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微 广西大学
【摘 要】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肩负着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承担着实现企业价值、员工价值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最大化的历史任务。国有资产总量巨大,是国有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国有资本管理战略,是提高国资运营效率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国有有资产管理依然在监督、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监管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因此,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弊端,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资产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国有企业,完善资产管理,资产闲置
一、引言
国有资产作为公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尤其是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使得国有资产得到了规模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手段日趋成熟,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彰显,尤其是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推动社会改革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滞后,管理意识的弱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资产效益低下、经济基础被侵蚀等问题相续出现,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也拖了国有资产改革的后腿。因此,正视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从多方面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维护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是势在必行。
二、浅谈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完全落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国企改革走向纵深,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尤其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中的地位得到确立,作用得到发挥。但从现实情况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需要加快健全。企业战略规划形同虚设,“人治”管理没有得到彻底扭转,企业的发展战略难以确保延续性和有效实施。部分国有企业经营以及管理方式落后,层级复杂,决策效率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落地难,经营方式跟不上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个别国有企业市场敏感性不强及甄别能力偏弱,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企图短期内实现资产的利益最大化,结果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使其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大。有的国有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转型,企业运营效率低,致使经营成本过高,造成资金浪费。
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薄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的发展壮大,监管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未完全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且未完全考虑企业功能定位、经营能力、发展阶段及自主管理成效等,致使某些事项仍存在国家出资人代表机构与国家出资企业之间权责边界模糊的现象,国有资产监管仍存在实施手段不够精准、监管适度性尺度拿捏不准、监管关系双方职责不清的情形。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国资国企监管,还一定程度停留在管人、管事、管资产阶段,推动监管职能向管资本转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法人治理结构基本搭建、初步形成,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也逐渐建立、接轨,但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够健全,推进企业与市场接轨还不够,考核的科学性和监管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在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效率、效益提升不够明显的问题,在国企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交叉的背景下,企业管理人员求稳怕乱,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有待进一步重视提升。三是监管主体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国有企业依然采取任命制,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对责、权、利的界定存在模糊,给资金监管带来困难。
3、国企自主经营能力偏弱
国企改革多年来,已基本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运行,行政干预已基本退出,国有企业普遍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形成了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企关系和国家管理国有企业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具有了与其他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能力,总体实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容和共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在资源的分配上还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国企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企的政治定位决定了其在目前情况下不能完全市场化,无法完全参与市场竞争,大多企业依然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寡头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对于培育自主经营能力形成牵制;另一方面虽然国有企业的定位相对明确,主业与副业功能清晰。虽然近年来主要经营指标平稳增长,但都是在较低基数上的增长,国有企业主业板块的扩张、延伸不充分,特别是在企业自主经营领域,创新不足、机制不活、效益不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成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建立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加快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针对一些董事会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建议执行政企完全分离,即董事长由出资人委派,保证国有控股;经理层实现市场化选聘,引入科学管理,激发经理层活力。就董事层而言,加强董事会和董事队伍建设,提高外部董事比例,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可以考虑扩大中央企业董事会授权试点范围,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确保权利放得下、接得住、运行好。就经理层而言,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一方面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另一方面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多层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打造企业家、专职董事与监事队伍。实行市场化薪酬体系,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2、加强监督管理,提升监管水平。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着力推进监管职责由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增强企业活力、提升经营效益上来。强化分类考核,突出绩效考核,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尤其要加大财政贡献、经营效益等方面的考核权重,进一步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好纪委监督与内部审计职能,加强风险监控,强化企业经营风险预防,加大防控风险力度,通过效能监察,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通过内部审计,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物资采购等控制,增强有效管控运营风险的能力。落实制度要求,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规定,进一步摸清资产家底,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确保按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国有资产现状及管理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投入型转向效率型,形成内生增长动力。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增长动力的困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国有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内生增长模式的关键。当前,国有企业生存、竞争、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后顾之忧,使其轻装上阵,增强其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新一轮国企改革需抓住全球经济放缓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期,应对来自国际的激烈竞争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以产能转换为切入点,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来引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4、加强资产利用,减少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顺利运行的物质基础。由于国有企业的快速扩张、机械的更新换代频率加快,但因为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大量国有资产出现闲置。要想减少资产流失,就要针对国有闲置资产进行处理以及再利用。(1)首先领导者要加强闲置资产管理意识,资产之所以被闲置、被浪费,主要是无人管理。减少闲置资产地浪费就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真正落实到管理部门。可建立专门处理闲置资产的处理机构,设立相应的处理规章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可大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2)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进行盘活,扩宽再利用渠道,增加闲置资产盘活的有效途径。可通过开展业务租赁,让国有企业中淘汰的设备可进入市场进行改造,再次投入生产;实行相应的承包制度,将机器外包或者承包给个人,减少企业的投入;拍卖市场进行拍卖,减少闲置资产的损失,以此来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等(3)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国有企业由于新机器替换旧机器,很少去考虑旧机器的可再用价值,多数旧机器并没有达到废旧的地步,依旧可以再度进行使用。国有企业内部公司之间可以相互调剂、相互调进拨;这样既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购进新机器的资金,也可以实现资源地再度利用。
参考文献:
(一)陈颜霞.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 经贸实践, 2018.
(二)王东琼.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1994(3):68-70.
(三)何继霞.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 时代金融, 2018, 709(27):105-106.
(四)罗勇铭.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 中国总会计师, 2017(2):89-91.
(五)改革开放40年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与展望 刘戒骄、徐孝新?[J] 财经问题研究,2018
论文作者:肖志微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国有企业论文; 国有资产论文; 资产论文; 企业论文; 董事会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市场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