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尔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愿望出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认识论断裂的转变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阿尔都塞坚决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解释、甚至取代整个马克思思想的做法,强调马克思是同以往的意识形态哲学决裂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并进而创立一种新的哲学的。据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一种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和一种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但他同时又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和新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又不是平衡的。这是因为哲学的产生和革命总是伴随着科学的伟大发现而实现的,它在本质上是伟大的科学发现的回响,历史上的每一次科学的发现都引起哲学的巨大变革。在马克思之前,已有两个大陆向科学认识打开了大门:数学的大陆和物理学的大陆,它们分别被泰勒斯和伽俐略打开。哲学在数学大陆被开拓时诞生(同柏拉图一起),它随着物理学大陆的开拓被改造(同笛卡尔一起)。今天,马克思为科学认识开拓了第三块大陆,即历史学的大陆,这场科学的发现则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哲学相对于科学而言,总是来得太晚。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能不落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后边。“哲学只是靠落后于科学的诱发而存在。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已落后了一段距离,我们有机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孕育中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找到比我们可能预期的更为先进的理论因素。”〔1〕因此, 阿尔都塞既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说成是同一个东西,同时又反对当时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将二者看成是同时产生的观点。他认为,在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理论方面的决定性任务就是要承认、弄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和新哲学的革命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真实涵义。

阿尔都塞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就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存在。但在实践中承认某个真理的存在并不等于认识了这个真理,把它上升为理论。同时,现实的实践活动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任务就在于从“理论上去阐述业已实践状态存在的‘解答’。”〔2 〕阿尔都塞正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中来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的。

阿尔都塞认为,实践是指“任何通过一定的人力劳动,使用一定的‘生产资料’,把一定的原料加工为一定产品的过程。”〔3 〕实践有四种形式:一种是生产实践,即把一定的原料加工为日常生活用品;二是政治实践,如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旧的社会关系改造为新的社会关系;三是意识形态实践,意识形态如宗教、政治、伦理、法律、艺术等,都在加工自己的对象,即人的意识;四是理论实践,它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加工和改造,创建科学理论的实践活动。阿尔都塞通过对“理论实践”的具体分析,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理论实践的理论”。

阿尔都塞认为,同物质生产活动有原材料、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三大要素一样,理论实践也有原料(原有的概念、认识)、工具(一定的方法)和劳动产品(认识的结果)。它们都是生产资料或认识的工具作用于物质原料或认识原料并生产出物质或认识产品的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理论实践只存在和发生在思维中,它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理论实践。“任何科学的理论实践总是同它史前时期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实践划清界限:这种区分的表现形式是理论上和历史上的…‘认识论的断裂’。”〔4〕阿尔都塞用大写的“理论”表示新哲学, 用带引号的“理论”表示特定的科学理论体系,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实践的理论”的观点提出以后,招致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对此,阿尔都塞作了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批评。他认为由于他没有探讨政治实践内部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一种同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没有任何关系的理论,因而产生了“理论主义”的倾向。同时,由于“他没有说清楚使哲学和科学分开来的不同点”,〔5〕因而产生了实证主义的倾向。 针对上述错误,阿尔都塞在《哲学是革命的武器》一文中,阐述了他对哲学的新理解。他强调“哲学的阶级性,它们首先表现在与敌对的阶级意识形态作斗争的实际职能。”〔6〕这一思想在《列宁和哲学》、 《哲学家和科学家自发的哲学》一书中作了进一步发挥,其核心就是强调哲学的阶级性、党性,强调哲学的本质和实际的政治职能。

阿尔都塞认为,任何哲学都表达阶级立场,同一定的阶级利益联系起来,它是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的产物。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引起了哲学的双重革命:1、过去, 唯物主义一直被唯心主义统治着,马克思创立的历史科学,使“在历史上是唯心的”机械唯物主义变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从而使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反过来统治唯心主义了; 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在理论中代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它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从而使哲学“不再是‘解释世界’,它已成为‘改变世界’即革命的武器。”〔7 〕他的这一观点在他的论述科学和哲学的区别和联系时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阿尔都塞认为,科学和哲学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哲学不是科学,哲学范畴和科学概念不同。 他借用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关于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差别来论述这一点。阿尔都塞以为,列宁对哲学和科学所作的区分实际上要求我们应“采取一种反对一切形式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立场”;〔8〕2、哲学无对象,因而哲学本质上没有历史;科学有对象,因而科学有历史。他借用列宁关于“全部哲学史归根结蒂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这一论点,认为哲学史不过是两种世界观倾向的不断重复,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哲学没有对象,在哲学中也就什么也不能够发生,它的历史的“无”只是重复它的对象的“无”;科学有对象,科学就能增加对其对象的认识,这就给予科学一种历史。

