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_彭粉花

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_彭粉花

彭粉花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要】目的 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体会, 通过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完善助诊环节,优化严重多发伤急诊抢救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管理,落实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初步评估,建立静脉通路,执行医嘱等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多发伤 抢救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10-02

严重多发伤往往造成患者多部位,多脏器严重损伤,就诊时病情急,重,危,急救是否及时妥善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及预后[1]为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质量,2007年7月起,本院急救中心在分析总结临床救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环节质量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2] 将原急诊科扩建成急救中心,建成院前急救组,急诊科,手术室,ICU的一体化功能。急救中心接120电话指令后,通知院前急救组赶赴现场,迅速评估伤情,处理致命性损伤,护送途中通过电话向急救中心汇报患者病情,急救中心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患者到达抢救室后立即边抢救,边检查,边诊断,特殊检查如B超,X线等均在床边进行,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如需紧急手术治疗立即送手术室,可暂时保守治疗或不需紧急手术者送ICU继续监护治疗。

1.2 完善助诊环节 为缩小急救服务区域,急救中心内设置急诊收费,药房,检验科,在大厅入口显著位置设立相关科室方向指示标识,地面用色彩进行科室指示,管理分诊台设1名高年资护士分诊,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配备男护工,由男护工协助护士护送患者,实施网络化管理,将挂号,划价,取药,检查,急诊抢救等都纳入电脑管理范围。根据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一次性交费,解决了多次划价多次交费等弊端,急救中心医生工作站与放射科,检验科,手术室联网,使检验检查结果及时传到急救中心,医生根据结果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1.3 优化急救流程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流程分为创伤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及液体复苏,病情监测,执行医嘱及术前准备,护送患者入手术室或病房。

1.3.1 创伤评估 在经验判断伤情的基础上,应用CRAMS评估结合创伤评估程序评估患者的病情[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处理呼吸道阻塞,取出口腔内的活动性义齿,碎牙,血块,吸净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放置口咽管,解除对气道的压迫[4],气道反射差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根据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吸氧或辅助呼吸。

1.3.3 建立静脉通路及液体复苏 患者送入抢救室,立即对休克程度及静脉开通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如因四肢伤、严重休克、吸毒等原因致周围静脉通路建立困难时,在积极开放静脉通路的同时请医生行深静脉置管。保证2-3条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病情及休克程度实施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患者在1h内应足量快速补充1500ml液体,有利于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肺损伤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但对于明显活动性出血即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前应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仅需用少量的平衡液维持最基本的机体需求,如合并颅脑损伤或胸肺损伤者需限制液体输入量,特别是晶体液以防发生或加重脑水肿及肺水肿[5]。

1.3.4 病情监测 观察及记录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1.3.5 执行医嘱及术前准备 在医生到达前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留取标本、进行快速血糖监测,医生到达后按医嘱及时使用药物及实施各项抢救措施,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协助医生止血包扎。对于有紧急手术指征患者及时做好配血、备皮等术前准备和联系麻醉科、手术室。

1.3.6 护送患者入手术室或病房 保证护送途中安全。备齐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及用药的连续性;监测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搬运时注意各管道通畅避,避免脱出。有气管插管者应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堵塞管道。

1.4 加强对护理人员管理

1.4.1 组织管理 急救中心原有护理人员28人,为应对严重多发伤抢救患者骤增的特残年情况,又增设了8人,平均年龄28岁,平均护龄8年,主管护师3人,护师19人,护士14人。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中护士长及时组织安排人员参与抢救,护士各司其职判断病情轻重、缓急,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观察合并伤,配合医生处理致命伤。

1.4.2 组建救护小组 根据急救流程将护理人员分成3人一组的救护小组,抢救时1人负责评估和开放气道,1人负责开通静脉、病情观察与记录,1人负责紧急处理及与相关科室联络、提供物品和药物。排班上做到高中低年资护士搭配,设1名组长负责协调指挥,护士长不在班时承担护士长职责。为避免患者骤增时人员不足,在排班上建立三线备班制,一线值班24h医院待命,二三线上日班,晚上在家待命,确保抢救工作顺畅运行。

1.4.3 强化培训 制定多发伤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明确各项工作内容,每次抢救工作后进行总结,改进不足,进行专题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加强护理急救技能训练和考核,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2 结果

质量管理前2年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128例其中男75例,女53例,平均年龄(41±12.5岁)。损伤严重度(ISS)评分(29.5±5.6)分,抢救成功111例,成功率86.72%,实施质量管理后2年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142例,其中男97例、女45例,平均年龄(38±10.3)岁,ISS评分(32.7±9.94)分,抢救成功131例,成功率92.25%。

3 体会

3.1 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急救成功率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伤后早期能否得到正确及时救治,特别是伤后黄金1h内得到有效正确地救治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6]。通过采取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优化急诊抢救流程,使评估与抢救生命的工作同时进行,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本文资料显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后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初步评估、建立静脉通路、执行医嘱等急救护理措施及时到位,抢救成功率提高了5.53%。

3.2 确保科室间合作与医疗安全

严重多发伤的抢救工作涉及科室范围广,通过优化急诊收费、药房、检验科的网络化管理,急诊科、手术室、ICU等科室间协调,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完善了急诊助诊环节,为患者在有效的时间窗内给予紧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时间保障。

3.3 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救护意识

面对不同类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要求急诊科护士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同时要有娴熟的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严重多发伤的应急护理需要。通过规范各类人员职责、优化严重多发伤急救流程、人员培训、急救中心各级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急救流程和抢救程序,各司其职,医护配合密切,护理人员对严重多发伤的急救知识及技能提高,从而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参考文献

[1] 岳茂兴.创伤现场急救存在的问题与治疗新模式探讨[J].世界急危重病学杂志,2006,13(6):1577-1579.

[2] 刘爱琴,马玉静,黄红霞.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5):533-534.

[3] 金静芬,陈水红,羊木英,等.急诊分诊创伤评估法应用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6):631-633.

论文作者:彭粉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  ;  ;  ;  ;  ;  ;  ;  

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_彭粉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