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推进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经济论文,根本出路在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大农业为支柱产业、以农畜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国有农垦企业全面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从整体上推进农业和农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是垦区企业职工尽快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使垦区经济进入快速、高效发展期的最佳选择,也是当前农垦企业亟待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走出误区,集中精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年来,垦区农业之所以长期没有走出困境,除了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束缚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料制造和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这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中形成一个产业链,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市场,以市场为龙头带动生产,从而组成以种养加有机联系的产业体系,从而导致农业内部不能协调发展,产业规模得不到扩充,农业与其它产业不能互相拉动发展,而是彼此制约;使农业自身比较效益低下,受自然灾害和市场价值规律的影响,出现大起大落,直接影响了农垦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必须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重新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战略性产业,虽然市场风险大、管理难度大,但却是最有前途、获利潜力最大的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努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解决好垦区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过剩与待业职工就业难、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职工家庭农场对市场调节不适应、以及粮食增产与职工不增收问题,使农业与其它产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良性互动中得到发展。
二、更新观念,步调一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仅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在九三管理局推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情况看,虽然仅运行了不到一年时间,却已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初步更新;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各种原料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但是,在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企业怕参与到企业集团中吃亏;有的只想自己的梦自己圆;有的总想举旗当帅,不愿投帅当兵;有的怕参加集团丢面子,怕在群众中落埋怨等。对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始阶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总是要经过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尽快达成共识。
当前,在垦区广大干部职工中应重点“六个观念”的转变,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农业产品单纯“原”字号销售的初级发展产业阶段向精深加工的高级产业发展阶段转变;从单纯追求产品数量和产值的增加向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变;从横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数量的扩张向纵向的产业化经营和质量升级转变;从单纯依靠处延扩大和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要素效率提高转变;从分散的、小规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向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同时,要明确在国有农垦企业全面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利于解决垦区长期想解决但至今一直没有解决好的产业生产率低和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组织程度;有利于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利于通过集约化经营和产业拓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局、场小城镇综合功能建设和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开放开发、联合开发,吸引垦区外更多的金融资本向垦区流动;有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垦区经济快速高效发展,不断壮大垦区经济实力。
三、精心谋划,扎扎实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农垦企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固守计划经济体制近48年的国有农业企业,在历经近十几年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又要对其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无疑是对农垦企业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而且在这个变革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产业组织状态,通过(集团)公司化向产业化延伸与扩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业、区域和所有制的界限,实行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资产重组、资本运作、构造跨门类、多产业的“航空母舰”,这决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九三农管局试点情况证明:要想扎扎实实地推进农垦产业化经营,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采取思想启动、利益吸引、政策引导、行政组织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工作力度,使之迅速发育、发展,日臻完善成熟。在全面推进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十个环节:
1.及早谋划,打好基础。一是进一步抓好“换脑筋工程”,打好思想基础。按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组织干部职工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请垦区外先进典型单位来垦区介绍经验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宣传、教育,从而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基础;“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是非,决定取舍的根本标准的思想。通过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真正有一个强烈的改革与发展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改革,打好改革基础。推行农业产业化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产业化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三是大力度地调整产业结构,打好结构优化的基础。如九三垦区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前的四年时间里,按照粮豆、加工业和自营经济“三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基本上实现了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奠定了基础。
2.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思路。根据黑龙江垦区的实际,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组建紧密型的企业集团公司为主要形式,紧紧围绕垦区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以农畜产品为主导产品,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贸易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职工收入为目标,以资产联结为纽带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龙”型生产经营体系,从而实现垦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必须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开发利用本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以规模化生产、系列化经营、合同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增加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职工收入和垦区经济总量增长为主要目标。
在发展思路上,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要素的重新组合。通过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产生出最佳的经济效益。根据垦区农业的现状,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框架。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努力创造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二是重新建立农垦新的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体系;三是推动农业向高级化发展。
3.应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原则。审时度势地进行宏观设计、统筹规划,构建起本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框架,确定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各级各类“龙”型生产经营体系,形成本地区独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并努力在自己的主导产品质量和名、优、特、新上下功夫。
4.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上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先易后难、先试后推、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步推进。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成熟一个,组建一个。
5.抓龙头带全面,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在确定龙头企业时,应坚持谁有名牌产品、谁能进入市场、谁的声誉高、谁的经济实力强、谁的发展后劲足,谁就当龙头的原则。龙头企业要千方百计地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利益的驱动力、科技开发的推动力、实施能人战略的带动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基地对龙头企业的向心力和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亲合力。
6.抓好基地建设。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应根据本区域的资源现状和优势,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模推进、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调整和确定各种原料生产基地的布局,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基地规模优势。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大户、专业队、专业场上,实行一场一业、一队一品、集中连片的规模生产与经营方式。
7.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必须面向国内外市场,离开市场需求来搞产业化只能是一种空谈。随着产业化的推进,大量的产品急待通过销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因此,必须积极地采取开拓、挖掘、改良品种、调整结构、深度加工、储藏保鲜、改进运销等手段开拓市场,逐步形成全方位开放和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当前,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垦区现有的各级各类市场,还应广泛开辟埠外市场。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员销售、销售大包干和广告销售等办法。
8.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现代企业的运营方法,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对拟建的“龙”型生产经营体系,原则上都应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立足于优化资产结构和存量资产的合理配置,力求以紧密型(企业集团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步伐,对暂时尚不具备紧密型条件的龙型产业链,可先采取半紧密型或以原料为内容、以利益契约连接为纽带的松散型企业集团,逐步向紧密型过渡。
9.操作与管理上要做到目标化、规范化。农业产业化程度的高低,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农业的发达程度与现代化水平。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根据先进单位的经验,结合垦区试点的实际,笔者认为至少应建立10项指标考核体系。即:(1)规模指标,包括支柱产业、商品基地和龙头企业规模;(2)一体化指标,包括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3)产业链指标,包括产业链的多向性、度量性和产业链的优化;(4)产品增值力指标,包括产品综合增值率、最终产品价值与初级产品价值的比率;(5)产值(或产量)与收入指标;(6)市场指标,包括产业系列化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7)技术指标;(8)就业指标;(9)组织服务指标;(10)整体考核指标。在确定定性指标的基础上,再合理确定量化指标,进行严格考核,实行规范化管理。
10.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试点情况看,当前应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科技推广、土地开发利用、物资供应、良种繁育、产品销售、核算服务、合同管理和仲裁“八大服务体系”。并努力实现服务体系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企业产业化。
四、强化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决不会自然形成,必须强化领导,搞好协调和服务。特别在初始阶段,至少在领导与服务上应做到“五路并举”,即:靠舆论先行引上路、靠行政手段逼上路、靠优惠政策扶上路、靠典型示范帮上路、靠法律法规带上路。管理局和农场(厂)领导都应按着每个产业链确定一名领导负责,组织一套工作班子,确定一组指标,制定一套政策和一套措施的“五个一”的办法,把每个龙型产业链的责任都分别落实到人,一抓到底。
标签:农业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垦改革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三农论文; 经营指标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