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创新_煤油论文

如何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验创新要面向学生,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要面向教学,让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知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实验通过创新和改进后效果会更明显,有些实验可以在课外完成,起到巩固课内所学知识的作用[1]。下面,笔者以部分自制教具为例证,说明其在实验创新中的作用。

      一、开展实验改进研究,优化实验创新

      浙教版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传统实验是这样描述的:“取一个玻璃杯,往杯中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将不会落下来。但是硬纸片坚持不了几秒就掉落下来了。”为了证明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各个方向的压强,并使盖于旋转杯口的纸片更容易掉落,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且还能粗测出大气压强的值,效果较好。

      (一)实验材料

      塑料杯、水桶、塑料片、挂钩、橡胶塞。

      (二)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三)实验过程

      (1)为塑料杯口套上橡胶圈,使杯中盛满水;覆盖上中部安装有挂钩的塑料片,并将杯子倒转过来,旋转任何角度,塑料片都不会掉落。

      

      (2)将水桶挂在塑料片下的挂钩上,慢慢往吊桶内注水(桶内可预先放些沙石增重);待向下的重力增大到等于向上的大气压力时,塑料片掉落;测出吊桶总质量及杯口的半径,即可利用公式

得出大气压强的近似值。

      (3)拔下橡胶塞,塑料片脱落,说明塑料片不是因为水的作用而和橡胶圈黏在一起的。

      (四)实验原理

      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各个方向的压强。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所挂水桶的重力等于大气压力;再利用公式

粗略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五)教具特点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对教材实验稍加改进,即可取得明显效果。

      二、强化实验过程管理,注重实验效果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物质的比热”中有关于不同物质比热容的比较的实验,该实验用的是加热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教材上是用酒精灯单独加热置于烧杯中的水和煤油,再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值。该实验的缺点为:实验中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但控制变量时用两只酒精灯加热,即相同时间的热量还是无法完全相等;由于火焰等原因,误差较大;烧杯无盖,热量易散失,使实验时间加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该实验做了改进,使实验装置更加简单,实验误差减小,实验时间缩短,实验现象明显,能更好地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同时,可用摄像头记录温度计读数,再利用多媒体加以展示,能使全体学生看清读数的变化。另外,在课堂上做该实验,使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有了直观印象,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由于比热不同,则温度的升高必然也不同,从而理解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不同。

      (一)实验材料

      电炉、锥形瓶、温度计、煤油、水、橡胶塞。

      (二)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三)制作和使用方法

      (1)准备两只锥形瓶,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再将两个带固定温度计的活塞分别盖于两只锥形瓶的瓶口,并使温度计没入液体中。

      (2)将两只带温度计的锥形瓶一同放在电炉上加热。

      (四)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检验温度计的误差。用两只温度计同时测水和煤油的温度,比较有无误差。

      (2)两只锥形瓶置于同一电炉的石棉网上加热,以保证相等时间内热量相等。

      (五)实验原理

      (1)经相同时间加热后,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即煤油比热容小,水比热容大,则煤油升温快,水升温慢。

      (2)水和煤油若升高至相同温度,那么水必须多加热一段时间,即水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六)实验过程

      (1)观察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水和煤油的初温,并记录。

      (2)将两只带温度计的锥形瓶同时放在同一电炉的两个石棉网上加热,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

      (3)加热2 min时间后断电,利用余热加热,温度仍上升。

      (4)当煤油温度上升到80℃后,将两只锥形瓶从电炉上取下,观察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快慢。

      (5)实验记录见表1。

      

      (6)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加热后,________升高温度高,________升高温度低。

      (七)实验改进特点

      改进实验具有用材简单,实验时间缩短,直观演示效果好,易于学生理解比热概念等优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帮助其理解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三、合理利用废物,体现环保理念

      浙教版科学“大气的压强”一节有实验的验证,有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但有些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实验时间过长。为了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有深刻认识,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具并用于该实验。该教具能快速显示大气压强,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一)实验材料

      饮料瓶、气球、导气管(空笔杆)、一次性注射器。

      (二)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三)制作和使用方法

      (1)找一个直径约10 cm或更大的饮料瓶,将瓶盖一侧钻孔并插上空笔杆,以使瓶内与大气相通;再套好气球,在瓶盖另一侧钻孔并插入一次性注射器。

      (2)用注射器向外抽取瓶内空气,则气球胀大。

      (3)再用注射器向瓶内充气,则气球缩小。

      (四)注意事项

      瓶子必须处于密封状态,气球也必须牢固地套在空笔杆上。

      (五)实验原理

      当用注射器向外抽气时,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胀大;当用注射器向内注入气体时,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则气球缩小。

      (六)教具特点

      材料简单,实验时间短,演示效果好,即能直观地通过气球的胀大与缩小“看”到大气的存在;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挖掘教材实验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浙教版科学有“能量的转化”一节,课本只解释了一些现象,而没有现场实验的验证,尽管有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但需要想像,不利于学生对能量相互转化及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为此,笔者用一款自制教具演示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借此对概念性的知识有了直观的印象,从而为学习功和能量守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材料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自制风扇、铁丝架、细线。

      (二)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三)实验原理

      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物体间相互转移,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例如,热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四)实验过程

      研究水蒸气产生的热能可以转化为风扇的动能:加热水至沸腾,则冒出的水蒸气会让自制风扇转动起来。

      (五)教具特点

      用材简单,演示效果好,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拓宽课外实验思路,体验探究乐趣

      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另一条思路是引入课外实验探究,以延伸科学教学的边界。实验探究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科学学科的魅力,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能让广大学生科学地认知事物;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下面,笔者以课外活动小组制作能量转化的小车为例加以说明。

      (一)实验材料

      电池、废旧玩具中的小电机、自制木小车。

      (二)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下页图5所示。

      

      (三)实验原理

      能量相互转化,如电能可以转化为动能等。

      (四)实验过程

      研究电池的电能可以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在自制的小车上装上电池,则所产生的电能转化为动能,从而让小车快速前进。

      (五)教具特点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车,寓学于乐,演示效果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实验改进和创新是提高实验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改进实验,提高了实验的可信度。自制教具,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改进教具,使操作更合理。增设实验,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2]。更进一步说,改进后的实验让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理解其理论含义,找出其普遍规律;而自制教具则能凸显新颖、科学、简单、实用、绿色化的理念。

标签:;  

如何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创新_煤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