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牧区饮水安全;解决办法;
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当前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一、我市农村牧区饮水安全现状
截至2018年底,我市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总供水能力15.12万吨/日,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356处,集中供水人口87.06万人,集中供水率达99%。在工程管护方面,通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饮水安全工程明确了产权责任人,落实了管护主体,跨村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属乡镇政府或旗县区水务局的下设的二级单位所有,管护主体为供水公司、乡镇政府或相关水利部门,供水水价按1-3.1元/吨征收;小型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属村集体所有,管护主体为受益村,负责工程的管理与维护,主要采取承包、用水户选举代表或村委会直接管理等形式,只收取一些电费,按人头每人每月1元~5元。
二、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问题
1.水量不足现象突显。受多年干旱天气影响及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各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机电井出水量减少甚至干枯,造成部分饮水安全工程水量不足;此外,由于农村庭院经济根深蒂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满足人畜饮水的基础上,还要用于灌溉庭院作物,加上夏季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地下水位本身会下降,导致部分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井在夏季农业灌溉期会出现水量不足的现象。
2.水质超标现象时有发生。我市后山地区为高氟地区,常年干旱,降雨量少,蒸发作用强烈,地下水径流滞缓,地下水排泄不畅,水交换条件差,氟易聚集;前山沿黄灌区饮用水源由于受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盐碱化等人为因素和地质结构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浅层地下水污染,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存在水质超标现象。
3.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各地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供水管网老化问题,部分90年代以前、90年代及2000年左右建成的工程,建设标准低,管材大多是聚乙烯管或铸铁管,“十二五”以后才陆续使用PVC或PE管,由于对管网的升级改造力度不足,老旧管网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管网老化严重,承压能力、过流能力变差,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爆管事故时有发生,甚至还会引发水质二次污染。而且,“十个全覆盖”期间,部分乡村道路完成了硬化改造,给维修、更换管道增大了难度和成本。
4.消毒设备运行不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而分散,建设标准低,特别是“十二五”之前的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未安装消毒设备,“十二五”之后的饮水安全工程有些尽管安装了消毒设备,但由于村民对水中的余氯不接受,而且使用消毒设备增加运行管理成本,导致消毒设备大多成为摆设,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5.管理力量薄弱。饮水安全工程(特别是小型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绝大部分管理人员是本地农民,仅负责按时通电放水,没有接受过供水专业培训,供水管理简单粗放。
6.供水价格偏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别是小型饮水安全工程)没有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各工程均自主定价,很难做到在不增加农牧民负担、引起农牧民抵触的情况下维系饮水安全工程的收支平衡,部分嘎查村、社区、居委会通过由集体负担全部或部分运行成本的方式来勉强维持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正常运行面临挑战。
7.水源地保护有待加强。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而分散,一般由村集体进行管理,仅有少数饮水安全工程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并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大多数工程未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或保护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解决办法建议
1.建立饮水安全责任体系。饮水安全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下一步我市将以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为契机,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督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并建立发改、财政、水利、环保、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在资金落实、监督评估、方案实施、检查监督、宣传教育等方面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2.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饮水安全。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资金,落实好市级配套资金,不断升级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饮水安全工程水量不足、管网老化、未安装消毒设备等问题,改善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状况;二是督促旗县落实饮水安全工程县级维修养护资金,对有问题的饮水安全工程及时开展维修养护,确保其良性运行;三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建立起农村安全饮水多元化供给体系。
3.分类解决水质超标问题。新建的小型单村供水工程要在综合考虑成本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好水源,进行远距离输水;已建成的单村供水工程优先采用单户水处理设备,督促达茂旗、固阳县实施好氟改水工程,确保2020年前氟超标问题全部解决;大型集中供水工程配套或完善大型水处理设备,推动规模化水厂升级改造。
4.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快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地理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标志。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拆除、损毁、破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加强水源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
5.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探索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于大型集中供水工程,水利部门、物价管理部门要深入调研,精心核算运行费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实行计量收费,健全水费管理制度,为工程良性运行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6.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督促各旗县区水利部门定期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工程中各种设备的正确操作方式,能处理简单的故障,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水平,为保证工程良性运行提供较高水平的人力支撑。
7.加强宣传引导。实现节约用水,须从以下方面强化:一是广泛宣传水资源的有限性,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标语、横幅、宣传画等通俗易懂的多种方式,在广泛宣传水的作用、水和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更要重点宣传水资源的紧缺状况,让人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节约用水必要性;二是按照计量收费,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干预。在不少农村,用水户采取的是按人头收费,即每人每月或每年上交一定的水费,便可随意用水,由此造成水的严重浪费,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安装水表计量收费,即便于收费,又便于管理;三是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如在农村推广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器、节水型洗衣机等,同时要求家庭生活用水尽量做到串联使用,实行一水多用。
近些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建立健全中,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应被提到发展的日程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真正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R].2017.
[2]刘建强,金丽,韩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2).
[3]程勇.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保障农民群众长期受益[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5).
论文作者:崔羽欧1,张晓婷2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饮水论文; 农村论文; 安全工程论文; 牧区论文; 工程论文; 管网论文; 水源地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