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TURP患者围术期cTnI和CK-MB的影响论文_周达磊1,陈龙2

周达磊1 陈龙2

(1南京江北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 南京 210048)

(2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术期CK-MB和cTnI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URP老年病例40例,ASAⅠ~Ⅱ级,年龄66~85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别接受椎管内硬膜外麻醉(EA组)和全身麻醉(GA组)。EA组患者穿刺间隙选择L2-3用1.5%的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GA组全身麻醉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0.1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0.15mg/kg、丙泊酚1~2.5mg/kg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30~60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1?h-1 并吸入1.0%~3.5%七氟醚维持麻醉。EA组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5%利多卡因8ml初始剂量,每小时追加5ml直至手术结束。两组患者术中均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出血量<100ml,手术时间<3h,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3h(T2)和术后6h(T3)抽取静脉血测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血浆cTnⅠ和CK-MB浓度在手术结束后逐渐升高,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血浆cTnI和CK-MB浓度在T1~T3各时点显著升高(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以降低老年TURP患者围术期cTnI和CK-MB的浓度,减轻心肌损伤。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老年;TURP;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42-02

心肌损伤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影响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肌细胞损伤标记物心肌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来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心肌损伤的影响。

1.一般情况与麻醉方法

1.1 一般情况

老年BPH患者4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ASAⅠ~Ⅱ级,年龄66~85岁,体重56~69kg,均否认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心、脑血管疾病病史。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EA组和GA组。

1.2 监测和方法

麻醉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5mg。患者入室后选择GE多功能监护仪监测ECG、BP、SpO2、HR和PETCO2,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羟乙基淀粉,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不超过±20%。EA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GA组实施全身麻醉。EA组患者穿刺间隙选择L2-3用1.5%的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GA组全身麻醉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0.1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0.15mg/kg、丙泊酚1~2.5mg/kg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30~60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1?h-1并吸入1.0%~3.5%七氟醚维持麻醉。EA组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5%利多卡因8ml初始剂量,每小时追加5ml直至手术结束。两组患者术中均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出血量<100ml,手术时间<3h,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均采用PCIA。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T0、T1、T2和T3时抽取两组患者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cTnI、CK-MB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cTnI、CK-MB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数据结果

2.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和SpO2比较 [n=20,(x-±s)]

*

与T0比较,*P<0.05;**P<0.01;与GA组比较,P<0.05

3.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男性老年人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对症状严重、存在明显梗阻或有并发症者应选择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心肌损伤是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性,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围术期发生的心肌损伤非常重要。本研究选择血浆中CK-MB和cTnI 来评估不同麻醉方法对行TURP术老年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主要考虑以下两点:CK-MB是CK的同工酶,其血浆浓度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心肌细胞是否缺血缺氧的指标之一。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心肌收缩调节蛋白的一种,在心肌损伤早期即可表达,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极高[2],并能准确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3],临床上多用该指标判断围术期心肌损伤[4]。本研究分别于T0、T1、T2和T3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中cTnI、CK-MB浓度,发现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术后6小时内的cTnI和CK-MB浓度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说明硬膜外麻醉可以显著减少老年患者行TURP术时的心肌损伤,对老年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P<0.05)。其作用机制可以考虑为硬膜外麻醉减轻应激反应,抑制凝血系统激活,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老年患者的血液粘滞度[5],硬膜外麻醉能够阻断各种应激兴奋心交感神经,减慢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血流,进一步减少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肌氧供和氧耗的平衡 [6],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参考文献】

[1] Chassot PG,Vander Linden P,Zaugg M,et al.Off-pump coronaryartery bypass surgery:physiology and anaesthetic management. BrJ Anaesth, 2004, 92: 400-413.

[2]梁琪,叶平安.心肌肌钙蛋白I在围术期心肌损伤判定中的价值.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 115-116.

[3]王萍,房秀生.心肌肌钙蛋白对体外循环期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265-269.

[4]Cummins B, Auckland ML, Cummins P etal. Cardiac-specific troponin-I radioimmuno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Heart, 2006, 113: 1333-1344.

[5]陈龙,张茂银,耿兴云.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278-279.

[6]林玉霜,吴跃冲,陆志伟,等.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胸段硬膜外阻滞的效应.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785.

论文作者:周达磊1,陈龙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TURP患者围术期cTnI和CK-MB的影响论文_周达磊1,陈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