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孩子是否在劫难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劫难逃论文,孩子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父母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事件1
高二男孩小斌因为迷上网络游戏辍学在家,他每天在电脑前拼杀超过12小时。为了不让他上网,父母曾三次强行撒掉网线。但失去网络后,小斌变得脾气暴躁,焦虑不安,为了能恢复上网,便用不吃饭、撕课本等方法来要挟父母,最后竟然发展到砸碎家里的东西,踹坏卧室的门,发泄式地将桌子挖了几个洞。
事件2
长沙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竟然在网吧连泡了6天6夜,创造了连续6天6夜不下线的“纪录”。为了找到这个9岁的男孩,一家人找遍了长沙大大小小100多家网吧,并报了警,还在电视上打出了寻人启事。当父母在网吧里找到儿子时,几乎认不出他来了——儿子蓬头垢面,人也瘦了一圈。爸爸叫他回家,他的两眼发直,一直盯着屏幕。
事件3
王涛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在老家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他厌恶学校里的生活,认为课堂学的那点儿东西在电视上也能学到,因此在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后来,他跟着父母来到了广州,帮父母经营烧烤排档。他最喜欢的时段是每天下午5点半到晚上8点半。他可以在这段时间去上网,寻找自己的世界。只有在网上,他才有机会跟家乡的同学聊天,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将自己的博客起名为“等待梦想”,说自己是“寻梦的人”。可是就连这个小小愿望也常常得不到满足,父母经常责备他上网花钱太多。终于有一天,他愤怒地拿起刀,向自己的母亲挥去。结果,母亲命丧刀下,父亲住进了医院。他的人生梦想也就此破灭。
上面类似的事件,大家在媒体上见过不少吧?关于网络的负面影响,媒体有不少的报道。父母们往往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上网,生怕孩子染上网瘾,或者被网络毒害。于是,我们听到下面这些忧心忡忡的心里话:
我们家电脑都买5年了,一直没上网。不敢上网啊,孩子一旦学坏了怎么办?我的工作其实也很需要网络的,可我宁可大冷天走很远的路去网吧里发邮件。我就是要坚持到孩子高中毕业。可是真的很难,孩子经常回来闹脾气,说同学们都上网,就他不能在家里上网。这半大小子,如果整天沉溺网络,那还得了?
——父亲,职业是工程师,儿子初中二年级
我儿子最近非让我帮他申请QQ,他说同学们都有QQ了,将来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还可以在网上联系。以前孩子从来不上网,都是我利用网络来工作,可我现在明显发现他越来越依靠网络。先是学校要求在网上查资料,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孩子也难免会看到网络上的其他信息,有时感兴趣就浏览一番。总体来说他还算能控制自己的。我没答应给他申请QQ,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要QQ干什么?同学关系好自然会联系的,有了QQ,万一再陷入到网络陷阱里怎么办?
——母亲,医院护士,儿子小学六年级
我女儿本来是个乖乖女,学习成绩很不错,在班级里基本上是前一二名。我的工作需要经常上网,但女儿从来不上网,除了学校要求在网上查什么资料。她自己还说:“我不上网玩游戏,我要戒网,一旦上网肯定会变成坏孩子。”可最近一段时间,她迷上了网络,主要是在网上看一些算命的东西,什么“处女座的爱情”、“金牛座徘徊在两个女人之间”、“射手座女生的恋爱与婚姻”……很多内容看起来很八卦,很不适合一个孩子。我担心女儿这样会不会过早恋爱?
——母亲,教育工作者,女儿初中一年级
看来,父母们的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我曾经接到过一位母亲的咨询电话,她在电话里哭泣,说她几乎不敢回家,只要回家儿子就会跟她要钱去上网。如果不给钱,儿子就会发脾气,摔家里的东西。那位母亲说,她很害怕回家,但是又不能不回家,否则儿子怎么办啊?心情矛盾的母亲,不停地小声啜泣。为什么孩子乐此不疲的事情,父母却忧心忡忡。有的家长甚至上班时要摘下家里的键盘带到单位去,下班后再带回家。面对网络,父母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网络是陷阱还是乐园
毋庸置疑,网络已经参与了我们的生活。之所以用了“参与”这个词,是因为网络已经不仅是生活中的工具,它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角色,影响着大家的生活方式。比如,过去我们去邮局寄信,现在我们在网上发电子邮件;过去我们花钱给朋友打国际长途,现在我们在网络上用即时聊天工具,既可以看见对方又不花电话费;过去我们去超市买油盐酱醋,现在我们在网上购物,还有人给送到家……这些都是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但是,一提起网络,身为父母的人大多有些担心,生怕孩子和网络沾上边,仿佛沾上网络的孩子都会变坏。
那么,网络到底是陷阱还是乐园呢?现在,“陷阱派”已经高高举起了反对的大旗,让我们再来看看“乐园派”怎么说。
我喜欢上网,在网络上我增长了很多知识,那些知识比我们的书本鲜活多了。学习到抗日战争时,网络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专题,内容丰富详细,图文并茂,比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有趣很多,记忆深刻。我感觉对我们的学习其实很有帮助。家长不让我们上网,就是怕我们看那些不好的东西,可是不上网难道就看不到那些东西了吗?
