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策略与高中生物学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高中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施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因此,教师要掌握有效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与学生的生物学学习
生物学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与生活密切相连。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生物学学习方式主要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多向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实验操作的机会。生物课题学习活动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形式。生物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与技能、生物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生物学活动经验。
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参与”。有效教学不是指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老师怎样引导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生物学角度讲,教师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这种方法远比语言表达更加充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同时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地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来讲,多媒体的使用有些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能用的都用上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课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具有表现与展示的功能,带有作秀的成分,或只适合于少数课例,若普遍地应用,教师难以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指时间与精力)。如果运用现成的课件,则其运用的针对性必然要打折扣。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落实了。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生理过程的教学,如果教师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教师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
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
关注学生。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处理好教材,要驾驭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提高思维密度。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讲,主要有看、听、写、讲和实验操作等几种形式,通过测试表明:看和听的思维效率最低,写和讲的思维效率较高。因此,提高教学效率,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传输的信息综合分析,形成概念,提高思维的密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的质量,主要是由教师的课堂提问所决定的。教师应尽量少提诸如对不对、是与否或阐述某某概念、什么过程等判别性、叙述性问题,多提些述理性和扩散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所追求的目标是讲清道理,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积极思维的质量,也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但关键是怎样的讲授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讲的重点不在概念本身的知识性和记忆性的内容,而在于引入理解、掌握和应用概念的思维过程。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讲的重点也从解法转为分析,即显示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却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评价一节课要有三个“看”:看学生的投入,也就是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了,看学生的思考过程,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教师要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关注发展。新课程标准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领域。第一,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基本学力是指学习的能力。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的载体。第二,个性与品德。是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人。第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关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生物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主动活动自主构建自己对生物学知识理解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单单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很重要。
有效教学的策略
组织策略。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要以各种适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生机盎然。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并肯定其探索精神。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者。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学目标,并具有一定的弹性;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把老师对课堂的管理变成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的习惯。
备课策略。课程标准明确强调生物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应着眼于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生物学学习活动。因此,备课要考虑怎样组织活动,要从重点考虑怎样讲过渡到更多地考虑怎样组织活动上。认真研究教案。备课时尽可能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抓好“三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果的关键。
上课策略。包括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构建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策略等。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怎样讲,另一个是怎样问,即讲授策略和提问策略。
讲授策略。概括起来就是讲授要“精、准、活、趣”。提倡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讲授做到“精、准、活、趣”,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笔者在学校进行教学诊断时,听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课,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学生回顾生长素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说明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教师展示植物根向地性、茎背地性的简图,学生尝试解释原因,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了碰撞并对生长素的促进生长提出质疑,教师展示“问题探讨”中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关系”曲线图,讨论其中蕴含的信息,师生共同小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堂练习:解释植物“顶端优势”现象,并举例说明它的应用,师: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少,提取困难,并提出生长素类似物的概念及作用。课件展示:生长素类似物2,4-D促进黄瓜幼苗生根图并提出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探究活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本节课对植物激素的调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活,效果好。
提问策略:问点准确,难度适宜,问机得当,问法灵活,课堂上怎样提问实际上反映了怎样引导的过程。
如必修1《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课堂互动。
1.什么是ATP,ATP的分子结构有何特点?
2.ATP中的能量是如何被释放的?据科学表明,普遍存在于细胞的ATP含量很少,但很稳定,为什么?
3.这个反应可逆吗,为什么?
4.为什么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课堂教学应该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以上所谈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平时在教学中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教育目标;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