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原始意识与哲学宇宙观之萌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萌芽论文,少数民族论文,中国论文,观之论文,宇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哲学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哲学当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产生并形成于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虽然没给我们留下文字记载,但从大量原始文化的考古发现,从反映原始人类生产、生活和信仰的崖画,以及神话、传说史诗和古文献的有关记载中,可以发现原始人类活动的一些踪迹;同时,从近现代仍处于社会发展较低阶段上的一些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和习俗等情况,也可以印证上述的踪迹,并进一步窥测和判断其概貌。
中国少数民族虽然大多数长期没有文字,但反映他们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的资料极为丰富,其中,有些已载入各种文字的典籍,而更大部分则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直至近现代。同时,一些现在仍然比较落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和习俗等,也折射和印证了某些原始文化的遗存。也可以说这就是原始文化在生活于现代社会、但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一些民族中的积淀。而所有这些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原始文化或原始意识。这些原始意识就是我们发掘和研究哲学萌芽的出发点和根据。
原始意识是一个内容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原始崇拜、原始神话、原始宗教、史诗、原始道德、原始艺术、原始占卜和原始科学等,以神话、传说、原始宗教、古歌、史诗以及哲学萌芽等形式浑然杂糅在一起,在民间口耳相传,代代相继,直到阶级社会才逐一从中剥离分化出来,形成一个个独立学科。哲学的萌芽正是从这个原始意识分化和发展而来的。
1.原始崇拜与哲学萌芽
哲学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崇拜意识。主要指如下两种情形:
第一,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滋生了最初的哲学知行观的萌芽。人类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的怀抱,仰赖于大自然以维持其生存的需要。终日以生存为务的原始人群,由于对森罗万象、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对于有时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有时给他们带来实惠的神奇的自然力,不能控制和不可抗拒而产生敬畏和恐惧,又由于这些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变幻莫测而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对这些异已的自然力由恐惧和不可理解而萌生一种希寄和期望,从而产生了自然崇拜。同时,为生存需要又迫使这些原始人群,必须依赖由血缘结成的群体共同劳动,这种共同的生产活动,又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使其无法摆脱这一无形关系的制约,健康的人在这种关系中有一种依赖和安全感。老、弱、病、残和不适应大自然的人则被这种关系所无情的淘汰。从而使他们对于这种异已的社会力量由迷惑不解而产生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一般都是与原始居民的自然环境和生产劳动方式直接相关的,比如,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崇拜古老、高大的树木,视其古老、树干粗壮高大、叶茂根深,不畏狂风暴雨、生命力旺盛,以之象征本民族的兴旺发达。可以说,这就是是原始人类对于人和自然的矛盾以及人与社会矛盾的认识和解决。
第二,图腾崇拜萌生了人与自然关系理性思考的萌芽。
图腾崇拜是原始人意识中人与自然朦胧未分之际,将某一自然视为氏族祖先和氏族象征的原始崇拜形式。一个氏族只有一个图腾,如蒙古族和突厥族作为两个姻亲氏族共有鹿和狼图腾,蒙古族以鹿为图腾,突厥以狼为图腾并都有一个关于民族来源的美丽传说,①生动地反映了原始人把自己看作由自然物发展而来的,或者认为民族同某一自然物有关缘关系。这种对于人类来源于自然界的天才猜测,如彝族、藏族等族的猕猴变人说,侗族、纳西等族的孵生说等,无疑是包含了极其可贵的天人关系的哲学萌芽。
原始人类正是在这种好奇与寻根、恐惧与敬畏、迷惑与探索中既产生了宗教和唯心主义的萌芽,也孕育了唯物主义哲学的萌芽。
2.原始宗教与哲学萌芽
原始人类不仅为异已的自然力和社会力量所困惑、所恐惧、所敬畏,而且,对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如生病和死亡,做梦和梦境,甚至走神等现象所困惑,进而感到不安,促使他们探究其原因,想作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在原始崇拜的基础上产生了灵魂观念。致命人类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随着人类意识进入万物有灵阶段和为求得灵魂的保佑而进行的祈祷活动,人类进入了原始宗教时代。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人类意识发展的辉煌历程。从此,原始社会的一切都置于原始宗教神秘主义的迷雾中,社会上的一切迷惑和不解,祸福与吉凶及大自然的一切现象都能给予解释,久而久之,人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情感表达、道德标准、社会循序以及人际关系、天人关系等均以原始宗教为准则。原始宗教的解释就是最权威的答案。