——初二男生,14岁
网络让我交了很多朋友,在我的QQ上不仅有我们班的同学,还有一些陌生的朋友。我感觉网络并不那么可怕,并非都是坏人。我也不害怕那些陌生人,我只要不和他们见面就行了。因为有了网络,我不那么寂寞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无论什么时候我想说话,都会有人陪着我。QQ上没有朋友在,我就上聊天室去待一会儿。有时我也不聊,就是看一看。有时和同学闹矛盾了,我不好意思当面向他们道歉,就在QQ里道歉,或者发封邮件。
——初二女生,13岁
我爸爸妈妈就是怕我玩网络游戏,好像玩了网络游戏就一定变成赌徒。我们同学好多都玩那些游戏,也没变坏啊。有时候的确控制不了自己,总想多玩一会儿,毕竟那些游戏太有趣太刺激了,有的游戏是人和电脑玩,有的游戏就是人和人玩,只不过网络那边的人我没见过罢了,这有什么好恐惧的?我觉得这也比什么都不会要好,没玩过网络游戏的人,同学们都瞧不起他,好像外星人一样。
——初三男生,16岁
看来,的确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管怎样,网络带给人们的生活变化几乎可以说是颠覆性的。网络让人们充分地接触信息,获得平等交流的机会,也使父母失去了控制孩子的手段。网络时代,成年人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他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可以轻易地指导孩子做什么和怎么做。相反,孩子们不仅可以拥有身边的伙伴,更可以享受到遥远的、未曾谋面的友谊。孩子们还给成年人带来很多新知识、新信息。同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在到处传播,人们如果没有足够高的警惕性,就会深受其害。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受到网络伤害呢?为什么网民千千万,有的人利用网络学习了新知识,增长了新本领,开拓了新领域,而有的人却沉迷网络交友或者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直到成为网络的牺牲品?可见,网络只是客观存在,它犹如一把双刃剑,会利用网络的人,如虎添翼;不会利用网络的人,深陷泥潭。
成年人担忧孩子上网学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沉迷网络游戏;二是网络交友不慎。今天我们就揭开谜底,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交友不慎。
六类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游戏:
1.希望得到娱乐的孩子;
2.感到孤独需要伙伴的孩子;
3.想逃避现实、摆脱压力的孩子;
4.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的孩子;
5.在班级里经常被批评的孩子;
6.在学校里受到较低评价的孩子。
五类孩子更容易沉迷到网络交友:
1.在现实中出现交往困难、感到孤独的孩子;
2.在家庭中缺少亲情与交流的孩子;
3.被家长严格管理、交友范围较小的孩子;
4.感觉自己在生活中很失败的孩子;
5.情感单纯、防范意识差又渴望友谊的孩子。
网络游戏被人们称为“电子海洛因”。一位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因为迷恋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多门学科亮红灯,学校只好将他除名。结果这位聪明的高材生回老家以后,第二年又考了一所重点高校。但是,他仍然痴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为钱入室抢劫,再次被学校开除。然而,网络游戏又显示着勃勃生机。截止到2004年,我国上亿网民中,网络游戏人口早就超过了1000万。2003年网络游戏产业的实际销售收入是13.2亿元,给相关产业创造了150亿元的产值。
同样,调查发现,在上网的中学生中,热衷于聊天的占76%,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搜索信息、下载软件。对于小学生,热衷聊天的占54.5%,收发电子邮件的为48.6%。可见网络聊天、交友是中小学上网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的主要乐趣。孩子们之所以如此喜欢网络聊天,是因为网络满足了孩子们沟通、交往的愿望。因此父母们感叹:孩子为什么那么爱和陌生人说话呢?我们还不如陌生人了解自己的孩子!
