,其内部结构比较简单,这是地质雷达工作的有利条件。因为道路铺设一般可被认为是被人工均匀压实的,因此在雷达效果图上会呈现明显的平直连续的波形。如果埋藏有管线及管道,则表现为强振幅较杂乱的波形或弧形反射波。地下管线处于地下,受到很大的压力和潮湿环境的腐蚀,所以大部分的隐患是存在空洞不密实,这在地质雷达图像上表现为强振幅较杂乱的波形或弧形反射波。城市道路附近楼宇、灯杆、输电线路等众多干扰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雷达图像上,就会反应较多的干扰信息,对图像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其中对地质雷达图像产生干扰较大的主要是人行天桥以及高压输电线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地质雷达天线的测线方向与天桥桥向垂直时,在雷达图像中形成较大的曲线波形,其顶部反射较强。产生这一图像的原因为桥梁梁板底面会对雷达波产生绕射,如果桥梁底面较平而且较宽,图像上显示的反射波顶部就平而缓,如果底面不平,是T型梁或者是小箱梁,会产生与梁板数量相对应的波峰。

另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高压输电线路对图像的影响,当雷达天线的测线方向与高压电线输电方向垂直时,干扰图像呈曲线形,其顶点位于输电线下方,对于超高压电线,影响范围至少有50m。该类干扰图像与地下构造物反射极为相似,都是曲线型,进行雷达图像识别时要多加注意,以免造成误判。判断该类干扰的方法主要是:(1)该类反射波形范围更大,影响距离较远;(2)在进行探测时,多注意附近是否有高压线、灯杆等干扰源,并加以记录,在分析图像时加以区分。

3 针对市政工程适用雷达检测的重要价值

近些年来,市政项目建设规模正在全面性的扩大,基中就有涉及到多样式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技术。一般情况下,对于修建高速公路、建设市政道路或是别的类型的项目施工而言,地质探测都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只有在开展动态检测的状态下,针对当前现有的真实地质状态才能予以全方位的精确反映,运用无损检测以及实时性分析的措施来优化施工效益。

但是实质上,市政施工大多都会面对复杂程度相对比较高的现场地形,其中包括了多样化的地质特点。面对上述的复杂程度较高的地质,如果不能慎重给予正确的监测,那么以后就很可能会出现某种潜在性的威胁与安全隐患。因此,在市政工程中正确的运用雷达检测在客观上有利于量化整个建设流程,针对特定类型的信息或者数据着手予以统计汇总。通过开展力学测试,应当能够紧密结合当前现有的支护方式、开挖方式以及其他要素来拟定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流程。与传统的检测手段相比较,建立于雷达探测前提下的工程探测方式更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因此值得进行全方位的引进与推广。

4 雷达检测的关键点

隧道岩层整体上表现为发育的节理裂隙,而岩层本身并不具备较大厚度。处于破碎状的岩体很有可能伤害到施工人员的切身安全。因此在涉及到初期支护的全过程中,作为施工方需要监控实时性的挖掘隧道进度,同时也不能忽视潜在性的岩层变化动态。一旦察觉到某些岩层碎裂或者地下水涌出,那么就要予以适度的保护。

除此以外,针对各个时间段表现出来的隧道涌水量也要予以全面监控。这是因为,初期开展的隧道支护存在较大可能受到地下水给其带来的干扰。通过运用地质雷达来展开全面测量,针对地下水应当能够予以全方位的监控,确保获得参考性与指导性更强的隧道监测信息。

结束语:

通过综合分析可知,针对市政施工有必要运用雷达检测,对于当前现有的市政建设项目应当着手予以全面监控。与传统检测手段相比,建立于雷达探测基础上的新型检测手段具备凸显的技术优势。具体来讲,借助雷达探测应当可以给出精确度更高的岩层分布判断,据此获得更为清晰的探测信息以及图像,优化整体上的施工实效性。此外,开展雷达检测应当还能够辨别潜在性的市政施工威胁,对于上述隐患确保从根源上加以消除。未来在实践中,与市政工程密切相关的雷达检测方式还将会获得突显改进,确保提供科学性以及全面性的市政施工信息。

参考文献:

[1]赵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地质,2017,12(03):100- 104.

[2]周建国,赵亚军.浅谈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工程中应用分析[J].门窗,2017(05):211.

[3]熊晔.雷达检测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17):182- 183.

论文作者:李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地质雷达技术在市政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