从灵魂意识的出现到万物有灵思想的产生,从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到灵魂、鬼神能支配自然界、干预人事意识的确立,哲学的宇宙模式、天人关系、肉体与灵魂的关系、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关系等萌芽思想也随之产生了。这些萌芽思想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那些合理的猜测和解释逐渐发展为科学和唯物主义,那些错误和神秘的解释则发展为宗教和唯心主义。
3.神话与哲学萌芽
神话是原始意识最形象生动、因而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马克思把神话比作艺术的“武库”和“土壤”,而且,还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②从马克思对神话的定义不难看出,作为原始人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的观点的神话,就是原始人的世界观,或是反映了神话与世界观的关系。
神话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③而神话则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希图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力,或说“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④它不仅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而且是原始人在实践中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坚强意志的反映,所以,神话中的神往往不是机智、勇敢、本领超凡的英雄。就是他们所崇拜的神化了的祖先。神话早于宗教,“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⑤鲁迅的这一诊断,是探讨哲学与宗教起源的一个极好启示。
神话不同于原始崇拜。原始崇拜是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无能为力,惊恐不安和迷惑不解的产物,是人与自然朦胧未分之际的产物。而神话与之相比,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是高一级的原始意识。它不仅是“借助想像”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一种积极意识,而且“借助想像”对于宇宙的起源、万物的产生和人类的来源的天才猜测中,已经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鬼神的关系,很显然,这里已经孕育了主客观意识及其关系的哲学萌芽。
4.史诗与哲学萌芽
史诗是一个内涵模糊的概念,在西方有口头史诗和书面史诗,比如,荷马的《奥德赛》就是口头史诗的杰作,而弥尔顿的《失乐园》则是书面史诗的光辉典范。我们这里主要是指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产生和流传的反映其原始社会的生活、各种神话、英雄传说、历史哲理和伦理等内容的作品,它的基本作用是教诲和激励,而不是记载历史,比如,傈僳族史诗《创世纪》中关于“天地和人的来历”,“洪水滔天和兄妹成家”等神话;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中关于“造天造地”,“造物造人”的神话;瑶族史诗《密洛陀》、布依族史诗《古谢经》、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嗄棒尚罗》彝族史诗《查姆》、《阿细的先基》、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等,其中关于宇宙的起源、万物的产生、人类的来源等方面的天才猜测和朴素认识,都孕育着十分丰富的哲学萌芽。
5.哲学萌芽于原始意识
原始意识是原始人类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是处于人类之初的生产力阶段,其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与之相应的人类之初的思维能力也很低下,属于刚刚开发的阶段。所以,对于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认识也十分粗浅,正确与错误混杂,并往往伴随有迷惑与不解、好奇与寻根、恐惧与敬畏、崇拜与祭祈等错综复杂的混沌的情感与行为。所有这些就构成了原始意识得以形成的基础。
原始崇拜意识、原始宗教、神话与史诗以及灵魂观念等等均属于原始意识范畴。混沌性是其一大特点,哲学产生之初,文史哲不分家以及哲学所具有的“知识总汇”的特点,即是原始意识混沌性特点之反涵。
随着原始人类生活实践的发展,生产力之不断提高,人类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正如早期历史所证明的那样,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的认识方向不断进步而萌芽、形成和发展的。
