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笔者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对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对高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基本熟悉了计算机的组成并且获得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如计算机基本的操作能力;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的能力;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利用互联网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的能力。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并不是重点课程,各个学校也会因为硬件条件的限制在课程设置上打折扣,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的操作和应用能力还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比一般的高校教师还要强。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成为该课程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一直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分享一下。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千万不要抱着应付的心态。首先,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有充分了解,很大一部分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不好、自控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责任感,但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新瓶装老酒,老调重弹没什么意思,又不是专业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教师在备课上需要下大功夫,要对教学大纲、所选教材进行充分研读,看两者是否统一,教材是否涵盖了大纲所有内容,教材的编排是否符合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实例的选择是否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让以前学生学的知识“活”起来,为己所用,为实际需要所用,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和提高,获得较多的过程性体验,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提问法”,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启发其积极思维;“情景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思考,将知识转变为能力,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演示法”生动直观,易于理解;这些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策略上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一起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有良好的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被调动起来,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是否将书本上死的知识已经变成自己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否则教学活动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完成了一次教学任务而已。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初次上课前会做一次摸底考试,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较好,哪些基本掌握,哪些还没完全掌握,以便自己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上有轻有重,避免重复劳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规定每次作业小组内每个人都要全部完成,由小组内学生轮流进行作业展示,作为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使课堂教学无形中变成了学生技能竞赛的赛场,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之间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人都不愿意拖大家的后腿,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我们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建立学生学习交流群,将一些好的资源进行分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收获?还有存在那些问题?要如何去解决?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听我说”。
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多听学生的批评和建议,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更符合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教与学就能形成合力,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吴琳(1964.10),女,汉族,陕西铜川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平面设计。
论文作者:吴琳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较好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计算机论文; 《成功》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