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永不褪色的中华美德论文

节俭:永不褪色的中华美德论文

节俭:永不褪色的中华美德

沈 旺

节俭是中华传统治国理政的优秀思想,是修身齐家的重要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节”的本义是“竹约”,即竹子关节发芽处,“节,止也”(《周易·杂卦》)。此外,“节”也有“界限”的含义。《周易》专设“节”卦,其卦象为“兑下坎上”,意即“泽上有水,要筑堤设防,以防水患”,引申为人类在自身行为中,要理性地节制欲望,以防止祸患的发生。“俭”的含义为“约”(《说文解字》)、“约者,俭也”(《广雅·释言》)。因此,“节”“俭”“约”基本同义,意为节制、克制。在古代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节俭”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在保证人类延续、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上升为人们的道德规范,故《周易》要求“君子以俭德辟难”。处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节俭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在促进合理利用物质资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依然有其现实的价值。

(4)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论证程序管理的保障体系欠缺。目前仅有《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该办法已不能适应现在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需求。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水资源论证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对不按时进行水资源论证的企业无明确的处罚手段,造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管理力度不够。

一、节俭是传统齐家治国的优秀思想

节俭是中华传统治国理政的优秀思想。《史记》中记载,上古时代,黄帝即要求人们“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黄帝曾孙高辛(帝喾)亦劝导人们要“取地之材而节用之”。其后尧、舜、禹三帝皆身体力行,如舜称赞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在执政中强调节俭,指出“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贤相晏婴否定了景公“法圣王之服”的做法,认为应当“法其节俭”以得民心。贞观之治的出现与节俭有着重要的关系,褚遂良曾进谏唐太宗“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要因“及夫横流”而悔之晚矣。唐太宗亦在《帝范》中感慨:“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德也。”李商隐在总结节俭在国家治乱兴衰中的作用时,曾留下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摘 要:根据我校目前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平台课教学模式与实验教学现状,分别从延伸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设计、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与探索,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面对世衰道微的社会动乱,提出了各自的社会治理方案,推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发展。其中,对于节俭思想多有阐发,无不认为节俭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是治国者应有的大德、圣德。老子把“俭”作为治国的三宝之一,认为“俭故能广”,当“持而宝之”;管子提出了“俭约恭敬”的治国思想;墨子通过古之富足和今之奢靡的对比,指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孔子主张治理国家要“节用而爱人”,他把节俭同其思想核心“仁”相连,强调节俭是仁德的重要内容;孟子强调唯有“俭者不夺人”,认为节俭可以实现“财不可胜用”的治国目标;荀子则指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强本而节用”则可富国富民;法家韩非曾说,“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国家社稷的巩固发展“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节俭也是中国古代修身齐家的重要方法,是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实现家庭和谐的重要道德规范。诸葛亮、司马光、曾国藩等都从家风涵养方面,告诫家人要时时修养节俭之德。诸葛亮《诫子书》开篇即言君子要“俭以养德”;司马光则将节俭视为家规的重要内容,以此教育家人,并强调节俭可以“远罪丰家”;曾国藩认为,“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要求家人养成节俭的美德。

二、节俭是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优秀品格

社会物质丰饶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异化”。原本正常的消费需求膨胀、扩大,消费脱离了本质上的正常需要,欲求不满,取而代之的是“符号消费”、过度消费。“节俭过时论”似乎压制了节俭的时尚性,为此,我们应当警醒,节俭从没有“过去时”!只要深思一下,就不难发现,出现“消费异化”现象,根源在于对物质没有敬畏之心。朱柏庐《治家格言》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浪费之时,如果我们心存此念,还会觉得恬不为意吗?须知,任何食物生长少则数月,而浪费之行却在一念之间。

三、节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

习近平的节俭思想与实践立足于国情、民情,继承传统风尚,以个人为起点,以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群体(集体)为线,尤其以党政机关为红线,以制度监督为规矩。实践证明,这种“点—线—面”结合的全民节俭、全面节俭思想与实践,是行之有效的,既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又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恒久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国家进步的重要方略。

