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患儿根据感染情况分为病毒感染组(50例)和细菌感染组(50例)。所有的患儿接受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比阳性率。结果:通过对比检验结果可以明确,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相比较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提高,病毒组的C反应蛋白值较细菌感染组明显低一些。两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中,采用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病情诊断效率要明显高于单项检测,而且还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常规;小儿细菌性感染;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27-02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C反应蛋白在血液中含量极低,当存在急性感染、炎症、手术等组织损伤时,血中浓度会急剧升高[1]。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和检验医学理念的发展,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区别小儿感染类型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院对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儿科患儿100例实施CRP血常规联合检验,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将所有患儿分为病毒组和细菌组,各50例。病毒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年龄(6.15±2.07)岁;细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年龄(6.39±2.16)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第1天,对所有患儿抽取2ml晨间空腹静脉血,并尽早离心处理提出血清,分别进行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检测方法如下:采用罗氏P800检测仪检测,试剂采用厂家配套试剂;血常规检测采用西斯美康800i检测器,试剂采用厂家配套试剂,并加入质控标本,保证所有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内。观察并记录所有患儿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与白细胞数(WBC);阳性判定标准为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10mg/L,WBC>15×109/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分析检验结果发现,病毒感染组患儿的CRP平均水平(7.42±2.04)mg/L,细菌感染组患儿的CRP平均水平达到(68.93±11.02)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RP检测得到的阳性预测值为0.56、阴性预测值为0.60、阳性似然比为0.55、阴性似然比为2.25;应用血常规检验分别为0.38、0.36、1.39和0.91;联合方式检测为0.79、0.71、2.94和0.36。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发现,单独应用CRP检验阳性率高于单独应用血常规;同时联合应用血常规与CRP检验得到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RP检验或血常规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儿科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由于小儿思维发育、语言结构等因素影响,临床医师常难以通过病史采集对其细菌感染形成临床诊断,而对于某些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若不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常常造成患儿身体遭受严重的伤害,危害患儿生活质量,也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因此,临床医师以前常通过血常规检测结果作为患儿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但由于小儿血常规中白细胞的正常分布宽度较宽,对于那些白细胞基数本来就较低的患儿而言,在发生炎症病变时,白细胞升高幅度较低,不超出正常范围就难以判断炎症病变;同时临床过程中我们发现,血常规检查极容易受到疾病发病时间、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标本采集温度、非抗生素类药物的影响。上述各种因素造成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失真,影响临床医师判断,最终造成疾病的漏诊、误诊,严重阻碍了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转。
在对儿科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血常规是诊断指标的一种,是医师评估患儿感染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3]。6个月到12岁的患儿,血常规检测下的参考值一般为11×109/L到12×109/L,而新生儿的参考值则为15×109/L到20×109/L。新生儿在出生到4岁再到6岁的过程中,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百分值低于淋巴细胞百分值。作为细菌感染的另一个诊断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对部分感染患儿的敏感性不高,变化不明显,且影响因素较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C反应蛋白是一种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其分泌主要是由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进行调节,正常机体的C反应蛋白浓度较低,若机体出现急性炎症,肝脏会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大量分泌C反应蛋白。由于炎症因子生成和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的耗时,C反应蛋白一般在急性炎症过程后大约8h才开始升高,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升高,大约在1d~2d达到分泌高峰,其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大小对炎症感染程度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C反应蛋白的半衰期(T1/2)为6h,机体感染控制后C反应蛋白的浓度将在2h内急剧下降,但是其恢复到正常的血液浓度则需要约1周时间。因此,C反应蛋白是一种可靠的炎症标志物,对于炎症产生及消退均具有较好的标志性作用,且其检测具有快捷、简便、灵敏的特点,浓度不会因为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改变而改变。因此,C反应蛋白检验一经推出,就在判断细菌炎症感染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临床研究表明,抗生素运用不当还会对患儿造成诸多不良反应,比如耐药细菌株的产生,药物过量造成的不良影响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相比较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提高,病毒组的C反应蛋白值较细菌感染组明显低一些。两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可显著提高儿科细菌感染检测阳性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勇.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68.
[2]李瑞娜.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5):5002-5003.
[3]米娜瓦尔·克里木,买日也木·肉孜.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7):163.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蛋白论文; 血常规论文; 患儿论文; 炎症论文; 细菌论文; 儿科论文; 白细胞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