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辉[1]2000年在《平顶山市干线公路网改造与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据平顶山市公路网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评价结果,通过对干线公路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对未来社会经济及公路交通量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干线公路网改造与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等级结构优化和布局优化。同时运用路段迫切度的概念,对干线公路网的待建路段进行排序,排出了各个规划期的公路建设项目序列,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评价,评述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政策性建议与措施。
李玉梅[2]2006年在《河南省农村公路网规划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论文介绍了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分析了河南省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和交通运输发展概况。总结出河南省公路网以及农村公路网的发展历史,并用道路特征、交通特征和服务特征、通达状况等指标对农村公路网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河南省公路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通达深度仍然较低、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质量差、布局发展不均衡、养护管理力度较低、养护队伍不稳定的结论,并对其进行了经济适应性分析。 农村公路不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经济的空间分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论文通过对农村公路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对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进而预测了河南省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前景。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采用国土系数法、综合系数法、人口经济密度法、连通度法对河南省公路网总规模进行了预测,并通过对河南省公路网通车里程的预测,得到河南省县乡道和村道的公路网规模,进而预测了河南省各市的县乡道和村道的规模,同时对河南省县乡道和村道公路网的等级结构进行了预测。为了验证公路网规模的合理性,本论文对农村公路网规划进行了技术和社会评价。
刘敏[3]2016年在《高速公路建设对河南省城镇化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城市空间扩大了近三倍,城镇化率超过了50%,超过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且差异明显、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弱等问题亟待解决。城镇化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综合实力。河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积极推进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不足和消除市场壁垒,更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在目前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城镇化的发展能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强大的增长动力,有效的促进河南省三化协调,保障社会经济等全面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的一种常见状态。区域差异表现为城镇化结构差异,反映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差异。提高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有利于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在全国发展中比较缓慢,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城镇化结构的区域不均衡,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是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交通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东部沿海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其交通网络发达,高速公路修建较早且里程较长、密度较高;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区域,其交通条件一般较为落后,高速公路拥有量相对少,因此,高速公路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提高之间有着正相关的关系。高速公路分布不均衡造成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也就形成河南城镇化结构不均衡。因此,对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在全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发挥好高速公路的先导性和基础性服务的作用,为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做好保障。城镇化结构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影响城镇化结构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在河南省以陆路交通为主的城镇体系中,高速公路已成为影响城镇化结构变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河南省的18个地级城市为基本的研究单元,利用空间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结构进行定量研究。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概括了城镇化结构的内涵、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接着从分析城镇化结构的构成入手,梳理出城镇化结构演化的历程、现状和特征,然后对城镇化结构的核心——人口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两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人口规模结构分析从农村人口迁移开始,通过计算18个地级市首位度,揭示河南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城镇空间结构主要用断裂点理论来分析,本文把高速公路作为主要因子之一,计算结果反映了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分界区,从而呈现出城市间静态空间分布。论文收集了河南省的相关数据,对城镇化结构和高速公路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论证,发现城镇化结构和高速公路发展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高速公路对城镇化结构的影响,并深入剖析了河南省城镇化结构的地区差异。随后,论文选取了河南省2003年以来的城镇发展和交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河南省城镇化结构演变进行了详实描述,综合结果反映出,河南省城镇化结构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延伸,出现核心圈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外围地区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小的演变趋势,突出反映了高速公路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聚散变化。最后,结合河南省地理特征和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提出了河南省城镇化和高速公路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不同区域通过因地制宜地建设次级高速公路,增强与相邻城市间经济融合的交通基础条件,进而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在提升河南省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解决城镇化地区差异、促进城镇化结构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宋东方[4]2000年在《基于公路养护管理的GIS应用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分析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CIS)技术与公路养护管理应用的基础上,描述GIS在公路养护管理领域应用的主要功能、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步探讨GIS应用于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并设计出利用GIS二次开发建立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的结构框架。