原始意识的核心是原始宗教。而原始宗教的核心是灵魂观念(或精灵意识),神话传说的产生,史诗的出现和原始宗教的形成,标志着原始意识的丰富和发达时期的到来,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的产生,人类的意识也进入了更高级阶段,即由具体、直观、形象的“潜逻辑思维阶段进入了逻辑思维阶段”。哲学也随之产生了。恩格斯说“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⑥这不仅是说宗教与哲学有相同的思想渊源,都根源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即原始意识。而且也是说,哲学萌芽于原始宗教。比如,前面所述哲学的宇宙模式、天人关系、肉体与灵魂的关系,道德与社会等等,均萌芽于原始宗教。哲学形成之后,就以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的面貌出现。哲学一开始就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不仅说明哲学与科学、哲学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同时也说明哲学的社会功能和思想渊源。
二
在人类虽然处在思维发展的极为简单的阶段,但都喜欢探索和攻击一些重大的问题,诸如天地缘何而始,宇宙万物从何而来等当时人们所无法回答的“世界疑谜”,我国各族先民对这些问题的天才猜测与回答就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哲学本体论的萌芽。
1.气本原说
天地缘何而始,这是每个民族的先民都积极探索和试图回答的重大问题,我国的布依族、傣族和壮族等民族以气本原说天才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又各具特色。比如,布依族原始意识中认为,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世上只有清气和浊气,天地万物就是由清、浊二气运动、变化而产生的。纳西族的《古歌》中说:
清气浊气两分离,
清气呼呼往上升。
浊气朴朴往下沉,
清气上升变青天,
浊气下沉变大地。⑦
纳西族先民提出“佳音”、“佳气”说,认为“很古很古的时候,天和地还没有奠定,日、月、星辰还没有出现,山川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在上方出现了佳音,在下方出现了佳气”,“佳音佳气结合变化”,产生了天地和日、月、星辰。⑧这里所说的“佳音”、“佳气”,或“上边高空发出喃喃的声音”,“下边发出嘘嘘的气息”,⑨“上面高空有声音震荡着,下面地里有气体蒸蕴着”中的“声音”、“气息”、“气体”都是指的气,为什么“喃喃的”或“震荡着”的声音也是气体呢?在纳西族先民看来,气流动则生风,风动乃发声,故尔他们就把“佳音”或“声音”看作以“喃喃的”或“震荡着”的“声音”的形式存在的“气”。在纳西族先民那里,这个物质性的气一分为二,在下方,产生“嘘嘘的”、“蒸蕴着”的“气息”或“气体”,在上方,发出“喃喃的”、“震荡着的,“佳音”或“声音”。意思是说,在下方的“气体”蒸发、轻清向上为阳气或精气;在上方的“佳音”重浊,下沉为阴气或浊气。“下方的气息”和“上方的声音”或下方的清气和上方的浊气相交合才产生天地万物。
傣族先民则把宇宙万物的起源归之为烟雾、气团、狂风和水。傣族创世史诗开篇就说:
相传古时候,
天地还未形成,
没有日月星辰,
没有鬼怪和神。
只有烟雾在滚动,
只有叭月烈在沸腾,
只有狂风在汹涌,
烟雾和气体的下层,
是白茫茫的一片水。
那么,天地万物又是怎样由烟雾、叭月烈即气团或气浪、狂风和水形成的呢?史诗中说,烟雾、气团和大风积聚在一起而生了第一个神——英叭神。接着史诗用两章的篇幅叙述了大神英叭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烟雾、气团、狂风和水——英叭神——天地——万物。所以,傣族先民认为,英叭神的母亲是“气团”,父亲是“大风”,气浪“供给它生命,海水供给它血源”。这则故事尽管有许多神秘的色彩和十分幼稚的成份,但它毕竟力图用其经常接触到的具体的物质性的实体来解释宇宙的形成。这一点应予以充分肯定。
壮族中也有相近似的气本原说。如在《天地分家》的神话中说,在天地未分家时,先有一团大气在宇宙中旋转,最后变成一个圆蛋,圆蛋爆开分三片,一片飞到上边成为天,一片下地底下成为海,留在中间的就成为大地。在壮族其他一些神话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2.雾罩、雾露说
我国还有一些民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如苗族的雾罩说,彝族的雾露说,侗族的大雾说和瑶族的浮云说等就是其代表。
在探索宇宙万物起源时,苗族先民提出了雾罩是宇宙本原的猜测,在《开天辟地歌》中说,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整个宇宙只有一片片、一团团的雾气,天地万物就是雾气演化而来的。在《古歌》中多次提到“掉脸看古时候”,“哪个生来最早?”雾罩生来最早,并具体描述道:“雾罩生最早,雾罩生白泥,白泥生成天;雾罩生黑泥,黑泥变成地”,“天地才又生万物”。⑩这里说的雾罩即“雾气”、“云雾”、“水气”。只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而已,比如有些地区的《古歌》中说:“我们看最古,看造田造地;雾罩尺头亮,它来生天上,……水气心头亮,它来生地下”,“雾罩水气心头亮,它们生天地,生日出高山,生水冒地层,生地乃开田,生寨子生人烟”,(11)总之,不管叫雾罩也好,叫“水气”也好,还是叫“混沌一团气”也好,苗族原始意识在探索宇宙起源问题上,坚持了物质是始基的观点。
彝族先民在探索原初物质时,提出了雾露是本原。说在远古的时候:
只有雾露一团团,
只有雾露滚滚翻。
雾露里有地,
雾露里有天。
时昏时暗多变幻,
时清时浊年夏年。
在彝族先民中,雾露和云彩是不分的,如在《阿细的先基》中说,宇宙万物是由云彩演变而来的,在最古最古没有天地的时候,只有“云彩分两层,云彩分两张。轻云飞上去,就变成了天”,“重云落下来,就变成了地”。
