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游子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论文,游子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启示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2)02-0054-04
一、中华游子文化的发展成就
1.中华游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经过交流、碰撞、选择、融合和整合 的结果。自16世纪后,华侨出国经商谋生逐渐增多,华侨聚居区星星点点散布于海外城 镇。他们负荷着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移植于异域,起初在东南亚各地落脚,其后在美 洲等地滋生蔓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应变着各种客观环境的挑战,既 进行着交流,又不断地冲突,既互相选择又不断整合,既历经磨难又不断更新,从而形 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华游子文化,构筑了一个美的文化世界。中华游子文化的形成发展, 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兴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起了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中华游子文化的独有魅力,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世界经济、政治、科技 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历经数百年形成的中华游子文化,既保持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 化勤劳节俭、坚韧沉毅及勇猛精进的优点,又吸收和融汇了西方文化勇于突破、不畏前 人的创新精神,正是这两者的高度融合,造就了无数杰出的海外华人。在科技界有诺贝 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电脑先驱 王安、国际人工细胞及固定化生物专家张明瑞,国际著名化学家陈德恒等。在商业经济 界,有大富豪李嘉诚、船王包玉刚、名商陈本显、汽车大王谢建隆、银行家郑鸿标、钢 铁大王钟廷森、“李氏企业王国”李成伟兄弟、实业家颜开臣等。在政界,仅在美国联 邦政府任职的华裔已逾千位,如曾任美国和平工作团团长的赵小兰,军法总监付履仁, 农业部副部长刘美芳等,在加拿大、毛里求斯、马来西亚都有华人官居要职。在新加坡 从政府总理到部长华人任职者更多。世界华人的卓越成就得到世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者、纽约州参议员莫尼汉说:“在美国的中国人为美国社会的四大精 英之一,智慧高超,优于日本人、犹太人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据有关资料统计,目 前在美100多万华人中,有8万多人是专家和教授,全美13万顶尖级专家学者中,有3万 多人是华人。华人在世界各地的杰出表现,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创造了 巨大的财富。新加坡《企业家》杂志的李建兴在其创刊词中写道:“华人在九十年代异 军突起,声震全球,不只提高了华人的社会地位,而且正在改变着世界财富分布的历史 地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992年7月刊登一篇论述海外华人的文章,估计包括港 、台在内的亚洲5100万华人,仅1990年一年的生产总值就超过4500亿美元。大陆外的海 外华人,拥有可动用资金大约为1800亿万到20000亿美元,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 洲等九个国家华人流动资金有7300亿美元。华人经济呈现出的企业多元化、国际化,成 为推动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海外华人经济、政治、科技各项领 域的巨大成就,引起了海内外众多学者的热切关注,早在1991年8月,在新加坡召开的 “世界华商大会”上,许多代表对二战后海外华人经济的成功经验取得了共识,称之为 “华人的创业文化”。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会上说:“如果各位互相交流经验,就 能证实,各位的成功,主要的因素是节俭,刻苦耐劳,重视教育,社群的信任和互相支 持。简单来说,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大家成功”。1993年11月在中国汕头举 行的“世界华侨华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华人文化与华人经济的互动关系成为会 议的中心议题,来自世界各地的二百多名学者对此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其各家所 见,笔者认为,海外华人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简而言之,是中外、中西优秀文化的 合壁,展而言之,是海外华人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关系的转换,东西文化的碰 撞等多种因素的艰难条件下,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融合了其它民族的优 秀文化,既“留根”又“借力”,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选择、整合而形成为面目 一新的,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中华游子文化,它是东西文化于本源处得其汇通而开出的 新境界。
二、中华游子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启示
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既是当今中国与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建设中 国当代先进文化必须努力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四十 年代的文化论争,一直到八九十年代的两次“文化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各种主张和 各种选择。按张岱年先生的归纳,这些主张和选择主要有三种:其一是自由主义的全盘 西化论,其核心内容是“现代化=西方化”;其二是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归论,其核心内 容是:“中国文化复兴=儒学现代复兴”;其三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文化开放道路,就是以 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母体文化,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作为激发现代化活力的 异体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文化,在马克思 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中国现代化为主体目标,借鉴中西文 化的精华,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选 择。这种选择,从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古今中外法和新民主主义论,到80年代邓 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均从理论上作出了正 确的回答。即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必须走文化开放之路。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游子文化从实践层面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走向给我们提 供了现实而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文化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发展复兴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恩格斯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 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 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 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指出,我国文化 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这些论述表明,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 程。