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属性的嬗变与提升——教师发展的结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点论文,属性论文,教师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这是全社会的共识。那么,怎样促进教师的发展呢?时下讨论最多、最热烈的话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应该是全息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只是教师发展的内容之一。就教师发展而言,真正决定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程度,决定教师整体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的不是专业化发展本身,而是教师的文化属性的嬗变与提升。教师的发展首先是文化属性的提升与发展,然后才是专业化发展。文化属性的嬗变与提升是教师全息发展的关键和结点。没有文化属性的嬗变与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再高充其量也只能是“匠”,绝对成不了“师”。
一、文化属性的概念及教师文化属性的界定
弄清楚文化属性的概念首先要从文化概念谈起。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们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本文不想讨论这个问题,经典的观点认为: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是人类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总和。按照美国符号论哲学家卡西尔的说法,“人是符号的动物”,也就是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人与动物不同,人创造了文化,但是在文化界域内人的文化特征、文化程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性格结构又有很大的差异,呈现极大的复杂性。在动物界,狼有狼道蛇有蛇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这是不同种类动物的属性。各个物种都有各自的属性,也就是它独特的特点和特征。人,不论是个体还是特定群体乃至整个民族,它的特征、文化程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性格结构的特定复杂性的组合就构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属性。所以,人的文化属性就是指人的文化的特点和特征,是文化程度、认知态度、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能力尤其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性格结构的总和。文化属性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职业性的特点。
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指导者、道德的引领者具有其职业性的文化属性。所以,教师的文化属性是指教师的文化悟性和灵气、求知精神和方式、知识积累的程度、教育教学能力和智慧以及道德境界和示范水平的总和。教师的文化属性既决定其自身的全息发展,又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果。所以,教师要得到全息发展、取得满意的教育教学成果,就必须立足于文化属性的嬗变与提升。
二、教师群性文化属性及其应然状态
教师作为一种特定职业有其特有的职业的群性文化属性。如上所述,这种群性文化属性在理论上应该与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相一致。这就是教师群性文化属性的应然状态——具有很好的文化悟性和灵气,积极进去并且善于学习,知识渊博,专业功底深厚,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智慧,行为人师以德示范,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欢迎家长满意。这种应然状态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标准。
(一)文化哲学视阈下教师文化属性的应然状态。从文化哲学的语境意义来看,教育就是传承人类文化的特定职业群体的人——教师通过教育活动将人类自然的个体进行“文化化”,通过教师自身精神生命的熔铸将人类创造的整体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个体生命,从而使人类的个体生命实现精神的“类化”。这种“传授”是人类个体精神生命生成的有效过程。因而教师是人类个体精神生命得以生成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的文化属性要站在人类文化的高端,以敏锐的文化悟性和灵气,以促进类的进化和发展为己任,以成长中的人类个体最易接受且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使“类”的文化成果在个体成长的氤氲中化生,“转化”为个体超越前辈的文化素质,个体的精神生命因而得以生成和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文化属性在其应然状态上应该是各个社会历史时期中最具优秀文化属性的社会群体。
(二)教育学视阈下的教师文化属性的应然状态。从教育学的语境意义来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精神生命全部投注到课堂教学的情感场之中去,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自己精神生命的生成和生命价值的实现的过程。教师要用生命去“教书”和“育人”,充分调动自己全部的认知和情感同课程文本对话,同学生展开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丰富而深刻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对课程文本的解读和对课程隐性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从而构建三情合一的课堂教学情感场,在“场”中三种生命情感高度熔铸与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因而教学过程就成为情感丰富、情趣盎然的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生命的积极投注与发展。教学的终极意义在于学习个体能否用自己的生命去学习、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而教师引领学习个体的生命投入、充分发挥学习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中的主体作用,对学习个体精神生命的建构具有特殊重要的本体论的意义。没有学习个体生命的积极参与,教学就失去其根本意义。所以,教师要引领学习个体用生命去学习,用生命去解读教者生命,用生命解构文本生命。在学生个体精神生命与教者和文本的精神生命的“对话”与“解构”中达成意义的“理解”与“沟通”,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精神生命的生成。
所以,从教育学的视阈来看,教师的文化属性在应然状态上应该是积极上进、善于求知的知识的渊薮,是循循善诱、充满教育智慧的长者,是学生知识长进、精神和情感和谐发展的引路人。
三、教师群性文化属性的实然状态
但是,当下教师群性文化属性的实然状态与理想的应然状态的要求存在很大的落差,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复杂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的学校层次、不同的地域位置的教师群体,教师的文化属性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文化属性。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在文化属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势能高的城市区域、一流名校的教师文化属性就比较高,赋有文化灵性,专业知识功底和文化背景知识相对优越。文化势能低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文化氛围往往较差,文化引领缺失,缺少文化向往的动力和渴求。教师文化灵性不足、悟性不够,缺少文化背景知识,不具有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理念和视野。在大于等于教材、小于等于参考书的知识背景下能认真负责地教书育人就是较好的教师。
