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透视论文,高中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针对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课程2000,从1995年初步提上议程,到2000年9月正式全面推行,再到今天,已经先后经历了五年的酝酿期和一年半的实施期。伴随着课程2000,无论是在酝酿期还是在实施期间,英国教育界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5年,迪林爵士应教育与就业部之邀对如何提高现有教育之标准,尤其是提高16-19岁阶段教育的证书标准进行调查,并给国务大臣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后,英国政府于1996年3月发表《16-19岁教育证书评论》,强调通过建立一贯制的证书体系来提高高中的教育质量。1997年的教育行动方案第24款授权资格与课程局建立现有证书的评价标准,即寻找适合于新政府教育主张的相关证书制的统一评价标准。此后,政府又发表了咨询报告《标准保证》与《拥有成功的资格》,前者旨在通过保证证书制的高标准来保证高中教育的质量,后者则重在使高中生的学习计划具有宽广性和灵活性。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1999年政府再次委托资格与课程局、威尔士资格课程与评价局、北爱尔兰课程考试及评价委员会通力合作,在提高教育标准的立足点上将前期的工作变为在整个英国推行的新课程。经过一段时期的试行,英国政府于2000年9月正式在整个英国推行新的课程。
新课程改革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寻找普高“质量”与“平等”之间的制衡点。资格与课程局在课程2000指导书中提出了四个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使学生在课程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职业课程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发展学生的关键技能;使学生能够参与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活动。由此可见,贯彻了平等理念的新课程注重了选择性,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追求每一个学生的适合于自身的成功。在追求平等的同时,保证高质量亦是新课程的目的之一,它通过设立了高级拓展证书以及给予学校学生科目选择建议促进此目的之达成(注:Qualification andcurriculum authority.Report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firstyear of Curriculum 2000,[M],February 2001,Britain.: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2)课程结构——将职业与普通课程融合入普高课程新体系。这次改革以新的职业教育证书部分代替了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原有的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是完全按照就业及社会分工的领域来组织课程的,主要开设科学、工程、制造、建筑、土地与环境、商业、健康与护理、零售与配送、休闲与旅游、旅馆与餐饮、表演艺术与娱乐。新的职业教育证书有高级、高级补充、双重授予三个水平,分为十二个单元,高中生完成三个单元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课程校外考试,相当于完成六个单元的VCE课程考试;完整完成六个单元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课程校外考试,则相当于完成十二单元的职业教育证书课程考试。(3)改革进程中的保障因素——建构良性的反馈体系,形成逐级反馈机制。(4)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推动因素——政府、地方教育机构、学校以及大学之间的良性互动。玛丁·哈瑞斯在资格与课程局的文件《课程实施》中提出:“很明显,如果要使课程改革走的更远,必须有高等教育的紧密合作。大学必须参与分析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各种争论,以指明课程改革的走向”。除此之外,资格与课程局还在其网站增加了大学的相关链接,通过各种渠道探知大学真正需求,以使新课程与大学紧密联系。
教育改革者的主观构想能否在实际改革中得以实现,是改革进程中的最大问题。如果把改革初步构想比做是一条船的话,那么改革的进程就如这条船行驶在布满暗礁的航道上,能否顺利到达理想中的彼岸实为未知。英国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在“第三条道路”政策框架下得以进行的,其所禀持的宽广、灵活、选择,以及为此所进行的课程局部革新在现实中并未取得预期的响应与效果。可以说,目前英国的高中课程改革在许多层面遇到了挑战。
困境之一:改革的视角与广度——提供整体课程抑或简单菜单课程。课程2000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比较宽容的、自愿型的课程改革,其目的是为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提供一种课程框架。因此,在这种非强制性的环境中,不同类型的高中(如独立第六学级与第三级学院)对课程精髓的领会与把握,存在诸多偏差。不同的学校往往会考虑眼前的利益而曲解或抵制改革。其中,就新课程的整体性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程2000是一种整合的完整的新课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一种菜单式的课程提供。课程改革观的相异不利于使改革参与者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力量的分散使得课程改革一开始就置于一种不利的位置。
困境之二:班级的扩大与教学时间的减少。从资格与课程局、大学与学院入学服务中心的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新课程的推行使得教学时间减少了(注: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Report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first year of Curriculum 2000.[J]28March 2002,http://www.qca.org.uk/framework/curriculum2000.)。如普通教育证书的高级及高级补充级别科目的教学时间分别从每门每周5小时减少到4小时、从每门4小时70分钟减少到4小时60分钟。
困境之三:教育资源配套问题。课程2000的推行给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规划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新的高级教育证书的引入,使得很多普高教育机构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它们必须在现有的教育框架下,提供更宽广的学生自选教学计划及学生的课外、社区丰富性活动,旧有的体系与更新的内容不断呈现出不相容的迹象,从而导致教育资源调剂运作的捉襟见肘。大学与学院入学服务中心对1145所普高教育机构的调查表明,其中70.2%的调查对象认为现有的教育资源框架对他们接受及运作新课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这一数据表现在综合学校上更是高达78.8%(注: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s review of curriculum 2000-report on phase two.[J]15January 2002,http://www.qca.org.uk/currculum2000.)。
困境之四: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2001年6月,资格与课程局在其网站发布《课程2000指导书》与《新资格说明》,回答了第一阶段调查中出现的六个问题:从2001年9月开始将出现哪些调整?学生应该选择多少门课程?为何设置如此多的考试?大学期望高中有哪些改革?到底什么是关键技能?是不是新课程中有比考试对学生的生活更为重要的东西?(注: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Curriculum 2000 review-DAVID HARGREAVES' recommendations for immediate action 21.[J]21 June 2001,http://www.qca.org.uk/news/release.)
