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忽视被光环罩着的“优等生”论文_唐士校

请别忽视被光环罩着的“优等生”论文_唐士校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姜家镇中心小学 311722

众所周知,打扫卫生时,旮旯儿打扫既困难,又极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卫生死角,可我也惊奇地发现: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教育人群——品德教育中的死角。

案例一:

那年我在鲍家完小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向全国残疾儿童献爱心活动。全校少先队员以班级为单位纷纷行动起来,把自己省下来的红包:1元、2元、5元不等地捐献出来。我在全校六个班级收集时,四年级的中队长方明明报告说:“我们中队少先队员共捐献120元,可今天中午时少了100元钱”。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消息,我和四年级的班主任都急了,马上向中队长了解原因。方明明告知:他把这些筹集起来的钱放在文具盒里,而文具盒放在抽屉里,钱是课间丢失的。我们向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毫无结果。因此四年级班丢失100元钱之事成了当时鲍家完小的悬案。

时间过了两个多月,学校开始午睡。一天午睡下课,四年级的章小华向班主任报告说:“他外祖母给他的5元钱被偷了。”班中再三出现金钱失窃情况,班主任对几个重点怀疑对象进行了搜索性调查,仍然毫无结果,所幸的是那天放学回家,章小华发现了自己失窃的钱——班长(副中队长)正拿着那5元钱买冰棒棒吃,他当时没有声张,而是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外祖母。第二天,章小华的外祖母到学校来诉说此事,我们学校老师都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四年级的班长是本班的学习尖子,上课思维十分活跃,对学习中的问题常带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作业字迹清楚工整,平时班级工作不甘落后,以身作则,对同学的态度亲热和气,对老师见面就行礼问好,是我校公认的“优等生”。这样一个“优等生”,怎么会做这种事呢?是不是章小华自己丢了5元钱,心中急昏了,看见别人拿着5元钱就认定是自己的钱呢?校长和四年级的班主任带着这个疑问把这个班长叫到了办公室。开始,这个班长拒不承认,后经再三教育,他才说他是趁章小华睡着时,从他上衣口袋中拿出来的,章小华上午把这5元钱拿出来给很多同学看过。章小华的钱果然是他偷的,这已毋庸置疑了,那么,上次班中献爱心的钱呢?经再三追问,得知,前两个月献爱心的100元钱和以前班中学生两次失窃的钱都是他的杰作。

这件事,当时在我校无疑是个超重型的原子弹爆炸,把我们的传统意识炸得粉碎。的确,我们老师平时在教育过程中,坏事总是有意无意地把目光定位在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易出这样那样小毛病的学生身上,似乎品德教育课完全是针对这些学生开设的,在老师意识当中,学习好、听话的学生就是品质好的学生。如果不是章小华发现此事,班中即使出现一二再,再而三的失窃案,弄过来,查过去,也怀疑不到这样的学生身上,被冤枉的只能是班上的那几个平时易出小毛病的“捣蛋鬼”了,理所当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已坏,纵然是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这个四年级的班长还是小学生,道德尚未形成,但倘若没有发现他背后的这一不良行为,就谈不上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许他的这恶劣行为会养成习惯,将来对社会危害可就大了,不是吗?他会令人防不胜防啊!

案例二:

几位教师坐在一起聊天,如果聊起师生之情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目前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尽管你真诚待他,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才,可将来很大一部分还是不理睬你,瞧不起你,倒是那些目前学习不怎么样的,你现在虽然对他们很严厉,但将来他们还是把你当老师看呢!”“我们应当把爱心转移在目前学习后进的学生身上,章老师当时对姜某某那么好,视如自己的子女,现在姜某某当干部了,我发现见了章老师连招呼也不打一个,视如陌生人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呢?我对教师们的议论陷入了沉思:不错,的确有这种情况,但细细追究起来,责任还是要我们教师自己负。下面我就以我村中的两个不同的家庭教育得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子女来说明吧。

