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惯用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能够广泛的使用,还可以用来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思想。同时,汉语惯用语经历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其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惯用语以其本身的复杂性,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惯用语使用过程中的偏误类型及其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惯用语;偏误;对外汉语教学
一、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类型分析
由于惯用语本身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对于留学生来说要想准确地使用惯用语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关于惯用语的偏误类型,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语义方面的偏误
1. 语义偏离
指的是惯用语的意义与所要表达的客观对象不相符或是不完全合拍。例如:我今天又没做作业 ,老师一定会炒我的鱿鱼。句中的“炒鱿鱼”本来是指工作中辞退、解雇别人 ,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批评”或是“开除”。
2. 语义不明
指的是惯用语在句中表意不明确 ,不知要表达何种意义 ,令人费解。例如:今天下了课就去看电影 ,可是碰了钉子。以上例句所要表达的意义不明确 ,看电影碰钉子 ,是没买到电影票呢 ,还是约好的人失约了呢 ? 不得而知。
3. 语义矛盾
指的是表义明确 ,但句子中前后矛盾。例如:幸亏你提醒 ,我才没犯这样的错误 ,你真是放了马后炮。句中“放马后炮”指事情发生了才说 ,与前半句“你提醒了我”不一致。
4. 褒贬义混淆
例如:这么一会儿你就修好了 ,你真有半瓶醋。以上例句想表达赞美、夸奖之义 ,可是“半瓶醋”含有讽刺、挖苦之义 ,用在此处不合适。
(二) 结构方面的偏误
惯用语的结构比较固定 ,虽然一些惯用语可以拆开 ,插入别的成分 ,比如“敲警钟”可以说成“敲响警钟”、“拿手戏”可以说成“拿手好戏”,但是并不是每条惯用语都可以任意增减成分的。
1、误加
例如:开了一夜夜车使我很疲惫。怕什么,你肯定能通过这次考试的,我敢打一张保票。
2、遗漏
例如:吃锅饭的思想造成了生产上的很多浪费。他总是替人背锅。
3、语序颠倒
例如:他太不靠谱了,经常嘴皮子耍。他们谁都不服谁,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三)语用方面的偏误
惯用语口语色彩浓厚,多用于日常谈话,因此使用惯用语时必须注意场合。例如:这次考试我居然得了第一名,真有两下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本书我买后悔了,吃了后悔药。
二、惯用语教学策略
惯用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所在,来源于老百姓生活的喜闻乐见,集生动趣味活跃为一身,内部蕴含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涵。但在实践中的对外汉语教学环节上,目前的重视度和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都没能将惯用语的潜能进行有效开发。很多留学生对惯用语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他们也希望在有限的汉语课堂上学到无限的中华文化和知识。
(一)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惯用语
在平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口语和听力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引入惯用语,增加汉语语言的表现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实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惯用语,多练惯用语,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惯用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比如,教学中遇到 “故意找茬儿”时,应有意识地引入惯用语 “鸡蛋里挑骨头”。
(二)教材编写应遵循一定的规则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留学生的偏误分析,制定一套系统性、条理性的教材。首先,惯用语的说明部分应该细化,针对性要强,要注意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让留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惯用语。其次,要注重练习的设计,配合惯用语说明部分,要形式多样化,同时应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可以设置一定的语境,让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训练等。
(三)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对待偏误
点拨式教学法的基本要点是 “就事论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偏误不要“有错必纠”。偏误分析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而认知心理学认为,第二几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创造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 学习者有意识地对他所使用的目的语形式作出假设,然后去试验,发现偏误后作修正,然后再试验,再找出偏误,再修正。这样循环往复,其中介语系统就会不断接近目的语的标准形式。因此,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产生偏误是难免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现偏误,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
(四)开展惯用语情景语境教学
词汇的语意是孤立抽象的,只有在特定的情境语境中才具有特定的意义。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所以如果只是强调语义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像惯用语这种口语性很强的词汇形式,它的独特魅力是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体现出来的,过分的强调语义的理解就成了纸上谈兵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惯用语的教学和一定的情景语境联系起来,只有在合适的语境中才能让学习者掌握惯用语的真实含义和准确用法,在正确的情景引导下,才有利于学生的习得。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遣词造句的方式进行练习和应用,老师还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尽量的用惯用语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社会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五)培养学生对惯用语文化的兴趣
鼓励和培养学习者对惯用语文化的探索精神,把惯用语文化学习和中国文化学习相结合起来,达到相得益彰的功效,将略显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和妙趣横生的文化学习联系在一起,讲解语言的同时,增加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不应忘记对文化知识的导入 ,了解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知识对惯用语的理解及把握都是很重要的。
三、小结
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惯用语学习的难度确实不可小视。笔者认为,我们提倡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惯用语教学 ,但并不应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使用惯用语 ,更不希望去刻意地说惯用语。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发现 ,有的学生为了炫耀 ,与人交谈时不断地使用惯用语 ,不但没达到形象化的目的 ,反而连最基本的意义也没表达清楚。但是纵观全文 ,也可以看出 ,掌握一定的惯用语 ,并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 ,是很必要也很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石兆春,女,拉祜族,云南临沧人,云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论文作者:石兆春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惯用语论文; 汉语论文; 语义论文; 语境论文; 教学中论文; 文化论文; 对外汉语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