侗族先民把大雾看作原初物质。认为天地混沌未开之初,“大雾笼罩”,云开雾散,把天地分。“天在高上,地在低层,天有日月星辰,地有万物生灵”。(12)坚持了天地是雾气自然演化而来的思想。
瑶族先民中则有“浮云生盘古”,“盘古生万物”的神话。(13)提出了浮云是原初物质的思想。
3.混沌说
在探索宇宙本原的过程中,混沌说也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天才猜测。比如阿昌族先民提出“混沌”的“白光”是宇宙的开端和万物的起源。《史诗》中说:在远古的时候,既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混沌”。混沌中无明无暗,无上无下,无依无托,无边无际,虚无飘渺。怎样由混沌中生出万物的呢?《史诗》中说:“混沌中忽然闪出一道白光,有了白光,也就有了黑暗,有了黑暗,也就有了阴阳。阴阳相生诞生了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
侗族也有类似的看法,如在《人类起源歌》中说:“起初天地混沌,”由“混沌”生出了天地万物。
彝族先民认为,在天地未形成之前,宇宙处于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经过反复演变才产生天地万物。在《勒俄特依》中说:“混沌演出水是一,浑水满盈盈是二,水色变金黄是三,星光闪闪亮是四,亮中偶发声是五,发声后一般是六,停顿后又变七,变化来热猛是八,下方全毁是九,万物全尽是十,此为天地变化史。”
那么,“混沌”是什么呢?从上不难看出,“混沌”既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空间又是原初物质。总之,不管它是阿昌族《史诗》所形容的空间也好,还是彝族先民所描述的原初物质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都企图用物质因素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
4.卵生世界和以“本无空”为源的宇宙演变体系
藏族先民关于宇宙本原的思想,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在藏族苯教经典《黑头矮子的起源》中提出卵生世界的观点,典籍中说,世界最初“本无空”。由“空”到“如镜三湖”,然后产生卵,卵中孵出二鸟,二鸟生出三卵,三卵演化为人类、天神和动物。一是以“本无空”为源的宇宙演化体系:“世界最初是本无空,由空稍起本有,由本有略生洁白之霜,由霜略生似酷之露。”(14)即没混沌状态的“本无空”发展为“本有”,再发展为万物。
尽管“卵生世界”和“有生于无”的“自在天”创世说与印度教不无关系,或至少能看出其影响,但它毕竟已被苯教所完全消化,形成了苯教十分富有特色的宇宙本原论。
5.茶叶是万物的阿祖
德昂族在探索宇宙本原的过程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茶叶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的思想。《古歌》中说: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
大地一片浑沌,
水和泥巴拢在一起,
土和石头分不清楚。
没有人的影子,
只有雷、风呼,
到处是茂盛的茶树,
悲翠一样的茶叶,
成双成对把树抱住。
茶叶是茶树的生命,
茶叶是万物的阿祖。(15)
这是说,在大地、万物和人类还未形成之前,天已经存在了。那时的天是生长茶树的地方,天上只有茶树,茶叶是茶树的生命,是万物的本原,“茶叶是万物的阿祖”。
6.“二宗”本原说
所谓“二宗”是指袄教和摩尼教二元世界本原说。“二宗”是指善与恶、光明与黑暗。袄教和摩尼教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相互对立的本原,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就是这种最初存在的精神实体。袄教认为,善与恶是宇宙中存在的两个对立的本原,善的最高神是阿胡拉·玛兹达,是智慧和主宰之神,代表光明、清净、创造等,人就是阿胡拉·玛兹达用泥土做成的。恶的最高神是安格拉·曼纽,代表黑暗、虚伪、恶劣和愚昧。善恶双方不断对立和斗争,最后善战胜恶,摩尼教则认为,光明与黑暗是互为相邻的两个王国,二者始终存在,谁也不创造谁,谁也不消灭谁。整个世界就是二者相互斗争、合力创造的。袄教《圣书》——《阿维斯塔》和摩尼教的经典《摩尼教残经》中,对上述二元本体论观点均有详论。
7.神创论
在宇宙本原问题上,除上述特色鲜明、闪耀着各民族先民天才智慧的各种物质本原说和二元本体论之外,还有十分丰富的神创思想。诸如佤族利吉神辟地、路安神开天,木依吉神造人说,拉祜族关于厄莎神造天地万物的思想,瑶族的密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说,布依族的龙造说,侗族和苗族的盘古开天辟地的造人说,水族的女神牙巫创造天地万物说以及彝族的格兹天神创世说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想像奇特,处处闪耀着各族先民的智慧之光。
拉祜族的史诗中是这样描述厄莎天神的创造活动的:
在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世上没有人,只有厄莎天神,宇宙像一张蛛网,厄莎像蜘蛛坐在中间。为了创造天地,厄莎在苦思苦想。厄莎神想得“坐卧不安”,思得“出出进进”,急得“满身大汗”。终于有了主张:搓下脚手汗,做成四棵柱子、四条大鱼、四棵天梁、七万七千个天网、七万七千个地网,“从此天像个罩子,地像一块木板。天做成了,可是,天没有骨头是软的,地没有骨头是软的,地没有骨头要陷。厄莎又辗转思索,不知想了多少时间,他忍痛抽出自己的骨头。手骨架在天上成天骨,脚骨架在地上成地骨,天骨硬铮铮,地有骨不陷”。天地就这样被造出来了。
佤族史诗《司岗里》是这样描述利吉神和路安神逐一创造天地万物的:
