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一体化分层分类思想引领机制研究论文_马薇

高校共青团一体化分层分类思想引领机制研究论文_马薇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066004)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冲突交流,对高校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思想引领工作中的诸多困难与挑战,高校团学工作应当直面不足,勇于担当,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同时着力建立高校一体化分层分类思想引领机制。

关键词:思想引领;高校共青团;创新形式;因材施教

高校共青团始终坚持将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为根本任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学生群众工作。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作出了部署。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必须改革创新工作方法,建机制,强制度,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好地步入规划的轨道,更好地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关于如何推进高校共青团一体化分层分类思想引领机制主要有三大方面内容,本文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

一、划分思想引领工作层次、创新思想教育工作形式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直是高校团委学生会的服务原则,要把服务做到每位学生的心坎里和他们最关心的需求点上,增强团员青年的获得感。要一切依靠学生,把团员青年作为工作的依靠和力量之源,用学生的自我设计、主动参与改变僵化的思想教育模式。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尊重基层和同学们的首创精神,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资源聚焦学生。

(一)开展第二课堂、创新理论学习模式

开展第二课堂是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阵地,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课堂的构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与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互为补充,在理论学习之外加入适当的活动与创新的形式,可以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深入的思考和了解。另一方面,与特定的主题、节日相结合更具有针对性。开展诸如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会、“与信仰对话”主题团日、“驾‘蛟龙’探海,展中国雄风”爱国主义讲座、校友导师座谈会、学习十九大精神沙龙等等形式,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理论学习的目的真正得以实现。

(二)投身志愿服务、开展公益活动

高校共青团应坚持将志愿服务与思想引领相结合,不断拓展青年志愿者队伍,提升青年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库建设,推进促进志愿实践平台搭建、建立健全志愿者规划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团员在青年聚集中的榜样作用。通过志愿服务,年轻的大学生在奉献精神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吸引力。

(三)凝炼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共青团品牌活动

积极倡导实践育人模式,探索社会实践深度开展方向。高校应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项目,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到农村支教、支农、助医、扶贫。用实际行动,攻坚克难,服务社会,进一步加强团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团结青年,带领青年。

(四)强化媒体平台功能、建立团属网络阵地

共青团需要在网络上拥有自己的“发声之地”。要全力打造共青团工作网站,团委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使其成为大学生乐意关注,积极留言,不断互动的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极利用网络产品和文化元素,以青年大学生的喜欢接受的形式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理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动和引导青年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耻辱观,积极培育网络文明的新趋势。同时,注重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中及时发声,积极引导,确保校园舆论信息的宣传和传播稳定,正确,顺畅。

二、划分类别因材施教、遵循身心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教育人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遵循这些规则,大学的政治和思想工作必须认识到学生成长的阶段和差异。学生的成长是客观的,有不同的生活特点和不同阶段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学阶段,从第一年到最后一年,从本科到研究生,这段时间是4到10年。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新入学以及毕业生心理和情感等不同主题,情绪必然不同。同时,学生群体也客观地不同:学习良好,学习不良,家庭经济较好,家庭经济困难,相对健康的心理和有心理障碍。因此,在未来,有必要强调青年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和思想教育的方向,以实现细致,准确的服务。

(一)丰富学生社团种类、满足不同群体差异需要

高校应成立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社”、“马列读书社”等人文理论类社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及研究。在其他娱乐性社团中加强“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运用趣味性的方式使同学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先进理论。同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学生理论类社团录制高水平、精品化的系列视频,形成趣味性网络教学模式。丰富同学业余生活的同时真正将思想引领做到同学心里,发挥“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大学生在社会经验,环境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校必须科学地划分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引领,具体建设工作的子类别,从培养意识,转变观念,扩大质量,提高技能,实践等方面,逐步实现整合和领导。

1.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项目”的实施,为那些对理论,政治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提供知识和辅导。学校实施了两级资格,分层和分类教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教育和自我教育,学术研究和实地研究,校内培训和校外交流。通过结合的训练方法,我们培养了一批精英高素质人才,并发挥辐射作用每个学生去影响和鼓励更多的学生进步,共同成长。

2.对于那些不了解政治和党的学生,除了加强宣传和理论学习外,还必须发挥示范的重要作用。组织一些模范活动,诸如“最美丽的校园中的人物”“自强之星”等,并着力培育一批骨干,形成辐射效应的杰出榜样。同时,为青少年设计行为模式的青年学生应该参与评估机制,鼓励年轻人推荐自己作为典型或行为模式,并为年轻人提供参与的开放渠道。在典型的行为模型或选择中,探索建立青年选拔委员会制度,改善青年模式或行为模式。年轻人的参与和对选择的认可将真正引导个人实现思想。

3.对于那些对政治、对党不认同的同学,在思想引领领域打造受青年欢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作品牌,如 “青春面对面”、“与信仰对话”、“见字如面”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用名人真事、好人好事来吸引、启发和感动青年群体,引导青年生涯规划;另外,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革命传 统教育以及团员先锋意识的再教育,如举办“清明祭英烈”“雷锋活动月”、“五四青年表彰”等活动;广泛开展诸如“国学讲堂”“诵读学传”“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艺术类活动,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认同。

论文作者:马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高校共青团一体化分层分类思想引领机制研究论文_马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