“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俭者不夺人”,奢贪相连,俭廉相关,节俭的官员必定能够知民情、惜民力、悯民生、爱民财,必定能够政为民所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俭者不贪,奢者必腐,为官一任,执政行权,应当永记节俭之约,恬淡自甘。《颜氏家训》说:“不节则志倾。”节俭是政治的第一道堤坝,必须筑牢,“俭,美德也,官箴也”。《官箴》之言或许给节俭的政治时尚做了最好的注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中国梦”作为凝聚民族精神的基石,带领全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台了“八项规定”,严肃整治“四风”,通过以俭治党、以俭治政、克俭于家、以俭治己的节俭治理模式,形成了党、政、民一体化的独具特色的新时代节俭思想。2013 年,习近平强调要真正实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共同强大,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势在必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节俭做法。一是重视发挥“头雁”效应,抓住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强化、净化政治生态,反腐倡廉,实现了以俭治党。二是以俭治政,通过“做减法”的方式,减少行政审批程序;通过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管住政府的权和钱;通过“厉行倡俭治奢”,构建节约型机关。三是重视家风与节俭的关系,强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每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三观”的基石。习总书记由衷地敬佩父亲的五种高贵品行,其中之一就是“俭朴生活”。他还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这样不仅家人少了担心、亲人少了牵挂,而且资源得到了节省。

四、节俭应当成为永不褪色的道德时尚

(一)节俭应是政治时尚

习近平还严厉痛斥社会上的浪费和奢靡现象,要求“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他更是明确强调,全党“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2016 年,中共中央专门发文,要求堵住“节日腐败”缺口,注意节俭过节。2019 年,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他于节俭上更是率先垂范,视察深圳期间就要求吃自助餐,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节俭的风范。特别是他排队买包子以实际行动践行“光盘”行动的举动,更是被传为佳话。

(二)节俭应是生活时尚

中国共产党崛起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久经革命烈火的淬炼,始终铭记节俭的美德,不仅继承了优秀的传统节俭思想,而且将节俭与革命和建设、与党和国家的治理、与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进一步发扬光大了节俭的美德,形成了新的节俭思想和实践。早在1934 年,毛泽东即对全党提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奉行“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的方针。延安时期,我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等领导人更是身先士卒、带头节俭。毛泽东打了几十个补丁的“百纳”睡衣、彭德怀的“降落伞”背心、林伯渠的断腿眼镜等,都令人深为感动,当时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更是把这些节俭的细节认定为“兴国之光”。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更加重视节俭的作用。毛泽东在把我党的艰苦奋斗、军民兼顾史与国民党的“上面贪污腐化,下面民不聊生”进行对比后,得出了“我们是一定要胜利的”英明论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百废待兴、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毛泽东又提出了“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正是因为持守着节俭的思想,才使我党由弱小走向强大,中华民族得以解放独立,国家逐渐恢复生机,从而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胜利。

(三)节俭应是社会时尚

经济的发展,国家富民、裕民的政策,这些使我国民众生活逐渐富裕,但社会上还存在着“喜事婚事隆重举办,哀事丧事大办特办”的不良之风。一“事”过后,倾家荡产者有之,苦不堪言者有之。变了“味”的“礼尚往来”使人情成为债务,使请客成为“心病”。传统的“宁买不值,不买吃食”的节俭观,正在悄然消失,而夸富、炫富、攀富之风污浊了社会风俗。特别是当今乡村,民众的生活还不富裕,节俭民风的建设更加急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面即是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为乡村塑形的工程,更是为乡村塑魂的精神工程,是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仓廪实而知礼节”,这种“礼”首先应从移风易俗做起,从发扬光大传统节俭风尚做起。

加强预算评价与监督,应建立健全评价和考核制度。对预算实施考核,对专项开展综合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奖惩。通过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纠正预算执行中的不合理现象。

(四)节俭应是家庭时尚

习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家之习,影响大家之风。节俭于个人而言是品德修养,于家庭而言则是生活方式与习惯培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首先要做节俭的典范,践行节俭的理念,通过小处、细处的节俭行为,潜移默化地使孩子懂得“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犹如河决堤”的道理。只有在家庭中树立节俭家风,才能成风化人,为全社会的节俭时尚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气差分吸收激光雷达通过同一光路同时发射两束波长相近的激光束,其波长分别位于待测气体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和边翼,通过计算两束回波信号强度的差值变化,就可以判断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由于两束激光处于同一光路且波长相近,待测物质对两束激光有相同的影响,相互抵消误差可以大大提高激光雷达的抗干扰特性。

结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深厚扎实的经济实力作基础,更需要强劲充盈的精神导向引航。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美德、一种精神力量,既能生勤、促廉,更能获心、兴邦。从历史向度看,节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党一以贯之的优秀党风。在社会文明全面发展进步的格局中,节俭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的正能量,是提高社会全民公德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务必尊重节俭、崇尚节俭,让智慧而理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哲学永远成为时代风尚,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

[作者简介] 沈旺,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助理馆员。

[责任编辑:祝莉莉]

标签:;  ;  ;  ;  ;  ;  ;  

节俭:永不褪色的中华美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