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因及对策_贸易保护主义论文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因及对策_贸易保护主义论文

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原因论文,贸易保护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和技术转让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之间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博弈、较量与碰撞,必然造成各国之间在经济贸易关系上的摩擦与冲突,进而造成新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和盛行。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海洋开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实力和垄断优势,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技术、认证、卫生、安全、包装等国内标准,或强制性实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国际标准,这在较大程度上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制造了技术障碍,客观上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又为发达国家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全球产业结构的大变迁

经济全球化大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转让加快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其资金实力和垄断优势,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的加工业以及资源和能源消耗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在国内集中资源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20世纪60年代“亚洲四小”、东南亚国家和南美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8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崛起,对以发达国家为轴心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经济体系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使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经济霸权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因此,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经济与贸易摩擦和冲突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

(五)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台

基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被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被发达国家政府所采纳。

按照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观点,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暂时的贸易保护、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政府与部门的合作计划)在半导体、计算机、远程通信和其他被认为对该国至关重要的领域内创造出比较优势。战略性贸易政策认为,通过鼓励这样的产业,国家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外部经济,也加强了这些部门未来增长的前景。

(六)我国粗放型的出口增长方式

自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1978年~2004年期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于50倍以上,年均增长18.35%。 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不仅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换代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加快了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已构成我国GDP高速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是,近年来我国屡遭国际贸易摩擦,并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粗放型的出口增长方式相关。第一,重出口规模、轻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冲击,进而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第二,出口产品档次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出口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势必造成国内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对外低价销售。这就为一些国家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口实。第三,出口依赖于政策刺激。为了扩大出口,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这些措施虽然在较大程度上刺激了出口增长,但扭曲了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配置机制,加重了国内财政负担,还成为一些国家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

二、我国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政府部门在宏观层面上强化指导、服务与宏观管理的功能

1.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我国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订,善于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特殊措施和补救措施,公平、客观、 合理地解决成员之间的经贸摩擦,努力争取和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经济利益。

2.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3.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一五”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对出口秩序和出口行为的监管力度,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出口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全面增强知识产权、出口品牌和经营机制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外贸多元化战略,努力实现出口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保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

(二)行业协会在中观层面上充分发挥桥梁与协同职能

我国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强化如下职能:

1.健全自身的管理与协调机制

首先,完善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其次,行业协会可设立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确保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效率。再次,协会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2.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

我国标准化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国内标准化体系建设,制订标准化法规和实施细则,大力推广和实施国际化标准,加快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我国产品标准化的整体水平。

3.建立行业的预警机制

行业预警机制包括:确定和适时调整重点监测产品和企业;建立和健全产品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行业损害分析方法;确定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当国外对我国企业开展贸易救济立案调查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及时向涉案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等优质服务,切实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三)出口企业在微观层面上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创新功能。

1.熟悉WTO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我国企业必须尽快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国际市场和行业动态;积极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和方向。一旦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方案调查,我国企业能够提供充分的数据,证明出口产品不存在倾销或未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性威胁,我国企业就能在反倾销诉讼中取得胜利。

2.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营观念

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出口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制止盲目竞争和低价倾销的行为;根据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随时调整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确保出口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加快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面增强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首先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以及产品标准化水平。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创建自主出口品牌,提升自主出口品牌的价值含量,打造国内外一流的名牌。

4.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培养本国的跨国公司,鼓励具备条件的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和技术,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5.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开发国际化人才

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把开发国际化人才资源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包括人才培训、聘用、选拔和提升在内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真正做到科学育人、合理择人和用人。

标签:;  ;  ;  ;  ;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因及对策_贸易保护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