利吉神和路安神造了地和天。……以后顺序造了水牛、黄牛、马和骡,后来有了黑猴、猴、猪、鸡、树、山和固(一种像猫的动物),后来又有狗、马鹿、麂子、熊、麋、老虎、猫头鹰、花面狗、鱼、老鼠、得(一种大老鼠)、康布弄(一种大老鼠)、蚂蚁和飞蚂蚁、以后在地下又造了树。
逐一创造宇宙万物之后,神又赋予它们一定的机能和特征:
(对人,神说)“没有什么可给的,我给你们话”。(人问)“我要那个干什么呢?”(神说)“你要他以后种田吃饭,你是做房柱的人”。
(对水牛,神说)“水牛上来,我没什么可给你的,我给你角”。(水牛问)“我要那个干什么呢”?(神说)“把你剽在主火塘的外面,剽过以后要供你的头。”
就这样,神逐一赋予鹰、熊、黄牛、马、鸡、野猪等各种动物以特定的机能和特征。
综观我国少数民族先民关于宇宙的本原、万物的起始的思想,不难看出,其中许多猜测是十分幼稚的,有的则是近似于荒谬的。但是,我们人类的童年就是从这种幼稚和荒谬中走过来的。通过这些幼稚和荒谬,同样也不难发现其中许多极其可贵的思想闪光和火花,正是这些闪光点构成的哲学的萌芽。我们今天的哲学正是在这个萌芽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第一,在探讨宇宙本原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原始人类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科学形态的理论,而且,他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极其粗浅。在实践中,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的或生产的界限不清;在认识上,肉体和灵魂、正确与错误、有神与无神、物质和精神互相混杂,物质与精神二元、有神与无神二宗交织在一起。所有这些杂糅在一起,就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原识意识。正是这种“浑然一体”的特点决定了阶级社会初期文史哲不分、巫医相伴、自然科学浑然一体化的特点,早期哲学“知识总汇”的特点理所当然也是这种“浑然一体”哲学萌芽的必然产物。
第二,中国少数民族关于宇宙本原的思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往往用他们最熟悉的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物质开矿来作为本原,想像合理,有些猜测还是十分深刻的。同时,由于他们所处的地域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各异,所以,他们对宇宙本原的猜测除上述列举者之外,还有壮族的“古本原”说,纳西族的“阴阳”说,侗族的“树蔸”说,独龙族的“日月交配生万物”说以及维吾尔族的“四素”、“四性”说等极其丰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个民族先民中,由于生活地域及其他一些原因,也有多种宇宙本原说。比如,阿昌族的“混沌”说、“白光”说和“天公遮帕麻造天,地母遮米麻织地”说,瑶放有“浮云”说、“盘古生万物”说、“密洛陀”是始原说等,纳西族的“佳音”、“佳气”说和“阴阳”说,侗族有“大雾是本原”和“树蔸”说,彝族有“雾露”说,“彩云”说,“混沌”说和“二元”本体说等,藏族有“卵生”说“本无空”说,维吾尔族有“善”、“恶”二元说、“二宗”本体论和“四素”说等。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的,既有《古歌》、叙事诗和哲理诗,又有神话、传说和史诗,同时也有原始宗教的经咒和祷词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少数民族关于宇宙本原的思想和资料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数量之浩瀚是世界上少有的。正是这些天才的猜测和哲学萌芽,直接导致了早期哲学宇宙观的朴素性特点,即用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的本原。
第三,中国少数民族先民在探索宇宙本原中,不仅有丰富的相互唯物论思想萌芽,而且还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萌芽。比如,水族关于“匹配成对”、“名与阴阳”、“参差不齐”和“相依相靠”等思想;纳西族关于“佳音佳气变化”产生万物的思想;彝族关于“万物在动中生,万物在动中演变,不动嘛不生,不动嘛不长。这就是天地的起始,这就是万物的来源”的思想和“万物在相分相配中繁衍”的臆想;布依族关于“清气浊气相粘”以及“清气呼呼往上升,浊气朴朴往下沉”等清浊二气相互对立、运动变化产生天地万物思想;侗族关于天地是雾气自然演化而成、万物则随天地的分化经一系列运动变化而成的思想;阿昌族关于“阴阳相生”,“明暗相间”生天地万物的思想以及各民族都共有的关于宇宙发生、发展的思想等,这些多姿多彩的变化、发展的思想,生动地说明了原始意识的群体性、直观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可以说,这些思想恰恰是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现象在原始人头脑中的直接反映,这种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萌芽的自然结合,直接导致了早期哲学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这一特点的产生。
