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考验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诚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随着国内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是否能做到诚实守信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人说:“发展市场经济,道德是基础,法律是保障!”此言不虚!
可怕的失信瘟疫
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曾经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但让人震惊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不断出现着种种摧毁“诚实守信”这一基本信念的现象。
河南尉氏县本来是个良棉大县,但不知从何时起,该县非法的棉花收购加工点星罗棋布,仅白坛镇非法棉贩就达数十家。镇街上形成“家家搞棉花、街街是市场”的景观。棉贩们购入当地新棉后,加入废棉,化纤下脚料,再掺入滑石粉,让假棉变“白”。还有人往棉花里浇白糖水,待棉花变粘后再掺沙,让棉花又白又压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查处“假棉花”事件之时,12月初,广州市部分消费者食用了掺有矿物油的“有毒大米”,结果导致多人中毒,一查来源,又是出自河南。
棉花掺假案和“有毒大米”事件,连续出现的两起假货大案轰动全国,河南市场“一假再假”的报道引人关注。这让河南商品甚至河南人的形象不得不一再蒙羞……
假棉花、毒大米坑害了消费者,坑害了守法经营者,但受害更大的又是谁呢?干部、群众和专家对此无不痛心疾首。他们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信誉是宝贵的资源,少数造假售假者钻了空子,让整个河南商品、甚至河南人的形象负出了沉重代价。
近年来,尽管河南人创出了“莲花味精”、“双汇火腿肠”、“新飞电器”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尽管河南农业有“中原粮仓、棉仓”之誉。但这些骄人的成绩,却被“河南假货多”的印象弄得失去光芒。许多地方不愿和河南人做生意,一些地方的商店甚至挂出了“本店没有河南货”的牌子。
还有温州。1987年,上海南京路商场贴出“本店无温州鞋”的标语,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抵制温州假鞋的浪潮。这年的7月18日,温州人在杭州市武林广场燃起一把大火,烧掉大批被称为“星期鞋”、“晨昏鞋”的劣质温州鞋。市场让温州人深切感受到信誉的重要性,从此他们卧薪尝胆,通过质量兴市重振雄风。如今,温州鞋占全国市场份额已高达20%,还出口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01年消费者对于虚假广告、假冒商品、计量不足、欺诈骗销等厂商失信行为的投诉就有二十多万件。有资料显示,在经济活动中,竟有50%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性,足见市场交易行为中的信用危机何等严重!为了防止受骗,一些企业在市场交往中只好步步为营,如履薄冰,有些交易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状态。
信用环境不好,制约着投资、消费。老百姓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更紧,以放贷为生的银行不得不“惜贷”,企业不敢轻易投资,外资进入疑虑重重。而且,更令人忧虑的是,种种不讲信用所造成的危害,都将加剧”失信有所得,守信却有所失”的扭曲信号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冲击。
温州人通过自创品牌和重建信誉,赢得了辉煌的市场成就。十多年过去了,为何许多地方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呢?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得好: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但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出现为追求暴利而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因而必须用法制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个人诚实信用原则,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
信用“败血症”的恶果
与生产、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径相比,还有一种更直接、更恶劣的造假行为,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害也更大。
河南商界的造假之风,实际上弥漫于商业经营的多个层面。洛阳丹尼斯量饭店在开业前8次申报安全检查都未通过,却在火灾发生前两天通过电视宣布开业条件均已具备,并即将开业,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假。
2000年12月24日夜,为庆祝开业,丹尼斯量饭店在东都歌舞厅聚集了四百多名欢度平安夜的男女。没想到:千禧之年的平安夜,圣诞老人会在洛阳开了一个如此残酷的玩笑!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在大厦四层歌舞娱乐的309人的生命。
如果认真追究,那些红透河南半边天的商界“典型”、“新星”、“红旗”等等,究竟有几家是名实相符、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郑百文,这个昨天还号称“全国商业批发行业龙头老大”、“国企改革一面红旗”的典型,其实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为了上市,公司几度组建专门的做假账班子,把各种指标准备得千妥万当,把亏损做成盈利报上去,蒙混过关。
同样,有人将亚细亚连锁集团比作“中国商业的泰坦尼克号”。但泰坦尼克号的设计、质量虽有着致命的缺陷,却也不无可圈可点之处。“亚细亚”,堪与泰坦尼克号相比的只有庞大的外形及沉没的遭遇。然而这艘“商业巨轮”根本就像是用硬纸板拼凑成的,一下水便散架、泡汤了,用不着再劳驾“冰山”来撞沉它。
我国票据市场的失信和欺诈已经使票据成为资金风险的承载体和聚焦点。仅2000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伪造金融票据、违法票据承兑的犯罪案件就达7419起,涉案金额达52亿元。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毒瘤。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上半年,我国合同违法案件共有5338起,涉案金额达到16.3亿元,这种现象在经济较为发达省份更为突出,2000年上半年,广东省共立案查处利用合同违法案件37宗,涉案金额达14398万元。
在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培育风险投资著称的北京中关村,失信和欺诈已经成了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由于缺乏普遍的商业信用导致的各种商业欺骗行为在中关村此起彼伏。一家被骗上当的企业去报案,发现报案者已经排到了三千多号!据了解,好多人为了跻身中关村,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利用中关村开办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采用各种虚假手段注册企业。等到开展业务时,便产生资金困难,导致种种失信行为层出不穷。有关资料显示,中关村大约九千家企业中,95%以上为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普遍资金严重缺乏。慧聪国际董事长郭凡生说,由于中关村信用风险过高,在中关村的企业每年都要倒闭三分之一。