曹永钦, 田新华, 左朝阳, 王建伟[5]2010年在《谁持彩练当空舞 飞落鹰城化坦途——平顶山市“十一五”公路交通建设回眸》文中认为"雄关漫道真如铁,坦途万里映日月。物流滚滚民生路,秀出鹰城大跨越。"这是当前平顶山公路交通图景的真实写照,是该市"十一五"期间最为辉煌的经济成果之一。"十一五"是迄今为止平顶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水平最高、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255公里,密度为16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4公里,实现了全市县县通高速,密度达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1040公里的干线公路和11800公里的农村公路及21公里专用公路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全市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织成了以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支线为脉络、乡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交通网络,成功地打造了以市区为中心、县乡为支点、行政村为终端的半个小时经济圈。顺畅的人流、物流、产业流犹如一个个鲜活的乐符,跳动在鹰城大地的五线谱上,奏响了一曲铿锵有力的时代大交通乐章。
乔蒙丹[6]2016年在《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河南省公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交通运输一直就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情况息息相关。公路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的一种,对于地处中原的河南来说,公路交通运输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将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旨在通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对河南省公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根据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先总结国内外关于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及多目标规划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从定性分析的角度,详细说明了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制约关系。定量分析部分,首先建立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0年至2014年的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将数据代入对经济总量指标与各公路运输指标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经济总量指标与各公路运输指标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河南省交通运输投入与区域经济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河南省各市在公路运输方面的最佳投入,得出我们应在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10个市上加大对交通运输的投入;并且通过对河南省各市在交通运输量上投入与经济总量指标之比进行分析,推断河南省在公路运输方面的总投入占国民经济的总比重应在2.5%-4.6%之间;之所以选择河南省公路交通规划与经济发展,其原因在于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处在我国中部,是一个连贯南北、承东启西的中轴位置,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战略位置,再加之河南省的交通主要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所以本文选择河南省的公路规划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多目标规划工具,能够更加系统地整合交通公路资源与经济发展资源,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后笔者从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文对河南省公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到相关结论,这对河南省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雒海潮[7]2006年在《交通网络扩展与城市群形成演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若干大中城市作为发展核心,借助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网络,实现各城市之间互动协调发展,形成的具有密切经济、社会、文化等联系的城市密集区域。20世纪中叶以来,城市群的出现与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关于城市群的已有研究,主要涉及城市群基本概念、现象和形成机制等方面,其中有关城市群形成演化的研究,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的分析,着重于理论方面发展规律的探索;另有一些学者从交通的角度出发对城镇密集地区的交通运输联系进行量化分析,但不着重于理论的总结,对城市群形成演化过程中交通的重要作用没有系统的分析。中原城市群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肩负着中原崛起的重任,积极响应了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重大发展战略,但是对中原城市群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镇密集区形成演化的研究不多。本文以中原城市群形成演化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建国以来中原城市群地区交通线网的扩展、交通运输联系通过从定量的角度、按照时间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交通线网的扩展、交通运输联系在城市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并对交通线路对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原城市群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促进中原崛起,以响应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分为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思路。对文章写作的初衷及写作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最后指出了文章写作构思的路线。第二部分,城市群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介绍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的情况,对城市群的内涵、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介绍了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刘伯煜[8]2017年在《河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中部六省中居于领先的位置,但始终没能成为全国的旅游经济强省,而且河南省不同地市间的旅游经济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深入探究河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准确定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缩小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促进河南省旅游业的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指标和多指标进行综合测度,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在分析河南省旅游经济的时间差异时,以2004-2014年为研究时段,选取各地市旅游总收入作为指标,采用极差和标准差测度绝对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采用变异系数与泰尔系数测度相对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利用泰尔系数的可分解性,深入分析河南省旅游经济的地带演变特征。在对河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时,采用各地市旅游总收入与全省旅游平均收入的比值,选取2006年和2014年两个有代表性的年份,探讨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散与收敛的空间格局;然后采用Nich指数,以2009年为时间节点,研究2004-2009、2009-2014两个时间段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的空间演变特征,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在采用多指标分析时,以2014年为时间节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各地市的旅游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2004-2014年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旅游经济相对差异波动下降;河南省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与总体差异的变化趋势一致,地带间差异的贡献率大于地带内差异的贡献率。