第四,中国少数民族先民在探索宇宙本原的过程中,由于不能抽象出事物的共性,从共同的本原说明宇宙的生产,总是力图用他们最熟悉的或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物质形态来说明万物本原,并力图逐一说明万物各自的来源,甚至还赋予它们一定的机能和属性。比如,佤族史诗《司岗里》中描述了利吉神和路安神造了天地后,逐一造了水牛、马、猴、猪、狗、熊等动物和山川、河流等,只要他们知道的,见过的都一一列举出来,不能予以抽像和概括,甚至连劳哈(一种小老鼠)、康弄(一种大老鼠)、司布瓦(一种大老鼠)、康布弄(一种大老鼠)和得(和种大老鼠)都不能概括为一类。这一方面说明原始先民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十分粗浅;另一方面也说明,先民的认识已经有所发展,已开始认识周围一些事物的特征,如神给人“话”,给水牛“角”等,正是这一人类认识的萌芽,雄辩地说明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源于直接经验的。
三
中国少数民族先民对于人类自身的来源也以极其浓厚的兴趣做出了种种天才地猜测和解释。
1.猕猴变人说
在西藏民间流传这样一则神话。“世界上最早时没有人烟,当时只有一个猴子和一个魔女,他们俩结亲之后,用木梨、木头来从事生产劳动、繁衍子孙,发展起来。”在后来的《西藏王统世系明鉴》和《贤者喜宴》等典籍中的均有类似的记载。
彝族文献《门米间扎节》中也有猴子变人的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上没有人,只有猴子和其他动物,猴子吃树果,穿树叶,生在树上,长在树上,分不出苦果、酸果和甜果,慢慢地“对树栓做记号。树名认不得,甜树果摘回来,不甜的果不要摘,一天认得一样”。再往后,猴子“支起平石板,咬不动的果,就用石头敲,击起火花,树棍已燃着。石板上有水,……石板上的水烧开了,树果也就熟了。熟的吃一颗,生的吃一颗,熟的吃着甜,生的吃着苦,从此认得煮熟吃。一天学一样,猴子变成人”。(16)
纳西族象形文字“祖先”的字形和读音均与猴子相关,示意人类是猴子演化来的。在《崇搬图》等古籍中,也有人类祖先丛忍利恩与“坚眼仙女”结婚,曾生过“猴胎”的记载,在《丛忍利恩解秽经》中记载得更详尽:说人类祖先丛忍利恩与仙女衬红保白命结为夫妻,一天仙女外出寻找丈夫,被山中“长臂公猿”所“奸污”,生下“小猴子”。在《驮达金布马超度吊死鬼之上卷》也有类似记载:“人类出世的时代,……猴和人两个,……好父亲是一个,……好母亲是两个”,“猴子和人本是一个宗族的后裔”。
鄂伦春族也有猴子育人的传说:传说鄂伦春有这样一个群体,除了一个老妈妈,都是男的,男人们每天都上山采集野菜野果或找猎,老妈妈一个人看家,一天,来了只公猴,向她表示好感,于是他们结为夫妇,生下五对男女,后来这五对男女又结为夫妻,繁衍后代。
傈僳族也有一神木布帕用泥土捏一对猴子,猴子再繁衍人类的神话。
凡上这些天才的想像,虽然显得有些幼稚,甚至有些荒唐,且也不能与“人猿同祖”论相比,更不能与:“由猿变人”说相提并论,但它毕竟是人类幼年时代的思维,它确实也孕育了“由猿变人”思想的萌芽。
2.龙变人、鱼生人和人兽兄弟说
苗族史诗《龙变人》中说:在远古,大地上出现了万物,天有了鸟雀,江湖中有了游鱼,陆地上有了爬虫走兽之后,又过很久很久,大地上“开始出现龙身人首的鸟基,出现了人首龙身的代基;后来才生洛保造阿,后来才生闷造冷”。这里鸟基、代基是传说中的龙人,洛保造和闷造冷是传说中的人类男女始祖。这则传说显然是龙图腾崇拜在人类起源上的反映。
哈尼族则有鱼生人的传说: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大鱼,创造了天地之后,“把身子一摆,从脊背里送出来七对神和一对人。世间这才有了天和地,有了神和人”。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人类起源的猜测中,许多民族还提出了“人兽共祖”的思想,这是可贵的早期人类起源思想的闪光,哈尼族在《天、地、人的传说》中说:“大鱼从脊背里送出来那对人,男的叫直塔,女的叫塔婆,从大鱼脊背里出来不久,塔婆便浑身上下怀孕,生下二十一个娃娃。这二十一个娃娃,老大是虎,老二鹰,老三龙,剩的九对是人”。
侗族神话《人类的起源》中提出,最初的人丈良、丈美和野兽是兄弟,后来人用自己的智慧支配动物,主宰世界:“行归行,帮归帮,人兽分开理应当。天下六合有方位,丈良丈美定主张,……山上赛计分输赢,禽兽蠢来人聪明,一把大火定天地,丈良丈美掌乾坤”。
苗族先民在《枫木歌·十二个蛋》中,则提出了人、神、兽共祖,人比神兽高明的记载:“我们看十二个蛋,长的龙蛋,圆的青娃蛋,花的老虎蛋,黑的是牛蛋,红的蜈蚣蛋;……寅时生雷公,卯时生央那,辰时生龙,巳时生虎豹,……子时生一切。这样,神、人、兽是兄弟”。更为可贵的是,古歌对人的智慧和才能作了高度颂扬:“鸟多闹山林,人多争管家,姜央各兄弟,个个想当歌,人人争作大,你当我不依,我当你不服”。“人人要斗法,个个要比武”,“雷公呈威风”,“水龙翘尾马”,姜央虽然力气“最小”,但“姜央最尖”,善于思考,巧用心计,制服了雷、龙、虎等神和兽,作了自然界的主人。
水族《古歌》也有类似记载:“初造人成四兄弟,共一父,面目不同。那老大,是个雷公,人第二,老虎第三,那老四是条蛟龙。四兄弟来斗法术,谁赢了谁占领坎”。最后人用智谋战胜三兄弟,“争来天下”。
3.卵生说
中国少数民族先民在探索人类起源的过程中,还想像出了各种卵生说。如侗族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龟婆孵蛋》说:
四个龟婆在坡脚,各孵蛋一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个男孩叫松恩,聪明又灵活。
四个龟婆在寨有,又孵蛋四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下好蛋孵出壳。
孵出个姑娘叫松桑,美丽如花朵。
就从那时起,人才世上落。
在另一则侗族古歌中提出了“棉婆孵蛋”说,其情节与上述一样,只是将电婆换成棉婆。
纳西族有十分生动的人类脱胎于蛋孵的猜测:最初的人类是由蛋卵里孵化出来的。那么,孵化人类的蛋孵是从何而来的呢?东巴经“人类原始说”回答是:“人类的胞蛋由天所放,由地来孵化”。答案虽然十分简单,但寓意相当深刻。首先,它回答了产生人类的蛋卵是天地合而生的。即“天上的声音”或“天之气向地下喷”,“地下的气息”或“地之气向上喷”,天气地气相交合、感应,以化生人类蛋卵,如同男女交合而生子。其次,回答了人类是怎样由蛋卵中孵化出来的。根据东巴经《崇搬图》的回答是:人类根源于气,产生于天地,脱胎于蛋卵,根据纳西象形文字的结构与含义,则推论出天在上,地在下,天是公,地是母。天地相交产生人类之卵,化育出人类。