(二)基于不同学历层次差异的教师文化属性。一般来说,学历层次高的教师专业功底深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专业理想和追求较高,求知的动力和自我发展意识较强。科研意识较好,具有课题研究的能力。能较好地进行教学研究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历层次低的教师往往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功底较差、视野不够开阔,专业发展定位不高,相对缺乏研究能力和水平。
(三)基于不同年龄差别的教师文化属性。教师随着年龄的不同,其文化属性往往也会有不同的变化。青年教师往往潜力大,可塑性比较强。他们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幻想,工作热情高,积极主动,有很强的上进心。年龄偏大的教师往往比较保守,可塑性不大,多数人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抱着维持现状的态度,对付到退休了事,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再有所期待。他们的文化属性发展空间很有限,对科研和公开课不感兴趣。
(四)基于不同地域差别的教师文化属性。不同地域的教师其文化属性也有很大差异。经济文化先进地区的教师往往思想比较前卫、教学理念比较先进,其教育思想往往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能不断创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教育理念往往比较保守,不愿或不能创新,具有一定的惰性心理。
总之,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文化属性千差万别、复杂多样。教师文化属性的实然状态不能适应现实教育教学的需要。要促进教师的全息发展,从根本上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的文化属性。通过教师文化属性的嬗变与提升使教师的文化属性从实然状态逐渐达到理想的应然状态。这才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四、教师群性文化的他觉与自悟
教师文化属性的嬗变与提升是教师发展的结点,是当下任何一个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和瓶颈。怎样才能实现教师文化属性的嬗变与提升进而促进教师的全息发展呢?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自觉:高势能文化的辐射与注入。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要提升其文化属性首先要以外部的文化辐射为切入点。尽管教师文化属性的实然状态不尽如人意,但就教师群体而言还是愿意接受高势能新质文化的辐射的。所以,要提升教师的文化属性就要引进高势能文化。一是学校请专家学者和一线著名特级教师到校讲学,请大学相关学科的教法教师到学校指导科研课题研究。把校本教研、教学中的小课题研究和大学教授的课题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共同的研究中接受高势能文化的辐射,使中学教师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意识到求知的必要。二是选派骨干教师到大学进修学习,接受大学学术文化的洗礼。和大学的博导结对子,在与专家面对面的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属性。三是与同类名校结成友好校,选派有潜质的教师到名校代培,学习名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教法。同时,请名校的名优教师来校送课,请教和研讨,接受名师指点,提升其文化灵性与悟性进而提升本校教师的文化属性。四是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听公开课,增长见识。恩格斯说“需要是最好的大学”,通过以上措施使教师意识到提升自身文化属性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外在的影响和辐射就会转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由此,他觉就变成自觉,外在的影响就会变成自身的内在追求。当意识到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时候,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就成为教师的自主选择和价值渴望。
(二)自悟:自我文化意识的唤醒与吸纳。教师在高势能辐射下把提升自身的文化属性作为第一需要的时候,自我文化追求意识被强烈的唤醒,于是他们主动寻求新知,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读本子、坐凳子、动脑子、爬格子。读本子就是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认真研读学科专业知识,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科及学科教学前沿知识,课堂教学及教法知识。阅读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的文章。坐凳子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板凳坐它十年冷,苦苦修炼内功,于沉默中思考,于寂静中长进。青灯伴影,三五年上一个台阶,十年磨一剑,摆脱一切世俗尘嚣的干扰,修得一身师者的功力。动脑子就是创新自己、发展自己。通过长期的创造性积累,整合学科教学和管理成果,总结自己教学和管理经验、自成体系、自成一派,出创造性成果。爬格子就是将自己所学、所创、所想、所悟、所教、所得诉诸于文字,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著书立说,在教坛上成一家之言。这样,教师通过自悟、自醒和自学,使自身的文化属性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一个学校,有了教师群体文化属性的提升,形成这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一个创新的发展空间,这个学校不久将成为名校。
(三)互动:新质文化意识的碰撞与交融。每一个教师都是知识、思想和能量的信息场。学校是更大的知识、思想和能量的信息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就是一个学校无数个知识、思想和能量的信息场在学校这个大的信息场之中的碰撞。学校给教师提供充分的互动和交流的平台,让所有教师都参与互动和交流,在互动和交流中对每个教师的信息场来说都是新质文化的介入、碰撞和交融。这种新质文化的介入和碰撞使每个信息场都发生结构性质变,产生巨大的思想能量。这种互动与交流中有理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方法的置换、感情的沟通、心灵的相融等等。所以,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既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属性又增强了学校整体的凝聚力,既促进了教师的全息发展又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提升:主流强势文化的主导与型塑。从他觉到自悟到互动,教师的文化属性已经发生了飞跃性的嬗变,达到了整体性的新质的提升。由此,学校形成了一种强势的主流文化,对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起到一种规范和型塑的作用。个体与整体文化属性的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每一次的循环都使教师的文化属性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