(2)河南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发展非常不均衡,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十分显著,旅游经济发展快速地区呈片状分布。(3)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单指标和多指标测度的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特征基本一致。(4)河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交通、区域经济背景和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关健[9]2005年在《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贷款及引入经营资本的方式解决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是我国促进道路交通发展,以缓解交通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所采用的基本策略。公路经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正是这一策略成功实施的产物,其经营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发展的成败。完善的治理结构、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科学的发展战略,被认为是鼎立企业发展缺一不可的三足。这也是各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研究并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动因。但是适用于具有一系列鲜明特征的我国公路经营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目前尚未真正建立,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鉴于此,本文“切入于经济,着眼于道路”,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管理学、产业经济学、财务会计学等多方面知识,对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整体划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下篇为“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案例研究”。 文章上篇在总结回顾现有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公路经营企业战略管理所处的特殊背景、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主体——高速公路的产业特征,以及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与风险特征,借此揭示了公路经营企业经营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文章提出了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战略方针。不论从研究体系还是研究内容上看,上篇部分都体现了较强的创新性。 文章下篇选取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作为案例,在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一步探讨了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方法、战略体系的构建以及二次创业等问题,为更好地指导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实践上的参考。
何赛萌[10]2013年在《河南省郏县城镇化研究》文中认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城镇化的水平往往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反过来,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城镇化能将资源、技术和产品集中在一起,产生更多的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形成聚集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县域城镇处于我国城镇体系的中心和结合点,上接大中城市、下连广大农村,具有人口转移半径短、发展潜力大等比较优势,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可见,县域城镇化在我国整个城镇化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郏县地处中原,2011年城镇化率为3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27%)和河南省平均水平(40.6%)。城镇化发展缓慢,制约着郏县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瓶颈”。鉴于此,论文以郏县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原则,从城镇化一般理论入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郏县城镇化进行了研究,希望对促进郏县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首先,论文对小城镇及城镇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郏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从城镇发展均衡性、空间分布、产业结构、城镇规模等角度对郏县城镇化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郏县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各个城镇职能不健全,城镇的规模较小,县域产业支撑不够,土地等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通过对郏县发展基础SWOT分析,发现郏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区内各类资源丰富,又有国家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和省内外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此外,在理论研究和区域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找出郏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规模小、工业化与城镇化在空间上分离、产业支撑不够、村庄空心现象严重等),并对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判断,提出构建“一主、两副、两极、七点、四轴”的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的想法。最后,就推动郏县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包括:一、发展特色经济带动城镇化发展:(1)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打下坚实基础;(2)着力推动产城互动,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城镇劳动力吸纳能力。二、创新规划理念,优化资源配置。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四、创新机制,突破资金筹措瓶颈。五、城乡统筹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六、深化改革,推进消除城镇发展的体制障碍等。
参考文献:
[1]. 平顶山市干线公路网改造与发展规划研究[D]. 朱东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2]. 河南省农村公路网规划与评价[D]. 李玉梅. 长安大学. 2006
[3]. 高速公路建设对河南省城镇化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D]. 刘敏. 河南农业大学. 2016
[4]. 基于公路养护管理的GIS应用与开发[D]. 宋东方.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5]. 谁持彩练当空舞 飞落鹰城化坦途——平顶山市“十一五”公路交通建设回眸[J]. 曹永钦, 田新华, 左朝阳, 王建伟.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0
[6].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河南省公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 乔蒙丹. 云南大学. 2016
[7]. 交通网络扩展与城市群形成演化分析[D]. 雒海潮. 河南大学. 2006
[8]. 河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刘伯煜.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9]. 公路经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关健. 长安大学. 2005
[10]. 河南省郏县城镇化研究[D]. 何赛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标签: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国家公路网规划论文; 中国城市群论文; 城镇体系规划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规模论文; 农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