藏族苯教经典《黑头矮子的起源》中的卵生说又别具特色:由“空”到“如镜之湖”,遂产生“卵”。卵中孵出二鸟,二鸟又生出三卵,由此而出现了人类、天神和动物。(17)
苗族先民用他们极其丰富的想像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卵生人类和动物的图画:
“来看妹榜留,古时老妈妈,怀十二个蛋,生十二个宝”,“白的雷公蛋,黄的姜央蛋”,“花的老虎蛋,长的水龙宝”,“黑的水牛蛋,灰的大像宝”,“红的蜈蚣蛋,蓝的老蛇宝”,最后由神鸟鹡宇经过千辛万苦将这些蛋孵化出雷公(神)、姜央(人类始祖)、龙虎等神、人、兽。
卵生说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时有所见,如古代叙利亚母鸽孵卵生人类的传说,中国古代有殷人先祖契由其母简狄吞燕卵而生的传说等等。中国少数民族卵生神话与之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内容更为丰富,想像更为独特。
4.“枫香树干生人”说
苗族史诗《枫木歌·十二个蛋》提出了“枫树干上生人”的思想:“最初最初的时候,最古最古的时候,枫树干上生出妹榜,枫树干上生出妹留”。“妹榜留”苗语“花蝴蝶妈妈”的意思,即人的始祖母。由于“那个时候只有她一人,世上没有夫妇,寨上还没有青年玩耍,没有同班同辈的青年讲恋爱”,只好和“水泡沫玩耍”;“榜留和水泡,游方十二天,成双十二夜,怀十二个蛋,生十二个宝”。这十二个蛋再经由与蝴蝶妈妈有血缘关系的巨鸟鹡宇孵化出来即:枫树——蝴蝶——神——人——兽。
独龙族提出人类始祖“坛嗄朋是从树桠巴中爆出来的,是由神将他养大”的神话。
布依族则有神用木造人说:神拔来许多树木,神用斧把树丫枝砍掉,又把树干砍成一截一截的,然后就开始造人,“第一斧砍下去,树干裂开一条缝,那分开的两半就变成了人的脚杆,又对着树干没裂开的下半截,一边砍一斧,于是就有了人的双臂他又把树干颠倒过来,几斧头就把这个没有生命的身躯放在大地上,朝人哈了一口仙气,这第一个人就活了,……他举起斧头,不停手地砍,接连造出了成千上万的人。为什么现在的人有高有矮?这就是因为,神当初造人用的树木有长有短”。这则神话显然荒唐,且与人类起源毫不相干,但它们反映了神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用树木造的人类。这一点与苗族、独龙族的神话有一致之处,都有自然演化思想的萌芽。
5.“葫芦生人”说
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中记载: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结婚九年才怀胎,怀胎九年才临产,生下一棵葫芦籽,把它种在大门旁,九年葫芦才发芽,发芽九年才开花,开花九年才结果,结出了一个葫芦有磨盘大。遮帕麻走到葫芦下,葫芦时而叫喳喳。剖开葫芦看一看,跳出九个小娃娃。
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中说:天神“厄莎打开一个箱子,找出一个葫芦籽,把葫芦籽儿撒下地,用草灰把籽种盖起来”,育出了人类始祖,“男的叫扎笛,女的叫娜笛”。
黎族也有葫芦育人,渡过洪水泛滥,兄妹结婚繁衍后代的神话。
6.神创说
除上述丰富多彩的人类起源说之外,中国少数民族还有各种神创说,这些神创既包含有唯心主义的思想萌芽,也包含有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
独龙族有这样一则神话:在荒远的古代,世上没有人,大神嗄美嗄莎在一块望不到边的大岩石上,“用双手在岩上搓出了泥土,用泥土揉成了泥巴团,又用泥巴团来捏人。不一会,人的头捏出来的。……第一个捏出来的是男人,取名叫做普。第二个捏出来的是女人,取名叫做姆”。然后,由普和姆繁衍了人类。
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有这样的神话:创世神密洛陀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自己感风而孕,生下九个儿子,接着又用蜂蜡来造人:“用蜂蜡捏头,用蜂蜡捏手,用蜂蜡捏脚,捏成了人群,捏了一个又一个,放进瓦缸里,……到了九个月,密洛陀去种地,九兄弟在家,听见缸里有哭声,九兄弟打开缸子,蜂仔已成人,有男又有女,个个白又胖”。
鄂温克有一则天神保鲁恨用泥土造人的传说:“很久很久的以前,有个叫保鲁恨巴格西的天神,他用地面上的泥土,捏成一个一个的人形和世界上的万物,从此,就开始有了人类的繁衍和世间那些为人所用的物件。”
仡佬族有天神“人皇制人”的传说:人皇先后创造了四批人,“头一曹人是用泥巴捏的,遇着括转罡风,被风吹化了;第二曹人是天神用草扎成的,被天火烧光了;第三曹人是天上星宿下凡来投生发展的,遇着洪水朝天,淹死了无数,只剩下阿仰兄妹二人;洪水之后,天神彻格来指点,阿仰兄妹成了婚,才传下现在的第四曹人”这则神话,使我们不能不为仡佬族先民丰富的想像力所折服,它不仅同世界上许多民族泥土造人的神话一样,富有生命力,而且,它还神奇地反映了人类一步一步战胜自然界的“发展史”。
哈萨克族有一则十分有趣的神话:创世主“迦萨甘在大地的中心栽了一棵‘生命树’。生命树长大了,结出了茂密的‘灵魂’。灵魂的形象鸟儿,有翅可以飞。这时候,迦萨甘用黄泥捏了一对空心小泥人。小泥人晾干以后,迦萨甘在他们的肚子上剜了肚脐窝。然后取来灵魂,从小泥人的咀巴里吹进去,一对小泥人便倏然站立,欢腾雀跃。他们就是人类的始祖。男的名阿达姆职权塔,意思是‘人类之父’;女的唤作阿达姆阿娜,意思是‘人类之母’”。
壮族神话《米各甲》中说,宇宙产生后,分为上、中、下三界。在中间的大地上长出一朵花,花中长出一个仙女,叫米洛甲,“米洛甲见大地毫无生气,便想起造人来。她撑开两脚,站在两个大山上,突然吹来一阵风,觉得尿急,便撒一泡尿,尿湿了土地。她便用手把土挖起来,照着自己的样子捏了很多泥人,用乱草蒙盖起来,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打开蒙盖的乱草一看,这些泥人便活起来了”。(18)
