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素华 陈淑芬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急诊科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 目的:探讨简便节约能源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方法:门诊输液患120例,其中60例按“输液贴规范操作”作为实验组,另60例按“棉签常规方法拔针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拔针后穿刺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判断“输液贴法“的使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3%,优于对照组8%和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液贴法”拔针,可明显降低拔针后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减少棉签的消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静脉输液;拔针法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217-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主要给药方式,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拔针后按压是静脉输液不可缺少的一个操作环节。恰当的按压可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反之会引起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皮下淤血不仅可增加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感,还可能降低下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进而影响患者对医疗护理,乃至整个医院的满意度,应引起护理界的关注和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采用特殊的“输液贴法”拔针,不仅可减少穿刺处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保护静脉血管,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还能减少棉签的消耗,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4.03~2014.10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31例,年龄61~78岁,平均63.2岁。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无意识障碍及语言沟通障碍,无凝血机制障碍。②静脉注射部位均为手背。③均选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输液器穿刺,一次穿刺成功,一天只输液一次,输液中途无渗漏。④连续输液治疗3天以上。
2.2 研究方法
2.2.1对照组 患者输液结束,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拔针,关调节器,轻撕胶布,操作者右手快速拔针,左手用一根棉签沿血管走形纵向按压针眼,持续按压5分钟(正常人凝血时间为3~4分钟,因时钟每小格为5分钟,比较有实际观看操作性),必要时加棉签按压。指导患者输液后几小时内尽量减少输液患肢体的用力,提重物[1]。所有患者的整个被拔针的过程均由一个固定的专业护士完成。
2.2.2实验组 患者输液结束时,关闭输液开关,撕除小输液贴2~3条固定在针眼处的大输液贴上,操作者右手拔针,左手拇指轻压针头上方的输液贴,持续按压5分钟,必要时加棉签按压。指导患者输液后几小时内尽量减少输液患肢体的用力,提重物[1]。所有患者的整个被拔针的过程均由一个固定的专业护士(即实施对照组操作的护士)完成。
2.2.3效果评估 拔针后10分钟,由护理人员观察两组患者拔针后穿刺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和棉签的消耗情况。局部出血:拔针按压5分钟后皮肤针眼见血液渗出或输液贴(棉签)见红色为皮肤出血。局部淤血:按压后皮肤出现血肿或淤青则为淤血[2]
2.2.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spss16.0软件分析,行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5%、3%,对照组8%、5%,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使用棉签的数量明显多于实验组。
4.讨论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环保的时代,我们既要保证良好的医疗护理质量,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老年患者多伴有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血管弹性下降,损伤后血管收缩止血及后续修复所需时间较长。如何解决拔针引起穿刺部位出血及皮下淤血,提高护理质量也是我们积极探索的问题。上述实验中“输液贴法”不仅可减少穿刺处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保护静脉血管,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还能减少棉签的消耗,节约能源,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良清等,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对预防皮下淤血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5(6):136.
[2]杨秀芳等,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116.
[3]章凤玲静脉穿刺输液血管保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103.
[4]郭雪珍,老年患者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6,4(2):639.
论文作者:吕素华,陈淑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淤血论文; 患者论文; 皮下论文; 棉签论文; 静脉论文; 实验组论文; 皮肤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