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4)11-0053-07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和规范,是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各种类型、各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活动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是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延伸的边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限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和规范及其关系,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所谓内涵,从词义上说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涵是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隐藏在事物的深处,需要探索、挖掘才能理解。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的本质、规律这种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1](P177)也就是说,作为本质的内涵,不是感官把握的直接对象,而是思维把握的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各种各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尽管使用的概念不同,表现的样态不同,实现的目标不同,但各种内容和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可以用感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是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正是要用思维去探索、把握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当代社会虚拟环境之间的联系,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状况与特殊矛盾,分析这些现象与特殊矛盾,就是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人为主体和对象的活动,因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关系。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按照双方可以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进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包括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和个人等层次,这些层次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社会中以人为基础的活动,既具有社会工具性价值,也具有个人目的性价值。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进行过阐述,他说:“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2]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实施者也是人,因而坚持育人为本,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或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这种关系所体现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称之为一定社会或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运用一定的意识形式,教育才能进行。意识形式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以及渗透了这些思想的历史知识,这些意识形式都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不同国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这是因为,不仅“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且统治阶级要进行“思想的生产和分配”。[3](P98-99)“思想的生产和分配”,就是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观念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形式的宣传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一定的“思想体系”进行“思想的生产和分配”,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列宁也指出:“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4](P326-327)因而,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社会或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反映、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都要进行主导意识形态教育。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反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定国家的哲学意识形式、政治意识形式、伦理意识形式。在我国,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们;就是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就是要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以及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教育是根本,政治教育是主导,道德教育是基础。”[5](P10)这三个方面不仅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要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内容的思想、政治、道德的性质规定不会改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定性,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内容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而且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体形成思想灵魂(国家为国魂,团体为群魂,个体为灵魂)、坚持正确方向、提供精神动力、维护社会秩序、推进人的发展需要。任何国家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内容缺失,错误思想泛滥,必定导致社会与个体的畸形发展,甚至造成思想混乱、行为冲突。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内容的规定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与现实性相对应的概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满足现状,而是为了超越现实,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一定的目标。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就是价值取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既要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按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遵循社会发展趋势,坚持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目标服务;又要体现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的发展要求,形成理想信念,促进人们自觉、全面发展。 人们在社会中的发展,具有广泛选择的可能,呈现多样化发展状况,现代社会条件下更是如此。同样的客观条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状况,这与人的不同价值取向、主观努力直接相关。在我国,只有选择与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方向,才能坚持正确方向并获得发展动力,才能自觉发展。否则,不仅会陷入重重矛盾,而且缺乏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人的自觉选择,把社会目标通过学习、教育、实践进行内化,形成理想信念,同社会发展形成互动。因此,社会的凝聚力、社会的共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一个概念表达的外延由它所适用的事物构成,它是相对于内涵而言的,内涵与外延,是两个相互对应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或范围,它受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制约与调控,一般在个体、社会、内容、相关领域等几个层面展开。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覆盖的全员性。所谓全员性,是指所有社会人员,包括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干部、学生等,都要参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其中,党政干部、青少年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各级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工会组织,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各行各业形成了不同类型人员、不同行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都要坚持以德为先,开展自教自律活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全程性。全程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间断性,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连贯性和各个阶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性,以及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业务工作、知识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的持久性。为此,不仅各个领域、各个单位要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新闻、出版、文艺等部门以及大众传播媒体,要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食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类互联网网站要遵守网络规则,注重网络道德,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充分发挥励志、育人作用;各个单位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必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与目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虽然广泛,过程虽然多样复杂,但其外延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展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基本内容、主要任务综合确定。目标有层次、内容之分,有社会发展目标与个体追求目标,也有政治、经济、道德、职业等各种内容的目标,还有近期、中期、长远各个层次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所确立、坚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包括实现“中国梦”和实现共产主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还包括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包括哲学、政治、道德理论、历史知识等,也包括实践活动、客观事实、实际生活等。思想政治教育不必要也不可能运用所有的理论、知识内容,主要运用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内容;坚持正确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的政治内容;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道德内容。由一定的目标与内容所确立的任务,是各项工作都必须承担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因而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道德法制教育为基础,全面发展教育为目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运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制约。不能借口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广泛、过程多样,把业务工作、其他内容和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成为一种无边界或无所不包的活动,其结果既从外延上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界限,也从内涵上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全程性,既是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原则体现,也是开放环境、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它冲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与封闭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高度开放性、社会化与发展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涵,既是人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外延的广泛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方式和特色的多样性;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全程性与广泛的社会性。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呈现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拓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时空范围扩大,即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拓展,既基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呈现出分化与综合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发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向未知领域、宏观领域、微观领域的拓展,开辟新的教育、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发展,就是各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配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向业务工作、环境领域的渗透,形成综合教育格局。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化,分化与综合相结合,形成了当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发展态势。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 规范这一概念,由规与范合成,规即尺规,范即模具。