彝族的一些史诗中也有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朴素观念。在《梅葛》中说:“格滋天神来造人。天上撒下三把雪,落地变成三代人”。在另一则史诗中说:“造人的男神阿热,造人的女神阿米”,他们用黄泥做男人,叫做阿达米,用白泥做女人,名叫野娃。
在中国少数民族原始神话中,诸如此类的神话十分丰富,比如佤族关于“利吉神辟地,路安神开天,木依吉神造人”说,景颇族关于神鬼诺强和他的妻子造人说;傣族的英叭神开天、辟地、造人说;苗族关于天神锐觉藏努造天地和人类说;水族的牙巫神造人说;鄂伦春族关于天神用飞禽的骨、肉和泥土造人,和人类是乳房很大很大的白发老太太萨满抚育,“是天上的北斗星赐给的灵魂,由南斗星给的寿数”的传说等等。
纵观这些人类起源的天才想像和猜测,不难看出:
第一,中国少数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思想之深刻,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此类神话媲美,它是研究人类原始意识、原始宗教的哲学萌芽思想的极为珍贵的史料。收集、整理、翻译、研究这部分史料,不仅有助于填补中国哲学发生学的空白,而且也是对中国哲学史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从上可以看出,先民们大都力图用一种或几种自然物来解释人类自身的起源。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类:
1.动物变人说。彝族、藏族等的“猴子变人”说,鄂伦春族的“猴子育人”说,纳西族的“猴子和人本是一宗族的后裔”说,以及傈僳族关于天神木布帕用泥造猴,再由猴子繁衍人类说等;苗族的“龙变人”说;以及苗族、水族和彝族等的“人兽是兄弟”的传说等均属此类。
2.卵生说。侗族的“龟婆孵蛋”说、纳西族关于人脱胎于卵的神话、藏族的卵生说以及苗族的蝴蝶妈妈生十二个蛋的传说等,是卵生说的典型代表。
3.植物变人说。此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树变人”的神话,苗族关于“人生于枫香树干”的神话、独龙族的人是“从树桠巴中爆出来”的神话和布依族的神用树木造人说等;一类是“葫芦变人”说,阿昌族关于天公地母生葫芦育人说、拉祜族关于天神瓦厄莎种葫芦育人说和黎族关于葫芦育人说等,是葫芦生人说的佳作。
4.非生命物质变人说。瑶族的“浮云”说、壮族的气或石头说、苗族的“雾罩”说、傣族“烟雾”说、德昂族的“茶叶是阿祖”说阿昌族的混沌、白光说等等均属此类。
凡此种种都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或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物。就是说,原始先民不仅从日常经验中直接提出了人类的起源问题,而且,还用他们实践经验到的自然物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其回答虽属幼稚的猜测和粗浅的认识,但却包含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由于许多猜测和想像近于荒唐且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所以,也孕育了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思想萌芽,古代唯心主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
第三,中国少数民族先民在神创人类的神话中,往往把有神与无神这两个根本对立的原则融于一体,二者的界限不很明显,这充分说明了原始意识所具有的混沌性。唯物唯心不分,有神无神界限不明的杂糅状态。正是这种混沌未开的原始意识,孕育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萌芽。可以说,原始宗教以及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注释:
①参见拙作《略论蒙古萨满教的起源发展》,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
⑤《中国小说史》。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0页。
⑦《懂述战争》上卷,和正才讲述,李即善译,丽江文化馆1963年石印本。
⑧《丽江麽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第44页。
⑨《崇搬图》第26页。
⑩《苗族古歌·开天辟地歌》,载《民间文学资料》第四集,中国作家协会贵阳分会筹备委员会,1958年编印。
(11)《民间文学资料》第71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1985年编印。
(12)《盘王歌》,载《瑶族文学资料》第8集。
(13)《遮帕麻和遮米麻》,载《山茶》1981年第2期。
(14)土观、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5)《先祖的的传说——达古愣格——标》载《山茶》1991年第2期。
(16)《中国少数民族汇编》(人类源篇),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第147-157页,以下凡引此书,不再写编本。
(17)参见肖万源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41页。
(18)《壮族民间故事选》第1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
标签:哲学论文; 宇宙起源论文; 中国宗教论文; 宇宙观论文; 物质与意识论文; 文化论文; 神话论文; 古歌论文; 原始人论文; 原始宗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