英国应对目前困境采取了以下主要对策:
进一步改革考试与评价领域。2001年9月,资格与课程局宣布对高级补充级别课程的考试安排作出调整:从2002年夏开始,80%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补充级别课程将遵循两个原则:每门课考试时间不得超过3个小时;每一单元的考试时间将为15分钟的倍数。考试时间进行调整的科目有:会计学、法语、旁遮普语、阿拉伯语、普通学习、操作学习、考古学、德语、波斯语、政治、哲学、艺术与设计、现代希腊语、古希腊语、体育、物理、生物学、化学、古吉拉特语、波兰语、汉语、圣经希伯来语、葡萄牙语、交流研究、现代希伯来语、心理学、计算机、历史、俄语、批判性思维、艺术史、公众科学、舞蹈、家政、理解、设计与技术、人类生物学、社会学、戏剧、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社会政策学、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经济学与商业研究、日语、土耳其语、电子学、拉丁语、乌尔都语、英国文学、媒体研究、威尔士语、欧洲研究、音乐、威尔士第二语言、电影研究、音乐技巧、国际发展。考试时间不作调整的科目有:古代史、英语、法律、商业研究、英国作品、数学、市民课、环境科学、宗教研究、古典文化学、地理学、科学、经济学、地质学、应用数学。
增加新的教育投入。教育与技能部主管莫瑞斯于2002年7月15日在本部网站上阐述了其下一步的改革宏图:(1)英格兰的教育投资在以后三年中将以6%的速度递增,从2002-2003年的450亿英镑增加到2005-2006年的578亿英镑。(2)到2005-2006年,教育投资将由目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上升到5.6%(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employment.Record spending will deliver world class educationsystem:Morris pledges every penny will be spent on reform.[J]15 July 2002,http://www.defs.newscentre.)。莫瑞斯尤其提到要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改革中等教育(包括高中)上去,这一大的资金注入举措将进一步掀起英国教育改革的狂潮。
变革普通高中的结构。英国目前在高中教育这一领域并非仅仅进行单纯的课程改革探索,在教育结构的重新规划上也正在进行研究。教育与技能部于2001年6月26日在部门的网站上发布今后的教育改革构想时提出:英国教育需要在14-19岁学生之间有连贯的整合的教育,改变以往学生在16岁以后就走向社会就业,他们需要基本的学术与职业知识。不久将试行以下措施:制定新的中等普通教育职业证书,从2002年起将投资3800万英镑用于与工作相关的40000个计划(针对14至16岁的学生)。将16岁以后的教育进行集中,使之在一个独立的教育实体下学习。在未来的三年中,将投资1.8亿英镑用于加强和扩展基于工作的培训,试行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QCA must reform to meet key challenges.[J] 17 June 2002,http://www.defs.org.uk/newscentre.)。
英国普通高中改革的启示是深刻的。
变则通——改革结果反馈。2002年8月15日,英国教育大臣史蒂芬·特威格在教育与技能部网站,以《课程2000:更高之标准、更宽广之选择》为题,呼吁教育工作者、教育利害关系者,要称赞而非贬低新课程中的高级及高级补充级别证书的引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效果。他认为,政府所倡导的新的证书级别已经实现了其预期的两个主要目标:提高教育标准和拓展学生的选择面。今年高中教育在新课程框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1)有100万学生通过了高级补充级别考试(数学包含在内),这比上年增长25.3%。(2)参加高级级别考试的学生通过率从去年的89.8%提高到今年的94.3%。(3)高级级别考试成绩中的A等由去年的2.1%上升到今年的20.7%。(4)新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级别(六单元制课程)的通过率为78.7%,比往年有所提高。(5)有7000学生选择高级拓展证书课程,其中有16.8%的学生获得优秀,31.1%的学生获得良好(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New transformationprogram to raise standards in further education and trianing.[J]19 June 2002,http://www.defs.org.uk/newscentre.)。面对目前的成绩,史蒂芬·特威格说“我们不应该对目前的成绩过于满意,但是我们很高兴地看见由于新课程的引入,学生在学习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与努力,而且他们也得到了回报。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抱怨,但我们必须正视我们的标准的提高。诚然,我们还正在或将要面临诸多困难,可是我们必须清楚课程2000是切实可行的,学生们成绩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
视界融合——课程正确推行的保障。对于新课程,居于改革上层的教育官员与处于下层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分析视角是不同的。前者主要以一种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新课程所传达的理念是否符合教育的发展,而后者则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讨理念如何变为学校的教学实际。视角的不同、努力方向的相异,使得两者在对课程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在课程推行中,这种“差异”常常演化成“上所倡,下变通而行”,甚至是“上所倡,下不行”的局面,使改革走入死胡同(注:Qualificationand curriculum authority.Developing provision for Curriculum2000.[M]2000,Britain.: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在改革中,英国课程改革中所设置的灵活的中层承接机构,如各种标准制定局,就较好地融合了上层课程领导层与下层的实际课程实施层的视角,使得新课程的理念不至于在传递中丧失本色。
课程的灵活性与重选择——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英国2000年课程改革是自1988年教育法颁布以来课程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它对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是以前作为大学预科的文法学校第六学级,也在课程设置上作了大的变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新增了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愿望、抱负相关的技术类课程,向着宽广、灵活的课程设置发展(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curriculum 2000:higher standards and greater choice.[J]15 August 2002,http://www.defs.newscentre.)。
综观世界其他国家的课程改革,也可以发现注重课程的灵活性以及学生在选择中的自主性是改革的主要趋势。反观我国的课程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切忌一刀切,要让新课程在推行中带上各地的特色,形成百花争艳的喜人场景。这就必须在新课程有较大灵活性的前提下,处于改革下层的教育工作者得以运用自身智慧,对课程进行合适的再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