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论文_左维娜

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论文_左维娜

河南省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诱发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危险性因素。方法 针对当前有关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因素和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梳理在护理阶段可以控制的危险性因素。并提出及早辨识和对应的措施。结果 本文从病发先兆、检测指标、病发时间规律三个方面对危险性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识别和干预措施。结果 在临床上及时针对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

前言:心脏性猝死(SCD)在临床上是指出乎正常意料外的原因所导致的心脏病发导致患者在6个小时内死亡的急病。该病症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可预知性”和“快速性”。对该症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对患者进行有效识别和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和采取治疗干预,这是降低SCD致死率的主要方法。在患者送入医院的第一时间,接触的是护理人员,简而言之护理人员是发现和评估SCD患者的第一前线人员,若能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必然起到极大的功效。本文从护理的角度出发,从SCD的可评估性、可观察性和可预见性出发,来全面阐述临床护理措施对于SCD的甄别的方法和重要性,以为SCD护理当中的识别和重点干预提供相关的临床经验。

1.病因分析

1.1 人口学特点

SCD的病发人群中,在我国的调查数据上显示,男性要高发于女性,且该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主要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而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其SCD的发生率却和年龄呈现负相关性。且SCD在家族病史的遗传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局数据显示,SCD患者的第一亲属罹患SCD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患者[2]。

1.2 SCD病因

造成SCD的直接病因有很多,主要有肺动脉栓塞等基础心脏病、心瓣膜病、心力衰竭、主动脉乳头肌破裂、夹层瘤破裂、心肌缺血、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其中冠心病在所有的病发因素中占据了首位[3]。

1.3 SCD诱因

诱发SCD发生的因素目前较为明确,主要有急性心理应激、经济和社会压力、高血压、暴饮暴食、感染、饮酒、吸烟、排便用力、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有关。这些危险性因素都不约而同地导致心肌的氧气消耗大量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而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交感神经兴奋,血浆中的儿茶酚胺的浓度提高,致使患者出现了猝死或者心律紊乱。同时有报道显示,过度劳累、剧烈的体力劳动、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本身就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更是容易引起心肌的缺氧和缺血症状,从而诱发SCD的发生。而吸烟这个因素,容易引发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下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每天吸烟达到20支的患者,其SCD的发生率是不吸烟患者的2.38倍。每增加10年,处于30-59岁的吸烟人群其发生SCD的几率为正常人群的2-3倍[4]。

2.危险因素分析

2.1 病发先兆

SCD病发的先兆,一般为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心绞痛、出冷汗、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气促、心悸、心慌和胸闷等症状。虽然出现了不代表一定是SCD,但是需引起护理人员的警惕。其次晕厥是SCD发生的一个独立性危险因素,尤其是有晕厥病史的患者,其在发生SCD的几率达到45%,而相对应没有晕厥史的患者,发生的几率仅为12%[5]。尤其是针对晕厥原因不明的患者,更是需要预测为SCD发生的高危患者。最后,曾经发生过SCD的患者,更是再次发生该病的重点预防对象,因为在一年之内,再次复发的几率据统计达到了50%。

2.2 检测指标

实验室的检测指标,能够从量变上对SCD的发生进行一定的预测。一般有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大多有服用利尿、血管张素转换酶的药物,会诱发电解质的紊乱。当血液检验结果中出现低镁、钾症时,都极有可能增加SCD的发生,而当血钾浓度>7.5mmoL/L时,P波震幅减小伴时间延长,心房肌激动传导受到抑制;当血钾浓度>8.5mmoL/L时,会导致窦-室传导。血钾>10mmoL/L时,出现心室颤动或者心脏停搏。

2.4病发时间规律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SCD病发的高危时间为凌晨的1点到6点,其次为早上6点到中午12点这两段时间内。尤其是6点到10点更是SCD发生的高危时段。目前的认知为,该时段内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血液呈现高度凝固的状态,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的痉挛;并且在凌晨午夜,患者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氢离子浓度下降,容易激活肌原纤维中的ATP酶而造成冠状动脉的痉挛,造成SCD的发生。

3.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人员如果可以根据从病发先兆、检测指标、病发时间规律三个方面对危险性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强化对患者的检监测工作,慎选重点对象,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提醒医生对症干预,可以极大提高降低SCD的发生几率,为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SCD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丽芬,朱珂漫,戴艺,林玲.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0)

[2]李东.心脏性猝死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2)

[3]王建昌.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J].实用老年医学.2007(06)

[4]邹海英.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09)

[5]林开秀.心脏性猝死18例案例分析及前瞻性预防护理指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12)

论文作者:左维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论文_左维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