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各种形式的造假层出不穷。从琼民源开始,到东方锅炉、ST红光、大庆联谊的财务造假,一直到最近被揭露的银广厦问题,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虚增利润,有目的地编造上市公司前三年的报表,涂改缓交税款的批准书,隐瞒重大事项,漏记利润支出和漏记债务,提前确认收入,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各种形式的财务造假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被称之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失信与造假。郑百文实际上是一家用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经过企业的包装和中介机构的“审计”,居然变成了一家10年间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的名牌企业。银广厦的惊天造假也是由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操作的。作为监管部门之一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1年上半年在行业检查中,已经有一百多家事务所、四百多名注册会计师因种种失信与造假行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
在市场上,各种故意性的失信欺诈行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各种证券与期货诈骗以及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的非法集资行为或者经济诈骗使大批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而社会腐败大部分就是根源于官员对于社会与公众的失信。据著名学者胡鞍钢的研究资料,违反公平竞争的各种合法税收减免引起的海关税收和其他税收的流失损失每年有5700亿元~6800亿元。
让诚信成为道德的核心
对于市场经济中的种种失信行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说:“真是一地鸡毛!”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纪世瀛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十分惊人的,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招商引资、国际合作的重大隐患。纪世瀛将中国市场经济的信用危机作了一个概括,他认为,当前的信用危机主要是商业信用危机、金融信用危机、产品信用危机、科学技术信用危机、官员信用危机等等。
有人称,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信用“,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
可现在,一谈起我国的道德状况,许多人都喜欢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说人家是如何文明,如何遵守公德,说中国人如何素质低下等等。好像那些国家的公民天生就道德高尚,中国人天生就不讲文明。的确,在这方面我们有差距,但这差距不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种种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棉被厂像废料垃圾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具有趋利和利己的本能。在一个充满无序竞争的社会里,投机往往可以得逞,从而得到利益;诚信往往会吃亏,使应有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在有序竞争的社会里,投机就要碰壁,就要受到制裁;诚信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试想,如果见义勇为者流血还要流泪,就会有更多的人见死不救;如果南京冠生园不被查处,那么以后就会有更多的变质月饼;如果送礼行贿、搞政绩工程能够升官,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跑官要官、摆花架子;如果贪污受贿者得不到惩处,就会有更多的贪官“前腐后继”……诚然,这些假设不能一概而论,在同一环境中的确可以造就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道德极为高尚、真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物欲所动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人则难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因此,在缺乏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中,往往是缺德能够“沾光”,有德则要“吃亏”。而屡次“吃亏”的教训就会使许多人在选择中趋利而背德,从而导致道德水平下降,这种下降了的道德水平又会反过来成为影响别人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民经济将在更高程度和更大范围内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是相比之下,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还存在不少差异。比如,WTO允许各成员保留和建立国有企业,但各成员要保证其平等地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WTO要求各成员不分大小实行非歧视的贸易待遇原则,法制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吸引国际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正常做法,依靠优惠政策和地区特殊待遇吸引外资的做法将失去效力;大多数长期以来由计划控制或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和部门以及有形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要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惯例,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和资金来源可以在更为公平的环境内展开竞争。我们的“内部规则”能否与WTO的通行规则兼容,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我国发展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
市场经济规则的确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社会秩序和为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自律准则,二者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对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专家提出,社会保障体系及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而整治失信现象,发展信用经济的基础办法之一是政府要从政策上促进信用管理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当信用管理行业蓬勃发展之时,也就是信用经济成熟之日。信用经济是否充分发展,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标志,遵此规律,我们应谙熟“诚实信用”的魅力与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