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120急救中心 1546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我院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机械通气方案,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和氧合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治疗后PaO2水平明显提高,PaCO2、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40 cases of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of them were giv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oxygenation func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5.0%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0.0%. After treatment,PaO 2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aCO 2,inhaled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oxygenation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neonates.
Key words:respiratory failure;mechanical ventil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实施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换气功能,纠正缺氧、酸碱紊乱现象,从而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1]。由于该治疗方案具有侵入性,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护理措施的应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0例患儿进行研究,探讨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共计患儿40例。依据《实用新生儿学》[2],患儿经临床检查后确诊。包括男性18例(45.0%),女性22例(55.0%);日龄1~7 d,平均为(3.2±0.5)d。原发疾病:肺炎20例、新生儿窒息8例、呼吸暂停5例、急性脑膜炎4例、其它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长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1.2机械通气
患儿气管插管,选用大型呼吸机,通气模式为IPPV+PEEP,根据患儿的病情、血气指标调整呼吸机参数,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当患儿体征改善、血气结果正常,且呼吸频率在20次/min以内,可以采用CPAP模式通气1 h;当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可以拔管撤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护理干预
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包括气管插管护理、呼吸道护理、气道湿化护理、感染防治、拔管护理等。
1.4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氧合功能指标变化,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24、48 h测定PaO2、PaCO2、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②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判定标准[3]: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气指标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缓解;无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无变化,血气指标不见好转。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氧合功能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患儿治疗12、24、48 h 后的PaO2水平明显提高,PaCO2、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结果显示,40例患儿治愈1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共计治疗有效率为95.0%。在并发症上,发生低气压1例(2.5%)、肺部感染2例(5.0%)、气管粘膜出血1例(2.5%),共计发生率为10.0%,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论
数据显示,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病率近年来有所提升,威胁生命安全,实施机械通气能够降低死亡率,改善气体交换功能。本次研究中,患儿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到9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治疗后患儿的氧合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具体到护理措施上,一般包括以下几点[4-5]:①气管插管。患儿取仰卧位,保持气道开放,协助医师完成插管,对导管内进行固定和检查。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肤色、呼吸、胸廓活动、肢末循环、尿量等,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②呼吸道护理。及时排痰有利于气道保持通畅,在吸痰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负压一般设置在6.7kPa。注意控制吸痰管的插入深度,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0 s以内,确保动作轻柔,减少刺激和损伤,必要时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③气道湿化护理。调整室内的温湿度,一般温度在25℃、湿度在65%;使用湿化器则将温度控制在33℃、湿度在70%。同时定期对患儿进行翻身、拍背,提高通气的有效性;④感染防治。各项护理工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气道损伤,护士在接触患儿前后均要洗手,保证管道内处于无菌水平;及时对管道进行更新、消毒,清理管道积水;吸痰时,首先清理气管,然后清理口腔和鼻腔;病房内加强卫生管理,每日早晚开窗通风,确保病床、地板、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达标。同时,还要注重患儿的皮肤护理,重点加强眼睛和口腔的清洁管理;⑤拔管护理。拔管前30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 mg,使用纯氧过度通气10 min后拔出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头罩吸氧。拔管后定时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间隔时间为2 h,积极防治并发症。
综上所述,持续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任青,赵丽丽.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368例临床分析及存活儿随访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7):5-7.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17):435-443.
[3]王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09):167.
[4]江文胜,宋文辉,奚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67-1868.
[5]王平,武荣.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33-34,36.
论文作者:郭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呼吸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机械论文; 指标论文; 气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