阿尔都塞指出,当时哲学斗争的焦点就是任意驱使科学的各派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哲学,与反对服务于科学的各派唯物主义哲学之间的斗争。过去,唯物主义一直被唯心主义统治着,然而马克思创立了历史科学后改变了理论领域的全部形势。一旦我们正确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进行革命斗争,我们就能够认识各种世界观的本质,使得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能够统治唯心主义。总之,“哲学是政治在一定领域、面对一定现实、以一定的方式的继续,哲学是理论领域,或者更明确地说,同科学一起代表政治;反过来,哲学在政治中,同从事阶级斗争的阶级代表科学性。”〔9〕

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尔都塞的中心思想是为了论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过去的资产阶级旧哲学在功能和特点上的本质区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分辩作用、划界作用,这和他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愿望是紧密联系的。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在他早年的《保卫马克思》一书中,他着重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并未强调它在政治实践中的作用;而在《列宁和哲学》一书中,他既保留了哲学在这方面的功能,又强调了哲学在政治实践中及其阶级斗争中的作用,他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划清了界限。这样他就从理论和政治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力图克服被人指责为分裂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的缺点。阿尔都塞这种从理论和政治实践两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有启发、借鉴意义。

阿尔都塞对哲学所下的定义也引起了一些法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异议。他们认为,这个定义把哲学归结为阶级斗争,使哲学的内容变得贫乏了。阿尔都塞关于哲学对象问题的独特提法,在法国马克思主义者中也引起了讨论。他们认为,哲学是科学,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认识对象,哲学的认识对象就是客观世界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认识对象的内容在全部哲学史过程中也是不会改变的,所不同的只是每个时代的哲学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提出、解决这些认识对象。苏联学者梅斯里夫钦科也认为,阿尔都塞提出“哲学上事实上没有在科学上的那种意义上的对象”和“哲学没有真正的历史”是“两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后果。”〔10〕应该说,他们的批评是中肯的,也是正确的。

阿尔都塞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时,认为哲学总是落后于科学产生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在科学和哲学两个学科中,科学占有决定的地位”。〔11〕这种思想实际上仍是和他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愿望紧密联系着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资产阶级学者通过阉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哲学内容,借口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从而把资产阶级的哲学,如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和马克思主义相融合,割裂、肢解马克思主义。而第二国际右翼分子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自然科学一样的实证科学,从而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他的革命性。科尔施强调必须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从而使之在无产阶级政治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科尔施这一观点和其他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卢卡奇、葛兰西的理论关注点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这个问题后来的相当长时间内被马克思主义者所忽视。尽管阿尔都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划分为一门历史科学和一门哲学,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性,但他重新探讨这一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

还应该指出,虽然阿尔都塞主观上是要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免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玷污、侵袭。但问题在于,阿尔都塞既承认世界观的阶级性和战斗作用,又否认哲学的对象和历史;既承认科学变革是哲学变革的前提,又否认哲学本身的科学性。他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意识形态化,肯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同时,忽视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反作用,同时也就忽视了哲学反映人和周围的物质世界的关系,反映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这个核心的内容,从而把它所说的“世界观”几乎和他所说的“意识形态”等同起来。这样,他所谓的世界观的实践作用也就丢失了科学的内容,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捍卫也就落空了,他的“科学”实际就成了“科学主义”。

注释:

〔2〕〔3〕〔4〕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137、139、140页。

〔5〕阿尔都塞:《致我的英语读者》, 载《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3.5,第165页。

〔1〕〔6〕〔7〕〔8〕〔9 〕阿尔都塞:《列宁和哲学》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49、25、26、56、69页。

〔10〕梅斯里夫钦科主编:《当代国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455页

〔11〕阿尔都塞:《孟德斯鸠、卢梭、马克思:政治和历史》伦敦1982年版,第165页

标签:;  ;  ;  ;  ;  ;  ;  ;  

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