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目标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在高等职业教育启动并高速发展的时候,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围绕培养目标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有普遍的、现实的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对于同属于高等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能确定自己的职业服务对象,普通高等教育则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服务对象。高等职业教育既然是为确定的职业服务,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这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叙述具有相对的代表性,我们不妨就体制设备最庞大,人员结构最繁杂的加工制造企业为例,分析它的主要人员构成情况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依此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现有的加工制造企业中,与产品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有以下四类人员:第一是产品设计人员,即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这部分人员绝大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各类毕业生,他们利用在学校中学得的数学、力学、传动原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在毕业后的实践中学到的专业设计知识,从事生产的第一步重要工作——产品设计。第二是工艺人员,这部分人可以由普通高等学校有关专业毕业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后来担任,但更多的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匠来担任。工艺工作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一个产品由设计人员设计出来后,首先由工艺人员对该设计产品的整体工艺性进行分析,产品设计的构思再好,其工艺性很差或无法加工,也是不能进行生产的。二是工艺文件是工人生产的指令性文件。生产图纸是加工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而工艺是达到目标的方法和保证。第三是直接进行生产工作的工人,他们由高级技师、技师、技术工人组成。第四是管理人员,上至厂长、经理,下至供销、质检人员等等,一般由以上三类人员中具备管理才能的优秀者所组成。从以上四类人员看,设计人员以普通高校为主进行培养;初、中级工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管理人员在各类人员中提拔。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企业里具有高等专业文化程度的高级工,进而是技师、高级技师、工艺师,概括起来是具备高等专业文化水平的高级技能人才,简称“双高”人才。

那么,这个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其他产业的情况呢?再从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看:第一,服务类的企业如服装制造、餐饮服务、烹饪等,他们也需要能设计、能制作出高档服装和高档饭菜的“双高”人才。第二,修理类的企业,修理高档耐用消费品,如高档家电、电脑、摄录像设备,各种车辆等,也需要专业文化程度高、技术精湛的“双高”人才。第三,流通领域的营销人员,不仅应具有营销的市场知识,而且应具备高超的修理技术,因而“双高”人员也是该行业所急需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双高”目标的确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满足了企业对生产、技术、经营人才的需求,而且从理论上也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生产领域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最高位置,这个培养目标应该是科学的、实际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确立,围绕着这一培养目标,可以进而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虽然都是同一培养目标,由于大的产业的划分、职业特点及职业知识、技能的要求不同,生源渠道和已有教育资源的不同,其办学模式也因此而不同。

(一)组建两大类名称略有不同的高等职业院校

前文分析了二产类加工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这个类型的“双高”人才,其培养难点在高级技能方面。现有的主要培训方法是:全国的技工学校已达4600余所,它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主要培养二产类加工制造业的中级技能人才。现有的高级技工学校,是由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起来的,招收技工学校同专业、工种毕业生,学制2—3年,在学生已具备中级技能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达到高级技能(高级工)水平。现在国内培养高级工的职业学校仅此一类,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们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经验。

三产类的企业中,由于新生职业多,要求培训单位专业设置快,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对比上要求技能所占比重较小。三产类专业的培训一开始就被职业高中、职专、中专等学校所占领。现在全国职高、职专、中专等中等职业学校已有4400余所。这些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主要培养三产类产业的营销、财会、美容美发、社区管理、旅游、烹饪等职业、工种的中级技能人才。现有的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一般招收高中毕业生或职高、职专、中专等学校相近专业的毕业生,学制2—3年,主要培养三产类职业、工种所需要的具有成人教育中、高等学历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学院”的总冠名下,可按以上两大产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传统分工,构建两大类高等职业院校:第一类以第三产业为主培养“双高”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主要由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改建而成,改建成高等职业院校后取名“职业学院”,归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直属领导。第二类以第二产业为主,培养“双高”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由高级技工学校改建而成,改建成高等职业院校后取名“技术学院”,归各省、市、自治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直属领导。

(二)招生办法、教学特点及毕业验证

两类职业院校在招生方法上应与普通高校有明显区别,要突出职业教育的个性与特点。可以采取3+2X的办法进行招生考试。 三门公共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全国或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统考课程。2X——即招生学校自己命题和确定的考试科目,一般是专业基础课和实习操作方面的内容。考试录取办法是:先由招生学校测试2X课,合格者再参加全国或全省的高职统考,按分数高低依次录取。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上的基本特点是:专科层次学制一般为三年;文化技术理论课与实习课的课时比例为5∶5;在教材选用上,采取全国统编教材、省编教材和学校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领导部门参照另一类高等职业院校审定教学计划,争取在三年教学中使学生达到“双高”的培养目标。

毕业发证、验证的权限是: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验毕业考核情况并验发毕业证书。由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持技能考核并验发技能等级证书。

(三)教学模式的优点

1、理顺了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经过多年开发与建设,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已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并且有各自的培训方法和培训覆盖面。两类职业院校组建后,可以使两大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深造的渠道,避免了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有效地平息中等职业学校间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战,使中、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合理、有序的发展道路。

2、合理利用了现有教育资源。全国现有职业大学88所, 高级技工学校63所,成人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也不少。多年来,它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职业教育经验,同时,也拥有一大批胜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这是国家长期投资的结果,是国家珍贵的教育资产。在我国教育经费尚不充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现实之举。

3、有效地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据教育部权威人士讲:从1999年起往后的三年内,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达到1∶1。按照以上探讨的组建高等职业院校的设想,能够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如果真正达到了这一目标,将使几十万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后有机会到高等职业院校深造,这样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应从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的战略高度,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合理使用现有教育资源,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高速发展。

(编者注:本文为中国职协技校委员会第十一次年会A级论文)

标签:;  

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