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成家庄示范初级中学 0333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主要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最终达到最佳教学效益。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教学技巧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迎接挑战的重要对策。时代呼唤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必然是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这种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逐步升华和完善,过去“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正好适应这种需求,它适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教学原则,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之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习材料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亲自去探索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
因此,运用这种方法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资料和学习条件。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应得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精神,
1.“探究式”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两个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其任务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这课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帮助者,服务者共同学习的角色,避免了包办代替。
2.“探究式”教学方法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最根本地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
1.应利用教师的“主导”优势,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这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的前提,是准备阶段。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对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个性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疑是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鉴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创设问题时注意留有余地给学生自己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常常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应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注重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过程,这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的关键,是突破阶段。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说明,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学生导向学习的境地,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应对学生探索的结论进行总结,这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的升华阶段,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懂得历史发展规律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看本质而不是只看现象,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去看待历史问题。例如:我在处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一课时,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归纳,最后让学生明白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在唐朝走向衰落的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仅是政治腐败的一个表现,况且杨贵妃也不足以把唐朝推向衰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最终明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浅显的认识,目的是想尝试性地在实践中落实素质教育。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就是“人的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探究式”教学方法正是体现和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正是体现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去实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具体应用。更新观念,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才能适应社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志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课程.山西新闻出版集团,2017,1。
[2]刘昶延 浅谈历史教学方法.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3。
论文作者:康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教学方法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这是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主体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