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亚君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亚君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丰盈道和平中学 高亚君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日益发展,只有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对初中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初中生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笔者立足初中语文教材基础内容,以多元化、个性化、全方位的教学课堂为宗旨,以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展开综合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活动 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培养 提升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授学生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着重培养初中生学会开拓与延伸知识的能力,需要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彻底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极力营造充满浪漫主义以及具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把初中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为此,语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师提升个人修养,营造民主性、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时代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师不能拘泥于陈旧的说教教育观,应该呼应社会文化需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开展民主化、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课堂。只有教学课堂具有民主性以及开放性,才能够让学生摆脱为了接近标准答案和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的学习形式,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文字的海洋中让思维自由翱翔、纵横驰骋,才能够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力,才能够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具有广度以及深度。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发展的空间,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基本要求。首先,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以及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倡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对待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当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时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巧妙引导。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问:《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以及托物言志的文章,文中描述了作者看花、忆花、思花的过程,作者在整个过程中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紫藤萝花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让学生上讲台发表阅读体会演讲,让学生不受教师课文讲解内容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体验阅读课文,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领悟和更深刻的感悟。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景,让语文情景带动学生的思维

(1)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语文情景

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说教式与填鸭式教学,整节课堂以教师作为主人翁和以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教学形式具有机械化、单一化、强制性等特点,课堂气氛沉寂,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创设情景教学能够让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情绪,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与感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设教学情景要求教师擅于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一种贴近生活的情景,可以通过设置悬疑或者是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用文字将学生带入一个有感情、有灵魂、有血有肉的语文世界里,让学生用心灵感受作者的欢乐与悲伤。只有教师擅于创设教学情景才能够带动学生自己创设教学情景,也即教师引用情景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感悟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创造性地重现作者当时的情感世界。创设教学情景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并且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广度与深度,从而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去看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锻炼以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用贴近生活情景以及设置问题情景导入

在《散步》一课的教学中,课时开始之前,教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然后导入:亲情,就是一家子围在一块儿吃顿饭;亲情,就是一家子一块儿聊聊天;亲情,就是一家子坐在一起看电视……文章通过“我”、母亲、妻子、儿子散步这件小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题?文章最后为什么母亲和儿子都不重,但是“我”和妻子却是走得稳稳的,仿佛背上的是“我们”的“整个世界”?通过贴近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教师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讨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里面浮现作者一家四口散步的情景。由于初中生年纪尚小要体会中年作者心中的责任感很难,因此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作者与妻子对母亲与儿子的爱与保护,教师就该给予赞赏性评价。通过用贴近生活情景以及设置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导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以及感悟,这不仅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使其发挥发散性思维去开拓创新,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三、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放飞思维

初中语文课文作者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都展现人物个性化的特征,学生理解课文相对比较费力。教师不应当拘泥于课堂这个狭小的教学空间,应当灵活地、及时地转变教育方式,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作者传递的思想本质。立足课文教材,延伸书本知识于具体教学活动中,如,角色扮演,让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去切身感受与想象,然后重新再现作者建构的世界,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变色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体会作者对里面人物语言、细节的刻画,进而让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去身临其境地体验文章的思想实质。对《变色龙》角色扮演后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明显提高,能够掌握文章的实质内容,能够体会文章传递的当时趋炎附势以及嫌贫爱富成风气的社会现实。角色扮演需要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去重现文字世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语文教师提升个人修养,营造民主性、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创设语文教学情景,让语文情景带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学会巧妙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放飞思维。只有针对性、开放性、全面性、多元性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莉.开拓创新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2011 ,(10) :63-65

〔2〕李俊霞.浅谈初中语文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J〕学周刊2015, (25) :50-51

论文作者:高亚君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亚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