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中心小学 276711
一、组织
1.挑选队员、划分声部。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合唱队中所吸收的成员都应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变声期前的儿童一般可大致划分为童高音和童低音两个声部。划分的方法通常是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 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两声部人数大致相等。识谱、听音能力较强的儿童可适当编入低声部。
2.队列和声部安排。正确的队形排列,是合唱训练和演出的重要条件。合唱队全体成员应排列成一个不大的半圆形(即弧形),而不要排列成直线队形。童高音排在左边,童低音排在右边,身材较高的队员站在中间,身材较矮的队员站在两边,第二排应比第一排高一些,第三排应比第二排高一些,依此类推,使每一个队员都能看到乐队指挥。
二、训练
1.呼吸训练。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在训练合唱前,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训练时要根据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把呼吸过程比喻得形象一些:将腹部想象成一个气球,吸气时,就是往气球里充气,气要吸到腰部。呼气时气球下方有一种力托住,是从上方往外呼。另外,也可用搬重东西时憋住气和屏息闻花的感觉启发他们体会气息的位置。练习呼吸时要看指挥,一般坐在凳子上训练,脚分开与肩同宽,眼睛平视,眉毛上提,眉头伸展,我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 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进行发声训练时,要向学生讲清发声训练的重要性和目的:无论干什么,都要先打好基础,不要认为发声训练枯燥无味而不愿进行练习,集体练声的目的是将发声器官的肌肉松驰而灵活起来,以便消除一切障碍。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应打开喉咙, 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做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声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应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一开始的哼鸣训练要用直声唱,不要颤音,因为用直声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 纯净的音质。哼鸣的训练要伴随着渐强、渐弱进行,声音拢过来后,加母音进行练习。练声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的练声曲多以级进为主,母音的变化不要太多,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发声练习。
发声训练要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影响了声音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要用普通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这样在下面的歌曲演唱学习中就能做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进行合唱训练。
三、教学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在进入合唱训练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步骤,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 一般要让学生先学低声部,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声部,比较流畅,而低声部旋律的流畅性却差一些,难学、难记。在学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儿童学习的特点又是学得快、记得牢,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之前,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训练,这样,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新鲜感。
合唱教学一般采用视唱法,即指导儿童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要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要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要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既可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间题,又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就进入填词演唱阶段。合练时,在教师指挥下用轻声、慢速演唱,教师在指导儿童练唱时用心审听整个合唱效果。
2.歌曲艺术处理。每首合唱曲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都要进行艺术处理。
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较齐唱更为细致复杂,要求也更高一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是合唱整体谐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应要求音准、节奏统一,演唱方法(呼吸、发声、咬字吐字、连音、非连音、断音唱法、分句、停顿及换气等)的统一及音色的融合。(2)合唱中各声部所处地位与功能不同,应做不同处理。一般说,应在均衡协调的基础上,突出占主导地位的旋律。其它辅助性旋律相对地要弱一些。但各声部线条应当清楚。(3)合唱音准的技术处理比较复杂,如何取得两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的和谐, 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4)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及风格,使儿童充分理解作品。
论文作者:李运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声部论文; 合唱论文; 学生论文; 旋律论文; 咬字论文; 正确论文; 声音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