应该说,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网络交友本身,都是中性的,就像茶杯、筷子、枕头等等,并不是接触了网络游戏或网络交友的孩子都变成了坏孩子。从上面几类热衷网络游戏或热衷聊天的孩子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不是很顺利,有的孤独,有的没有娱乐时间,有的与亲人关系紧张,有的学业失败。
这些孩子在玩游戏以及网上聊天时可以全身心投入,或者进入游戏中的幻想世界,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心目中的英雄。这时,他们会忘掉烦恼和痛苦。另外,孩子们在虚拟世界里可以无比强大,可以有权力、有智慧,可以勇敢机智。这些都让孩子们感觉到成功、有力量。实际上,迷恋虚拟世界也是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功需要。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恶性循环。越是失败的孩子越沉溺网络;越沉溺网络就越不关心现实;越不关心现实,在生活中就越失败。
网络挑战家长的教育智慧
一份调查说,目前全球有2亿多网民,其中有1140万人患有各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人们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的时间则越来越少。调查还说,在上网的青少年学生中,有20%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人与家人疏远。
韩国的专家们研究了网络游戏中毒症患者的中毒过程发现,这些患者的中毒都有一样的过程:孤独—中毒—中断学业,或者中毒—家庭暴力—孤独。可见,孩子沉迷网络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另外,还有研究发现,生活在不同家庭氛围的孩子使用的媒介是不一样的。生活在父母离婚、打架、酗酒、打骂子女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特别容易迷恋一些暴力的电子游戏,孩子可以在网上发了疯一样地使劲按、使劲打、使劲地发射炮弹,这其实也是在发泄心中的郁闷情绪。相反,那些家庭生活比较幸福的孩子,就比较喜欢一些文学的、知识类的内容。
因此,网络的发展,给家长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对父母的教育智慧是极大的挑战。下面的方法也许可以供家长们参考。
1.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交友状况、学习状况等。
2.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网外生活,经常带孩子去郊游、运动等。
3.父母要多学习,了解孩子们在玩什么电子游戏,喜欢哪些时尚运动,有时间尽可能和孩子一起游戏。
4.制订上网规则,最好能帮助孩子有计划有目标地上网。
5.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育观念,让孩子明确电脑及网络的各类用途。
6.随时观察孩子登陆过的网站,安装安全上网软件,将家中的电脑放在客厅里或者父母的房间里。
7.在生活中让孩子体验更多的成功,鼓励孩子与同学或者小区里的伙伴交往。
当然,也有的孩子的确染上了网瘾。例如,浙江省绍兴县一名少年,连续三个通宵在网吧上网。父亲去网吧强行将儿子拉回家,为了防止儿子再去网吧,将房门反锁,然后出门做生意。晚上,男孩的父母回家吃晚饭时,男孩还在屋里睡觉。等他们吃过晚饭,一直蒙头睡觉的儿子起床要出去。父亲知道孩子又要去网吧,就不准他出去。这个男孩见从门口出不去,竟然返身跨上厨房窗口。妈妈急了,赶紧去拉儿子,然而为时已晚,这个男孩挣脱母亲的双手,从窗口跳了下去,结果导致颅底、颅骨骨折,脑部有四五处致命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对于这些深陷网络的孩子,强行拉出来可能不是什么好办法,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抗,甚至为此打骂父母、摔坏家中物品,严重者就会跳楼、抢劫等。
水宜疏不宜堵。一旦孩子陷进去很深,家长不妨退一步,对孩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记者母亲曲兰,儿子小时候学习较好,但初中后学习渐渐跟不上,无奈,她只好让孩子上了中专。结果,儿子中专读得也不好。虽然孩子学习不行,但最大的爱好就是玩计算机。父母为此十分担心:中专都没读下来,光喜欢玩计算机上网,能有什么前途呢?值得佩服的是,这位母亲非常理智,她在权衡后没有非逼着孩子考好成绩,而是顺着儿子的爱好发展,让孩子先把电脑玩好。孩子喜欢网上聊天,她鼓励他多和外国青少年聊。这样,实际上是督促孩子把英语学好。男孩为了能和外国青少年更好地交流,竟然真的下工夫学起英语来。结果在跟外国的青少年交流当中,他的英语大有提高。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男孩通过了MCDBA(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的全部考试,又通过了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的考试,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18岁的数据库专家。一位曾经有“问题”、没有出路的孩子,在母亲的机智教育下,变成了一个稀有人才,被香港的一家大公司聘任,成为认证部门的负责人。
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生活在信息时代,家长们要特别尊重孩子,因势利导,不要让孩子成为机器的奴隶,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要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己,成为网络的主人,就需要父母多投入一些亲情,多给孩子一些陪伴,让孩子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关爱和快乐。另外,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网络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所以,父母要经常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相信只要家长做个有心人,孩子就一定会在网络上健康地冲浪,并学习到信息时代的新知识、新技术。
标签:网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