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创新一直是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活动效果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高度认可与肯定,也引起了我们对党建创新问题的思考。
一、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思党建创新中的实践认识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活动,更是以实践为途径,以群众满意为效果要求的党建工作的时代创新,从实践的视域分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党建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就会发现有些问题需要反思。一是生产实践中如何看待党的建设问题,即“是经济效益重要,还是思想认识重要”。在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时代条件变了,外部环境变了,工作内容变了,党员阶层来源构成也变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教育党的建设都有着与世界各政党以及自身的历史状态不同的问题,有着在理论上认识上都显著不同的内容,这些问题和内容都与实践紧密相连。二是基层工作中如何开展党的建设问题,即“实践观到底管多远,抓工作还是搞理论”。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哲学韵味的理论成果,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在党建问题上特别是在党建的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实践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不仅仅是对实践的一种误解,更是在实践中隐患很大的认识误区。对党的建设而言,具体工作的确属于实践范围,但工作与实践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实践的作用远远不是如何做好工作,而是如何理解整个党建的资源要素问题。三是如何理解党建工作的体系化 规范化问题,即“党建工作中到底是谁教育谁,谁建设谁”。在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固然可以也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结合岗位有针对性、创新性的解决问题,但矛盾特殊性层面的问题不能替代对普遍性的认识,全局性问题的影响和指导性理论的认识都意义重大党的建设是一个应该在全局上 在全党意义上规范严密的重大问题,是一个必须就规定动作及其效果有明确要求的重大问题,类似问题的思考只有在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等要素层面,才会找到答案。
二、从党的群众观的认识理解党建创新中的实践思维
在党建工作中,实践思维和党的群众观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离开群众谈实践思维就失去了实践的主题要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也曾深刻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已经成为共产党重要的执政理念,伴随着党的理论自觉和执政成熟,近年来党对群众观认识的发展进程深刻反应出实践思维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
面对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的发展,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党对群众观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理论创新问题上,突出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及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勇气的来源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党建创新中的实践思维可以概括为围绕群众的三个方面:第一,党建创新中的群众观与实践的主体思维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党建创新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素,党的建设固然是党对党员个体干部队伍各级组织等对象层面展开的工作内容,但党的建设所需要的主体支持却不仅仅限于党的内部,而是要将视野始终放在全党全社会的宏观层面,放在各行各业从事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人民群众群众在党建工作中的地位不仅仅是监督者、参与者 评判者,更是党建工作发展和创新所依托的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主体,离开群众,党的建设就失去了群众基础。第二,党建创新中的群众观与实践的价值思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内在的包含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真理始终反映着实践的价值指向,维护群众利益服务群众需要是党在群众观问题上的真理性认识,也是党得到群众衷心拥护的价值基础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第三,党建创新中的群众观与实践的目标思维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鲜明的体现着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目标意图。因此,离开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发展,就失去了一切发展的目标意义。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就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实践的目标追求党的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与实践之间有着主体层面的要素联系,同时更深刻体现着目标层面的观念一致。因此,党的建设离不开群众路线,党的发展更不能背离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良好效果 赢得的广泛好评根源就在于明确了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思维。
三、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握党建创新的实践走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的新议题 新举措,其战略意义还在于活动体现了党建创新的实践走向,具体包括围绕实践产生的理论基础、现状表现、群众需要、社会动员对象行为、组织资源等六个维度实践走向的六个维度是内在统一的整体,理论基础维度体现的是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现状问题维度则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群众需要维度反映的是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社会动员维度是党建创新的社会基础。党建对象与组织资源维度反映的则是广大党员的个体实践和组织实践。以上体现的是党建创新从理论到现实、从执政党到全社会、从党员个体到组织系统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实践走向。
在党建工作的实践系统中,如果党员干部是主体党员干部又是客体,那么,谁教育谁的问题就会显得十分尖锐。实质上,这个问题并不存在,而是我们在分析实践要素的时候缺失了组织视野,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复合型的,包括党员干部的个人主体,也包括各级党组织构成的组织主体,党员服从组织,组织主体是主体构成的主要力量。客体认识则刚好相反,党的建设客体是各级组织,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级组织的建设都会最终落实到组织内每一名党员的认识提高。所以,谁教育谁是一个貌似犀利前提错误要素缺失的假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入手,以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参与者,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 各级党委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上述要求体现了党建创新中的组织力量,体现了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系统要素和科学性、规范性的深刻认识,也从组织资源的高度清晰解答和实际践行了党要管党的问题。
八五二农场党委组织部 干事
论文作者:王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群众论文; 党建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主体论文; 组织论文; 群众路线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