规范是指按确定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符合一定的标准。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标准。明确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性质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属性,也可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质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是各个社会、各个国家在事实上都要开展的教育活动,只不过性质、目标、内容不同而已。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既有一般性质,也有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特殊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范,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质,主要是意识形态性,也可称之为阶级性或政治性,这是各个社会、各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的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阐述阶级社会中思想统治时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3](P98)统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要是由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道德思想构成的“思想体系”或意识形态。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必定要进行“思想的生产和分配”,[3](P98)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进行“思想的生产和分配”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也就是说,只要不同性质的统治阶级、不同性质的国家存在,反映、维护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就一定要发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不管这种教育运用什么样的概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其实质是为统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服务的。我国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综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的特定概念,是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的重要方式。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继承、借鉴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这一性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学科建设者,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人们面临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正如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时所指出的,我们“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6](P118)邓小平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到了生命力的高度。 所谓立场,就是人们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立足点。马克思、恩格斯以毕生的经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求解放。列宁的立场充分体现在以他为代表创立的列宁主义之中,集中表现就是坚决维护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强调人民的立场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政治立场坚定不坚定,取决于是否站在人民立场上,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7]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8](P47)这些关于立场的观点,是一条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其实质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切实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 所谓观点,就是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 所谓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论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为方法,所以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P742-743)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性质规范,其集中体现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目的性、实践性,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遵循这些规范。 第二,范围规范。范围是指一定的时空限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亦可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限制。上面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决定的,而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规范,则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限定。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范围,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目标、内容等综合确定,也就是要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决定。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关系,两者运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为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互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显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有特定主体、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活动。既不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活动,都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不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解决人的一切问题,诸如人的生理问题、业务问题、心理问题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业务工作来做,并要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业务工作,更不能冲击业务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都是特定的、明确的,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去完成其他实践活动的任务,实现其他实践活动的目标。 在是否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范围规范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研究者,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围,从事的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有的做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的事情,有的进入其他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用形象的话说,就是“荒自己的地,耕别人的田”。还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研究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特点为借口,超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进行活动与研究,他们或避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概念和内容,运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要概念和内容,进行教育与研究,存在照搬、复制他国教育主要概念和内容的倾向;或回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诸如忽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等,而以所谓“中性”、“边缘性”内容,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应当承认,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活动和某些学科,的确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可以进行交叉领域的研究,也需要借鉴、吸收其他学科和国外的成果与经验,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必须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范,才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的基础,才能“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10](P35)否则,交叉学科研究就是一句空话。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范围,进入其他学科范围并依托其他学科,既损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形象与声誉,又不利于个人专长的提高和研究方向的凝练,长此下去,“不仅会受到同行们的非议,而且也会受到其他学科研究者、工作者的质疑。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研究者,一定要本着自尊、自重和珍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态度,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规范。”[11] 第三,学科规范。所谓学科,是按知识性质或学术领域的分类。学科理论或知识的性质,是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统一。在英文中,学科是用“subject”、“discipline”单词来表达的,具有主题、纪律的含义,并蕴含着规范。学科规范的标志,是学科的范畴体系或话语体系。 所谓范畴,列宁说,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梯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2](P178)范畴是涉及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概念,即作为思维形式是主观的,其内容则是客观的。范畴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概括,是主体和客体联系的纽结。 任何范畴都包含着诸种要素的概念系统。概念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1](P285)范畴往往比概念更高,所涵盖的对象范围更大,其本质体现在构成它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范畴,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研究领域中的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样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科研究限定框架和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体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成熟程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规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规范,即这一规范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其中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范畴体系和主要概念,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价值,则是最基本的要求。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范畴体系、主要概念进行教育和研究,要么用其他学科的范畴体系和主要概念,要么范畴体系和主要概念混杂,那就不是真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因而难以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与研究成果。应当肯定,其他学科也可以运用学科知识,开展育人活动,但其他学科都各有自己的目标、内容与任务,因而也有相应的范畴体系和主要概念,来表达、实现该学科的目标、内容与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者不以育人为主,就是丧失职责。 同时,还应当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范畴体系与主要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学科的特定体系与主要概念,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自己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范畴体系与主要概念,这些范畴体系与主要概念是为推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服务的。有些教育者、研究者避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与主要概念,盲目搬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范畴体系与主要概念,以为这样做可以吸引受教育者。殊不知,任何范畴体系与主要概念的提出、运用,都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制约,都是有文化背景和现实价值的,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范畴体系与主要概念来进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势必改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引起人们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与质疑,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应当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规范,借鉴、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与成果,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发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和标准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和标准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