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 276800
摘要:目的 比较脑外科临床上采用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 对我院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小骨孔开颅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后GOS评分与常规组患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临床上采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微创穿刺;小骨孔开颅;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
本研究对我院脑外科2011年05月至2014年09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比较脑外科临床上采用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以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76例均为我院脑外科2011年05月至2014年0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38例,年龄在37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4±2.8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常规组患者38例,年龄在36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2.7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本研究在征得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且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开展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38例患者采用小骨孔开颅治疗,根据患者术前的CT定位结果选择患者血肿的中心体表进行投影,采用纵直切口,大小约6-8厘米,患者的颅骨钻孔之后,采用骨钳扩大患者的骨窗,之后切开硬膜,顺利进入患者的血肿腔之后采用吸引器对血肿进行清除,术后患者的血肿腔内需要留置引流管,另外切开皮肤下口进行引出;研究组38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90)冲洗引流术,根据患者术前的CT定位结果,选择合适的长度以及穿刺点,本研究采用的是YL-1穿刺针,穿刺深度为头皮到患者血肿中心的距离,当进针长度达到血肿中心之后拔出针芯,接上准备好的引流管,采用20毫升的注射器进行抽吸,一般每次抽出的血肿量的为总量的50-70%,之后进行持续的引流,最后患者每日给予一次予20000U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射给药[1]。
1.3 观察治疗
本研究主要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后GOS评分,观察和记录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收集的实验数据都通过SPSS 19.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收集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来表示,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当P<0.05时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后GO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术后随访,研究组患者在术后NIHSS评分为6.04±0.57分,常规组患者在术后NIHSS评分为6.01±0.58分,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 value=2.54,P=0.08);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GOS评分为4.28±0.37分,常规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GOS评分为4.30±0.39分,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 value=1.94,P=0.09)。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临床住院时间为16.5±2.8d,常规组患者临床住院时间为21.3±4.8d,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X2 value=8.74,P=0.03);研究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2.63%(1/38),常规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4/3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X2 value=10.54,P=0.02)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内科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脑科临床上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论,该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内科保守治疗,对于无脑疝症状并且血肿量小的患者较为适宜[2];(2)开颅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时,术者的视野开阔,患者的血肿能够充分暴露,可去除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效果好,但其缺点是出血多,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并且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较多[3];(3)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术,该术式具有置管时间短,创伤小,操作方法易于掌握,耐受好,无需开颅,并发症相对少等优点[4];(4)小骨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本研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该手术方法,其优点主要包括创伤与大骨瓣开颅术相比较小,术中视野清晰,其缺点包括对于血肿量过大的患者其临床效果一般不甚理想,并且手术操作对于术前的病灶定位要求极高[5];(5)显微血肿清除术,该方法在微创以及精细止血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然而手术显微镜的价格及其昂贵,并且对于术者的术中操作要求较高,加之术前定位也要求十分精确,因此很难在临床进行普及。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外科临床上采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治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岩睿,常剑,齐欣,刘鹏,栾新平.微创穿刺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01:71-74.
[2]黄进兴,叶敏,张文波,赖湘,丘琪政.微创穿刺与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02:13-15.
[3]张树方,张黎,何晓云,金维,王莹,彭威.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5:6894-6897.
[4] Qureshi AI,Palesch YY,Martin R,Toyoda K,Yamamoto H,Wang Y,Wang Y,Hsu CY,Yoon BW,Steiner T,Butcher K,Hanley DF,Suarez JI.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Trial(INTERACT II)[J].J Vasc Interv Neurol.2014 Jun;7(2):34-40.
[5]曹本福,潘凡,林建滨,苏砍,罗友明.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09:1256-1257.
作者简介:李剑,1974.02,本科,中级,神经外科医疗专业,主要研究神经外科医疗相关领域。
论文作者:李剑,徐丽丽,马德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微创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