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研究-以河南省内医学类高校为例论文

医学类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研究-以河南省内医学类高校为例论文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择业就业理念发生显著变化。他们逐渐摆脱“毕业即就业”的传统模式,开始倾向于选择在毕业之后以游学、旅游、志愿服务或升学深造等方式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经历一段职业探索期,以做出更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即“慢就业”。

医学类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研究
——以河南省内医学类高校为例

文◎花培培

为探讨医学类高校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成因何在,我们以学历层次和专业优势的区别为主要标准,选择河南省内医学类高校中的郑州大学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以及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调研对象,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随机路访为辅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得出医学类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的成因如下:

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就业期待值过高

在毕业规划方面,医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率极低(郑州大学医学院0%,新乡医学院8.93%,河南中医药大学10.17%,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1.43%)。调研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素,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淡薄的事实。

对就业的期待集中体现在理想的就业意向、就业区域及预估薪酬上。在就业意向方面,四所高校的选择虽略有区别,但医护人员与公务员均居高位。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公务员热”持续蔓延,甚而风靡医学类高校,成为医学生除本职工作外的“第二选择”。但公务员的供需比严重饱和,对事业单位稳定性的狂热追求,也许是造成医学生“被动慢就业”的主观原因之一。

对于地下水中氨氮的去除,国外用得最多的是臭氧氧化和生物活性炭技术,前者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而后者主要利用生物活性炭的生物降解功能。国内去除地下水中氨氮以吸附为主,一是利用沸石的强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1-2],沸石成本低廉有较大应用价值;二是利用火山岩活化分子筛的强吸附性,同时以生物接触氧化为代表的生物处理法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如深圳东深供水工程、宁波梅林水厂、上海市惠南水厂、蚌埠第二水厂等,氨氮去除率为66.6%~90%,但该工艺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水温对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大,此法适合于氨氮含量较高原水处理[3-4]。

以往研究认为:医学教育学制长、投入大、培养费用高,医学生的就业观念容易受教育投入影响,故大部分医学生多以“医生”这一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而调查结果显示,除郑州大学医学院外的三所高校,选择毕业后所选职业不是自己的终身职业的学生占绝大比重(河南中医药大学72.88%,新乡医学院67.86%,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60%)。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性加剧,受其择业标准的影响,而择业标准则集中体现在选择理想行业和就业区域的影响因素上。

一是心无主见。心无主见就是没有是非感、敬畏心,没有自己坚定不移的处世原则和价值追求,因此沉湎于感官的享乐和肤浅的心理刺激。手机、外卖、抖音等,于是就充当了带来这些肤浅享乐和刺激的平台。

就预估的理想薪酬而言,郑州大学医学院和新乡医学院的学生选择6000元以上的占比最高,分别为80%与58.93%,而河南中医药大学和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选择4001—6000元的占比最高,分别为42.37%和48.57%。四所高校学生预估的理想薪酬呈现出这样的差别与其学历层次与专业优势的不同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学历层次与专业优势,意味着不同的就业指向。郑州大学医学院与新乡医学院均以临床医学见长,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西医及相关行业,而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是其王牌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医及相关行业,同样的,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护理学是其特色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护士及相关行业。但总体来说,其预估的理想薪酬多高于所选行业的平均薪酬。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东水利成就非凡,民生水利品牌不断涌现。这期间,遍及全省的数千座病险水库经过除险加固,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水利重点项目效益凸显,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善,以水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综合治水工作成绩裴然,而规模宏大的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胜利收官,更是为广东水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广东江河安澜、人水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成为这个时期打得出叫得响的水利品牌。

医学生就业不稳定性加剧,择业标准与社会现实脱节

在就业区域方面,郑州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选择国内知名或发达城市的占比在四所学校中最高(郑州大学医学院63.33%,新乡医学院57.14%,河南中医药大学55.93%,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0%)。而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选择籍贯所在地城市的占比在四所学校中最高(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7.14%,郑州大学医学院26.67%,河南中医药大学20.34%,新乡医学院17.86%)。四所高校在就业区域的选择方面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特征,与其学历层次的区别不无关联。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知名或发达城市的就业门槛相对较高,而籍贯所在地城市,相对而言,就业门槛较低。这可能是医学生选择“被动慢就业”的客观原因之一。

就选择理想行业的影响因素而言,大体上,收入为第一要素,偏好和地点次之,住房为末位。此外,在选择就业区域的影响因素方面,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均居高位,这样的标准与上文提及的就业区域的选择契合。相对而言,知名或发达城市的福利待遇与发展空间优异,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知名或发达城市的医疗人员供需趋于饱和,准入条件高,名目多,就业困难,而基层的乡镇医院和乡村诊所医疗人员需求缺口大,特别是高水平人才匮乏,但却无人问津。医学生对收入、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的高要求,与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现状严重脱节。

医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家庭、高校、政府的影响力渐次减弱

“慢就业”现象往往体现在毕业规划中,从毕业规划的影响因素来看,四所高校呈现出一定的共性。除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其余高校毕业规划影响因素按重要性大小排序的结果均为:自主决定>个人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符合程度>家人建议的影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引导>政府就业工程,需要指明的是,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调研结果也仅是将前两位对调,其余不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医学生的自主性较强,而家庭、高校、政府所起的作用渐次减弱。换而言之,即医学生的就业意向更多的受到个人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高校与政府则在就业指导教育及政策导向方面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缺位。对没有进一步深造意向的学生而言,大学教育是步入社会前最后一个系统学习的阶段,但四所高校对所想从事的行业仅有所了解而不是非常了解的学生占绝大比重(郑州大学医学院93.33%,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91.43%,河南中医药大学76.7%,新乡医学院62.5%)。此外,医学生对学校构建的就业创业平台了解也很有限,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大多选择招聘会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服务指导站,而路访时,更有学生表示不清楚。学生缺乏对理想行业及学校创建的就业创业平台的了解,体现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提高。

调查发现,四所高校医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均以“略有了解”占绝大比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94.29%,河南中医药大学89.83%,郑州大学医学院86.67%,新乡医学院78.57%)。而且,在了解就业政策的渠道方面,学生也大多选择通过相关网络信息平台搜索,向学校相关就业指导部门咨询等(两种渠道所占比例分别为新乡医学院71.43%,35.71%;郑州大学医学院70%,26.67%;河南中医药大学69.49%,25.4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54.29%,45.71%,其他渠道人数极少,故不再赘述)。由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医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有限,了解渠道较为单一,显示出高校与政府在医学生的择业就业指导工作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理性看待“慢就业”这一在医学类高校大学生中悄然兴起并持续蔓延的社会风潮。对积极意义层面上的“慢就业”人群包容理解,而与之相对的是,对由于自主创业意识淡薄,就业期待值过高,择业标准与现实脱节等原因而加入“被动慢就业”人群的学生,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敦促其“慢就业”问题的解决。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金训练项目(201710476038)。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标签:;  ;  ;  ;  ;  ;  

医学类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研究-以河南省内医学类高校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