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富可:校园卡应用要基于不同场景
文/本刊记者 项阳 王左利
虚拟校园卡实际上解决的是身份认证问题。人的身份是唯一的,但可以用不同形式呈现。
决算报表能真实、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等会计信息,有利于高校管理层了解本校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各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学校的决策者通过部门决算报表等资料来分析问题,及时发现学校在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反映出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调整管理方法和经费投入方向,制定措施提高经费使用效果,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加快预算执行。
沈富可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治理办公室主任
2016 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首推虚拟一卡通。在这三年中,虚拟卡对师生校园生活有什么改变?虚拟卡使用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日前,就校园虚拟一卡通的使用,本刊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治理办公室主任沈富可。
物资采购业务管理部门要着力加强合同风险防控,本着管理出效益,法律管理出大效益的原则,按照“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要求,把合同管理和异常签订作为物资采购工作深化的着力点,切实改变合同异常签订后束之高阁、履行缺乏监管、合同违约不维权或维权力度不够、出现问题不问责或问责少的局面,防范合同风险,努力向合同管理要效益。
身份认证是关键问题
沈富可表示,虚拟校园卡是为了跟物理校园卡进行区分而得出的称谓,两者都是对特定身份ID 的使用。他表示,虚拟校园卡实际上解决的是身份认证问题。人的身份是唯一的,但可以用不同形式呈现。无论是物理形式,还是虚拟形式,其实都旨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身份认证”。在一卡通使用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考虑不同的使用场景。“例如在某些排队的窗口,实体卡可能是最快的,虚拟卡未必是最好选择。”
23家科技成果完成方携123项与公司主产业密切相关且具备产业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参加活动,云南电网公司下属24家分子公司、23家改革后企业,以及19家国内著名的电力设计制造厂商参加活动,现场达成合作意向达56项。
他表示,一卡通的使用应当采用优化的组合方式,即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卡片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中国最早使用虚拟校园卡的高校,在近几年的应用实践中感受到很多便利。例如,学校通过发放“校友卡”,让已经毕业的校友继续使用学校的服务。这种虚拟形式的身份识别方式,与其他相应的配套机制相结合,使得校友身份突破在校时间限制,也突破围墙限制。
无论是虚拟一卡通还是其他信息化应用上线,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全校范围内的系统推进。沈富可表示,华东师大之所以能率先探索虚拟卡,源于学校教育信息化2.0 工作的实施部署。教育信息化2.0 有一个基本的原则“系统推进”,就是不同部门要形成一个共识。同样以 “校友卡”为例,要真正使学校资源突破在校时间限制,需要信息部门跟其他职能部门一起来讨论和解决。同理,建设虚拟校园卡系统,无论是重新从头部署,亦或是在原有校园卡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虚拟化”模块,都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解决数据共享和数据质量问题。
虚拟卡的未来
那么,未来校园虚拟卡是否将完全取代实体卡?沈富可认为,这需要一个过程。在浴室场景及排队用餐场景中,目前物理卡的应用明显优于虚拟卡。“但并不排除将来虚拟卡向更优化的方向升级,在这方面,目前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的线上服务极有可能被广泛复制到校园。”
虚拟卡推广中当前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在虚拟卡引入后,出于管理需要,之前的实体卡也能同时消费,这就由一个人一张卡变成一个人两张卡,这给后勤等相关部门增加了管理上的负担和漏洞,也导致其他业务部门对虚拟卡的疑虑和警惕。针对此,沈富可表示,“一人一卡”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也正是一卡通背后“身份唯一性”的体现。“这也促使我们重新反思,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与数据,来判断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在使用一张校园卡,从而用技术手段规避漏洞。不能因为少量人不守规则,而影响大部分人对虚拟卡的使用。不能因为有利用漏洞‘耍赖’的人存在,就不去推进虚拟校园卡建设,从而影响校园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