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发展都不能脱离这个系统工程,都必须在大 力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有益养料,以形成 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又具有世界文化品格的民族新文化。在这点上,中华游子文化在文化 发展上正如改革开放的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一样,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以其独 特的文化品质,给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海外华人生活在西方现代文化氛围之中,耳 闻目睹西方现代文化的利与弊,有选择地、大量地将一切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东西 拿来吸收,跳出了墨守成规的传统文化氛围。弘扬了有利于投入现代化社会的中华传统 文化的积极因素。通过吸收、扬弃、弘扬等文化发展过程,海外华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化 ,并把这种文化变成其个人的内在品质,溶化到个人的心理机制和人格结构中,实现了 人的现代化。这个目标,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启示之二:文化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得以赢得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迫切需要。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列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 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2]列宁还说:“无产 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 合乎规律的发展。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途径,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通向无产阶级 文化……”列宁的这些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正因此,我们党在 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规定:对外 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应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应于精神文明建 设。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 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上这 些论述和规定充分表明,文化开放是赢得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迫切需要。在现实生活中 ,国际社会在文化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 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而海外文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活生 生的事实,同是中华民族,同是根植于中国农业社会,承继着中国农业文化传统,既有 历史赋予的优良品质,又难免背负与现代化相悖的传统包袱。这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 华人)的共同特点。认识这一点,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自身,也更能从中华游子文化的 发展中增强我们文化开放的信心和勇气。能够背负传统、面向世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 华游子文化,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精于消化吸收的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在纷繁复杂的国 际社会中,通过不断地文化开放,创造出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启示之三:文化开放是应对对外开放后出现的文化挑战的理性选择。有关东方文化与 西方文化如何结合,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等问题,一个 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着开放论与保守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保守论者固守中国传统古典 文化,尤其是由孔子开创、宋明理学继承发扬的儒家文化。认为儒家文化是天生优越的 ,本质上大大高于任何西方文化,担心文化开放会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瓦解和沦丧。最 终导致全盘西化。实践证明,这种担心和忧虑是多余的和站不住脚的。一部中国现代史 ,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历程以及中华游子文化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向我 们证明,各种文化只有在开放中交流、碰撞、更新和整合才能不断地的创新和发展。海 外华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文化上的选择必然是多样的 ,要么死守传统不放,唯传统是举,甚至抱残守缺,采取文化保守主义,要么在保持和 弘扬母体文化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度,接受、融合各种文化,汲取它 们的优秀成分以更新壮大自身文化,创造出一种别具特色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新文 化。海外华人正是顺应了世界文化发展大潮,既弘扬自身又兼纳别样,因此,中华游子 文化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能生生不息,不断得到弘扬壮大,而不致遭到其它文化的剿 灭。我们研究中华游子文化,就应通过其发展的历程,发掘出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 中所应接受的成功经验。
启示之四:文化开放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对于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实 现现代化,吸收一切为我所用的世界优秀文化,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信息、技术和资 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无不具有认识论的启迪作用。改革 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二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随着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参与国际交换和分工,利用国际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多 ,竞争的程度也必将越来越激烈。而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建立 各种关系,开辟各种渠道。海外华人,虽星星点点,却分布在世界各地,连点成线,连 线成片可形成一个没有封口的世界华人文化圈。这是我们进入国际社会的非常有利的条 件,通过文化开放,可以更好地把人数多分布广的海外华人团结起来,建成一个举世无 双的国际关系网。在这个网内,我们可以更好地通过文化的交流而达到资金、技术、人 才的交流,用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利益行为,将海外华人与其祖籍国联系起来,充 分团结调动海外华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贡献的积极性。它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整 体素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都具有重大意义。
收稿日期:200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