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虽然BIM技术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BIM技术还主要集中在工程量清单及计价文件的编制上,BIM技术在全寿命周期中大有可为。本文将突出研究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各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彰显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BIM;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前言:由于建筑行业缺少统一的交互平台,造成了信息流失、传递错误,形成信息孤岛,使信息无法有效整合和共享,造成了信息的无序流动。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造价行业的信息交流与发展。而BIM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正是改变这一痼疾的良药,它成功的使设计、施工等各环节实现协作与共享。为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BIM技术的涵义
BIM技术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使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数字建模方法,把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图纸,运用三维立体的模式表现出来。BIM技术可以较好的体现出施工项目的整体面貌,通过图像、文字等形式生动的展现出来,是如今建筑工程施工中最经常使用的技术。BIM技术能够较科学的使用已采集到的建筑工程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接着运用网络化、数字化的数据平台表现出来,使建筑企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建筑工程的整体面貌。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BIM技术,能够不断加强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解决很多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
2.1可行性分析
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现代人机交互平台,使在传统模式下难以实现的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活动具备了更为全面、时效的、迅捷的和准确的数据技术支撑,表现出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非常好的适应性。与此同时,BIM技术通过自身强大的数据体系,可以从技术角度对建筑工程造价提供全方位的协调设计、施工工程检查以及工程造价文件管理等近乎全方位的功能,把建筑工程的项目概算、设计及施工图纸设计、工程预算、项目变更、工程结算等很多的节点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缜密的系统体系,能够使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进一步具备科学性、高效性和准确性,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2.2必然性分析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管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信息化科学应用到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过程中;BIM技术是一项利用数字化建立模型技术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BIM技术以其智能化、数字化以及模型信息关联性等特点,为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搭建了便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的时效性。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决策阶段的应用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前期决策阶段工程人员需要结合工程规模、建设量和建设目标等决策阶段形成具体化的应用方案,以此为后期工程造价管理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在工程造价管理决策阶段,BIM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协调业主单位、施工建设单位等多方意见,形成优化的工程建设方案,这一阶段需要通过精确的估算分析,进行主动控制。首先,方案比选。在针对同一个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多个投资方案基础上,工程人员需要借助BIM技术对方案实现经济性对比分析,提升投资估算的准确率,选择最优化的经济方案。其次,投资估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估算是造价决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其可以在所有数据全面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以此促使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最后,业主单位通过使用BIM技术中可视化的特点,在结合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层面上,构建三维建筑实体模型,能够从建筑日照分析、照明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自然环境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寻找最为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和投资方案,有效预防可能会对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和问题。
3.2工程设计环节的应用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主要分四个阶段:①可行性研究阶段,准确度达到30%。②方案设计阶段,进行详细估算,准确度可达到15-25%。主要侧重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③招标文件准备阶段,进行详细估算,准确度可达到5%。④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侧重于成本控制,将施工图设计严格控制在批准的初步设计范围内。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项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一起投入到BIM工作中,开始进行项目BIM技术,利用三维建模导出工程量和三维计价算出工程造价,使设计方案优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3.3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业主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会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进行招投标。在招投标的过程中,通过借助使用BIM技术对工程施工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再确定工程量,一方面,降低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的错漏问题,另一方面,该模型可以将招标文件有效的发放给投标单位,投标单位在工程量基础上,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建设状况,根据定额数据库编制投标价。整体上而言,不但保证了招投标决策形成的科学性,大大降低了工程招投标时间。
3.4施工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的5D应用是指3D模型+时间+费用的应用模式,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体现造价控制的效果。BIM技术的5D应用在进度结算工作中为我们带来方便。它将时间与3D模型进行关联,软件即可自动统计汇总所需时间段内的工程量,并形成进度结算,为施工过程中进度计量与支付提供技术支持。另外,对于工程变更、签证、索赔、成本控制、多算对比分析等,BIM技术处理起来游刃有余。它可以通过模型直观调整变更内容,即可自动分析变更前后工程量的差异;通过虚拟与客观的比较,即可准确处理签证、索赔,减少争议;利用BIM5D技术准确输出消耗量指标,使材料采购、领用更加优化,管控更加有效;利用BIM相关软件及时发现造价中的问题并纠偏,再根据实际发生的材料用量等数据量和资金量进行分析,实现多维度的多算对比,降低工程造价。
3.5竣工决算阶段造价控制
在传统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中,企业验收人员通常会依据施工图纸和计算以及实地勘察去决定该工程项目是否合格。然而,该验收方式过于复杂繁琐,需要消耗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验收人员工作任务量过大,难免会出现各种计算失误问题,不利于工程竣工验收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工程竣工验收人员要通过科学采用BIM技术,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质量和效率。BIM技术在竣工结算中可以为准确计算工程量提供技术支持。结算核对过程中,基于相同的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争议的产生。再加上在施工过程中,BIM软件已准确录入相关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技术核定、计量支付、材料管理等信息,提高了结算的效率。对于结算的异议,BIM可视化的三维功能可以直接对变更前后的模型对比,避免双方扯皮,加快结算进度。
结语:综上所述,BIM技术作为一种可视的建筑模型,通过合理运用该项技术能够帮助造价管理人员及时获取完善准确的造价信息,优化调整工程各个环节造价,实现企业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工程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静.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应用及探讨[J].居舍,2018(35):142.
[2]李然.BIM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OL].河南建材,2018(06):152-153.
论文作者:赵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