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籽疗法在眩晕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曾于林

耳穴压籽疗法在眩晕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曾于林

(澄江县中医医院 云南 澄江 652599)

【摘要】 耳穴压籽疗法在治疗眩晕症引起的头昏、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症状时,因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价廉安全,疗效显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接受认可和好评。

【关键词】眩晕;耳穴压籽疗法;中医特色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08-02

近年来,中国眩晕症发病率较高,且其发病年龄谱有年轻化趋势。本病症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成为中风、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眩晕,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严重者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甚至面白、汗出、昏厥。在现代医学中,眩晕多见于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内耳眩晕症、贫血、神经衰弱及脑部、颈椎疾患和药物中毒等疾病。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 “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因此,中医认为眩晕是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病位在肝、肾、脾。

耳穴压籽是采用清洁的菜籽、药籽、磁石、绿豆等圆形硬粒,将其贴于小方块中央,服贴于耳穴上,用手指按压以刺激耳穴,通过经络传导,以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而起到治疗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临床治疗常用的耳穴及定位

穴名:神门

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穴名:心穴

定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穴名:肾上腺

定位: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穴名:内分泌

定位: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

穴名: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穴名:皮质下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2.辩证施治

2.1气虚血瘀证

2.1.1临床表现:头昏耳鸣、气短乏力,倦怠懒言,自汗,面色无华,肢体麻木或偏瘫。舌淡苔白或有瘀斑瘀点,脉细弱。

2.1.2治疗:我们采用耳穴压籽疗法,双耳交替,取穴神门、心穴、交感治疗头昏耳鸣189例,其中男83例,女106例,疗程7~10天。结果:症状消失115例,症状减轻6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2.2痰浊中阻证

2.2.1临床表现:头昏、头重如裹,胸闷心悸,呕吐痰液,不思饮食,手足麻木、肢体沉重。舌胖苔白厚腻,脉濡滑。

2.2.2治疗 我们采用耳穴压籽疗法,取穴神门、心穴、交感、皮质下治疗头昏、头重如裹、心悸79例,其中男31例,女48例,疗程5~7天。结果:症状消失59例,症状减轻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2.3 阴虚阳亢证

2.3.1临床表现 头晕目涩,腰酸膝软,五心烦热,盗汗,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2.3.2治疗 我们采用耳穴压籽疗法,双耳交替,取穴神门、心穴、内分泌、肾上腺治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74例,其中男39例,女35例,疗程7~10天。结果:症状消失52例,症状减轻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2.4 肝火亢盛证

2.4.1临床表现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多梦少寐,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3.2治疗 我们采用耳穴压籽疗法,取穴神门、心穴、肾上腺、皮质下治疗眩晕,头痛,多梦少寐59例,其中男31例,女28例,疗程5~7天。结果:症状消失32例,症状减轻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耳穴压籽疗法属中医特色外治法之一,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的。具有方便、价廉、安全、有效、节约药源的特点,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中医理论研究认为耳穴是皮肤与人体经络、脏腑、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是脉气所发和转输之处。耳穴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相通。现代医学证明耳廓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分布,因而当人体某一脏腑或组织器官有异常或病变时,可以通过经络和神经等反应到耳廓相应的穴位上,这些就是利用耳穴刺激医治疾病的基本道路。经络穴位给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人体体表穴位吸收药物,再通过经络的运行起到调节脏腑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耳穴压籽疗法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振奋五脏六腑之经气,并通过经络传导使药物作用循经脉达病所,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5.5.

[2]冼绍祥,全小明.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操作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0.

[3]徐桂华,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供护理学专业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2014.11重印).

[4]杨信才,崔彩虹,安晓肖,谭龙,贾自善.耳穴压籽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1(2):208-211.

论文作者:曾于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耳穴压籽疗法在眩晕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曾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