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_石桂萍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_石桂萍

石桂萍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柳树湾中心校狗牙山小学 730050

摘 要:数感是一种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数量及关系的感觉、感知及情感体验的结果。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数感 培养 途径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能用数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人就具体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什么是数感

数感就是将有关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美国学者格劳斯认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数学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一个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就要考虑购买每种文具的数量、单价,应带多少钱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学会用量化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当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1.学习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0”的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马上高涨起来:“电话上有0”,“车牌上有0”,“三角尺上有0”,“温度表上有0”,“计算机上有0”,“我家门牌上有0”……通过联系这些身边的事物,学生体会到了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以在温度表、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电话、车牌上与其它数字一起组成号码,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体会数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建立数感。

2.联系生活,体验具体的数感。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1500张纸大约有多厚?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本数学教科书大约有100左右页纸装订而成。请学生先观察一下自己的教科书,感受一本书的厚度。

将10本教科书依次叠在一起,每增加一本都请学生感受一次纸张的数量,感受数量由小增大的过程,建立大数的表象。

想一想,1500张纸大约有多厚?(10本书是1000张纸,比10本书还要厚。)请学生描述“1500张纸叠在一起有多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

上述这些数学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这种“亲数学”行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3.恰当运用,增强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及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发展。例如在教学笔算乘法后,老师出示这样的生活问题:3月12日植树节,同学们植树25行,每行有38棵。谁能很快算出一共植树多少棵吗?于是同学们展开了思维,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得出两种算法:25个38相加和25×38(38×25)。然后教师顺势加以追问:这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更好些?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经过再次讨论,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从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实践体验,内化心中的数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深化数感。如:学生学过步测后,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量一量,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有多长;学过“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后,让学生寻找并称称、掂掂硬币(1克)、两袋盐(1千克)的重量,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了大小,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化了数感。

数感是一种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数感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落到实处,让数学跟着感觉走。

论文作者:石桂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论文_石桂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