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论文_陈晨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论文_陈晨

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建设施工中越来越重视结构的加固技术。目前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技术种类繁多,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及特点有针对的选择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才能不断的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及稳定性。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鉴定;加固;改造;技术

1现有建筑进行鉴定的情况、鉴定步骤、鉴定方法

1.1有下列情况时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鉴定

(1)需要对现有建筑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或抗震能力鉴定时;(2)对现有建筑物需进行大修时;(3)对现有建筑改变使用功能、加层或扩建时;(4)对现有建筑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要继续使用时;(5)灾后建筑;(6)对现有建筑的工程质量有怀疑或争议时。

1.2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步骤

(1)搜集现有建筑的岩土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等工程相关原始资料。(2)现场实地踏勘建筑物现状,复核其与施工图等原始资料吻合情况、施工质量和平时使用状况。(3)对现有建筑地基基础、主体、主要结构构件等进行实测或取样化验。(4)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先进行可靠性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5)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再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

1.3抗震能力鉴定鉴定方法

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抗震能力鉴定采用筛选法分两级鉴定。第一级鉴定是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3.0.4条要求为宏观控制对象和以建筑的构造鉴定为主两者进行综合评判;第二级鉴定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判。A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30年)抗震鉴定方法:首先按照第一级鉴定的各项内容及要求进行评定,如果符合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则,要进行第二级鉴定。B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40年)抗震鉴定方法: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检查原结构抗震措施,再利用结构软件复核其整体抗震能力,然后做出判断。当抗震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而整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又相对较高时可通过抗震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当抗震措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90%时可不进行加固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结构中设计使用年限及设防目标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根据我国地震发生的情况,我国建筑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和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以下三种形式:(1)从加固设计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使用年限为50年,严格按照最新规范的标准,明确建筑结构的设防目标,保证建筑结构在情况较轻的地震中不会出现损坏的情况,在震级属于中级的地震中,建筑结构可以进行修复,在情况特别严重的地震中,建筑结构不会发生倒塌的情况,结合上述目标,开始对建筑结构实施加固措施,进而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此时加固工程的强度比较大,加固工程的成本费用也比较高;(2)从建筑结构施工结束后的时间开始计算,使用年限为50年,严格的按照建筑结构完工当前规范的各种标准,制定建筑结构设防目标,同时根据完工当前规范的各种标准对建筑结构进行审查,必要时要加固和调整建筑结构的相关部位,结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为设防目标,做好设防工作;(3)以较为关键的纵向构件构件设计年限为开始计算的时间,往后推算50年,次要部位根据旧设计的标准,往后推算50年,同时次要部位的设防目标不需要参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

3结构加固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技术,结构加固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使用范围比较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增加支点技术的运用

建筑施工,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使用增加支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增加建筑的支点,可以降低建筑构件的载荷以及承重跨度。采用这种技术主要是可以优化建筑物力的分布,同时也可以起到提升建筑整体结构承载能力的作用。建筑支点的设置,主要是选择在梁以及板的中间,在这个位置可以有效的保证承重梁的受力均匀,避免房屋出现变形等问题。这种加固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房屋加固方法,整体的施工过程比较简单,因此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存在施工空间范围的限制等问题,尤其是要使用增加支点的方式进行房屋加固,必须对建筑的功能以及建筑的整体结构有充分的了解,要考虑到使用支点技术是否有效,避免出现使用这一技术后导致建筑空间减少的问题。

3.2加大截面积方法的运用

加大截面积方法的使用,可以提升建筑组件的抗弯能力。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加大截面积的方法与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的原理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受压位置上的弯变组件处理,保证了组件的正截面增加,因此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在正常的施工情况下,变弯组件的正截面如果越大,也表示其承载力越大、强度越高。在房屋组件中,加入正截面配筋率过低,就可以利用增加主筋面积的方式来提高正截面的面积,这种技术比较成熟,因此用在建筑施工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3.3预应力加固法的运用

预应力加固法比较简单,而且其优势在于成本低且效果明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使用预应力加固法需要保证其技术水平。预应力加固法的原理是,利用对水平拉杆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受弯组件的承载力。当预应力和外部荷载共同起作用时,产生的拉力会从杆端的锚固偏心作用传到受弯组件之上,因此会形成偏心受压效应,可以有效地解决弯矩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受弯组件的抗弯能力。

3.4外包钢加固法的运用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外包钢加固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型钢对房屋组件进行加固,可以在原本的组件外部包裹型钢,然后可以有效地加固建筑结构。(下转第94页)(上接第92页)采用这种加固方法需要结合建筑的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可以选择干式和湿式两种加固方式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在选择加固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加大构件的截面积。使用外包钢加固法,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使用这种加固方法可以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稳固性,而且其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目前使用的外包钢加固法成本有些高,因此建筑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要研究一些新型的加固方法,不断降低外包钢加固方法的成本,可以使这种加固法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结语

建筑物不同的受力构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加固技术,在具体的加固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抗震鉴定与加固手段的科学结合,只要这样才能寻找出更加合适的加固方法,更好的提高现有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才能更好的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立培.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解析[J].门窗,2017(3):67.

[2]刘小川.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阐述[J].城市建筑,2016(5):87.

[3]苏小溢.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J].福建建材,2015(8):31-32.

[4]姚远.我国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12,38(18):57-58.

论文作者:陈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论文_陈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