我村是一个近二百户人家的村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唐晓云,他养了五个女儿三个儿子,他平时对待子女个个严厉(我和他家的二郎年纪相仿,两家又挨得近),他们小时候,白天读书,放学回家不去砍柴就须去拔一背篓猪草,才有晚饭吃。子女做的事情,只要稍微差一点就要挨批评,对子女的严厉,别说本村有名,就是上下几个村庄也出了名。现在这八个子女个个能干,而且对父母的孝顺也在上下几个村出了名。张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对待女儿还严厉,对儿子,则视作“小王子”,儿子想要什么,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依从,百般地呵护他。我记得至少有六次为了因自己的儿子打别的孩子反而被人打的事而亲自去打别的孩子,引起两家大争斗的事。他这样教育儿子,在我们附近的几个村庄也出了名,可现在,这儿子已成了他的“父亲”了,一有不如意就发难父母,轻则骂,重则打,家庭的吵闹从不间断。古时有句话概括了这种情况,那就是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

我们很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常以分画线,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可以造就的,“后进生”,将来不怎么样的两部分。对待“优等生”,就把他们当做明珠,当作希望,宠着他们,他们出了点小毛病,往往不去追究,而是迁就过去,更不用说去观察他们身后隐藏着的不道德的因素了。有的甚至在评三好学生时,也抛出分数唯是,以偏盖全,不去全面衡量,使学生产生只要学习好,就是品德好的错误意识。其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当的口头禅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学生解决问题时,老师不是说“你真努力”或“你真肯动脑筋”,而往往是说“你真聪明”。这样,也会使学生潜意识中产生我学习成绩好,是我自己脑瓜子聪明,并不是你老师教育的好,并由此滋生傲慢,傲慢长成习惯,当年的老师当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案例三:

我平时留意过,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心理也很脆弱,因为他们平时一直处在“满足”的花环中,学习的成功,老师的称赞,同学的羡慕,都会使他们自我陶醉着。他们不知挫折,一但碰到,心理就接受不了,从而做出种种傻事。

最近,一条某实验中学一学生“强强”(化名)领成绩单后回家跳楼身亡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激烈讨论。事情的原委是他的期中考试排名从全年级290名落到了600名。强强的父亲说,平时强强成绩优秀,品格端正,也没什么异常反应,偏偏领完成绩单就发生了悲剧。

这或许要追溯到,他从小备受家人宠爱,上小学时备受老师的宠爱有关。据调查,强强上学后,每次考试都考前三名,捧回的奖状贴满墙壁,亲朋好友无不羡慕强强父母有这样的好儿子。他就一直罩在被人羡慕、称赞的光环之中。可是等到强强上了重点中学,特别是进入传说的“火箭班”,他便失去了原来的优越感。课堂上,强强回答不出问题时,发现其他同学都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老师也更关注其他学生,而不再表扬他;开学后选班干部,强强也落选了……

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非常沮丧。在这次期中考试后,强强无法接受自己成绩下滑的事实,又害怕面对父母,竟选择了跳楼轻生……

可见,成绩优秀的孩子有着更强烈的自尊心,害怕失败,有一句俗语便是“习惯了优秀,就无法接受平庸。”这形象地说明了,如果孩子越是活在褒扬和成功里,他们对挫折的接受度就越低。曾经就有一位学生写日记袒露心声:“每次老师在讲台上念大家的考试分数,我就害怕得手心发抖。如果我没考100分,所有人都会……”

是的,对于所谓的“差生”来说,他们所有的问题都是呈现出来的,反而让大人容易处理;而对于那些省心的、优秀的学生,他们往往把真实的情绪隐含在内心世界里,选择展现最阳光的一面,心理很脆弱。所以,这些孩子也更加要关注,从小要予以挫折性教育,否则,他们会对人生的认识理解不当,要么不出事,要出事就是大事,造无法挽回的错误,这也印证了大风大浪能锻炼人的俗语。

知识是培养品德的重要基础,但从上面的事例也足够说明“知识即美德”的论断是有片面性的,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美德。教育要着眼于每个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它将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树立全体观念,既要关心和大力帮助学习落后、易出小毛病的后进生,也千万不要忽视为被学习成绩蒙盖着的优等生,打好将来走上社会做人的基础。

论文作者:唐士校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请别忽视被光环罩着的“优等生”论文_唐士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