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景观设计论文_李起亮

身份证号码:45010419771229xxxx

摘要: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加上资源的耗尽,促使绿色景观设计慢慢成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趋势,设计时需考虑生态化,使人和自然和谐共存。本文结合国内案例分析绿色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绿色 生态化 原理 案例

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提高,而且思维意识也在同步提高,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资源耗尽、环境恶化等问题开始凸显,并开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隐患,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课题。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引起人类的共鸣,提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发展中首当其冲的问题。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划师:设计,在社会规划的课题中扮演决定性的作用。在设计中,一定要秉承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做好工作。

绿色景观设计是个新颖的设计思维,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是单纯的从景观的美学、植物、造型等艺术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是从新的观念和理念进行系统的规划。在这里提出的绿色景观设计不是指绿色植物的美学设计,而是要将“绿色”和“景观设计”分开理解,绿色景观设计强调生态设计,设计观念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将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项: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减少水资源消耗,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充分利用基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景观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与环境,物体的空间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人与自然。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绿色景观更能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设计艺术。

绿色景观生态化设计原理

1 因地制宜的设计原理

设计时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部分当地人世代生活所依赖的环境获得日常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的一草一木都是有含意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人合一的设计。

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历史总是在变化之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要不尽相同,设计在考虑传统形式的同时,也应该加入新的设计形式,将其融入场所的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同时也是设计物本身的健康。

当地材料,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2 以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的设计原理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坚持3R原则: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其中减量化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再循环是指把废弃物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绿色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和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绿色设计概念的理解。

中山岐江公园作为一个实验性设计,探讨了产业用地再生设计的途径。鲜明地提出了设计的立场,那就是尊重足下的文化一一平常的和普通人的文化,歌唱野草之美——那些被践踏和被忽视的美。同时强调,并不是所有普通和平常的文化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也不是自然和野草就是美的,设计才使它们成为艺术,成为美。本案例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设计者对文化的理解,对传统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对设计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公园的理解。

作为一个实验设计,在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同时,在设计途径上也做了些探索,案例尝试了三种设计途径,即:保留、改造再利用和再生。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绿色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让人融入自然,协调人与土地的关系,使人类在自身进化过程中与万物能动的交融。

2 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绿色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恢复绿色与重建自然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永宁江公园方案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绿色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

永宁公园于2003年五月正式建成开园,由于大量应用乡土植物,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公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 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设计借鉴着共同的自然和乡土的事与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在这里发生。

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关键地段的绿色设计,改善和促进自然系统的绿色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

绿色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原生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都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中,原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以及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设计的原生态建设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要从三个角度出发:

1 人本化和生态化

目前,人们的居住环境大多是向着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趋势发展。生态庭院景观设计,首先是在设计观念上与以往不同,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建筑、人、环境”相结合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2 回归自然

人们对于景观设计互相追逐的过犹不及,正使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元素越来越少。设计师过于强调人文景观,仅仅考虑视觉上的冲击,不仅做了无用功,还使庭院景观设计偏离了自然的归到,平添了居住者身在其中的压力感。

3 个性化

由于景观设计中元素的多样性,庭院景观设计在设计场所特质方面,比建筑设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需要设计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挖掘场所的深层文脉和地域特征,理解居住者的性格、背景、文化信仰等方面,在设计中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园而变。

结语

生活生产地的景观设计最终会趋于生态化设计,不仅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生态化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作为景观设计师要能够不断自我完善,不断给我国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阿伦•布兰克编著.园林景观构造及细部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 2002.

[3]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2005(5).

论文作者:李起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浅谈绿色景观设计论文_李起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