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政府论文,战略性论文,新兴产业论文,采购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幼稚阶段,政府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把中国推到了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阶段。分析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并寻求其中的规律,对于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政府技术采购在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尤为明显,美国幼稚阶段半导体产业的政府技术采购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发源地,为了争夺空间优势,适应研制新型导弹和空间飞行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在五角大楼和美国宇航局的大力资助下,集成电路在美国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①。由于集成电路是所有计算机、通信产品、消费类产品的核心,所以美国大力促其发展。美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过程体现了美国在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展现了美国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产业政策措施,培植、扶持战略产业发展的水平。
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自1958年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半导体公司始,这两个公司发明了集成电路以后,美国长期主宰了集成电路元件的开发与市场销售。集成电路设计与生产工艺方面的不断创新,使美国在日益增长的世界集成电路市场中保持了主导的地位。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仍然占有世界集成电路市场的70%。根据调研机构iSuppli的统计,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内的电子设备设计上,美国仍是当之无愧的巨头。2006年的全球半导体电子系统设计市场上,美国的份额高达34.9%,年度芯片销售收入也有望达到621.4亿美元,相比2005年的583.1亿美元增长6.6%②。
二、影响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因素
美国半导体产业创新的内在机能及其相应的运转方式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这一机制作为一个总系统,由主体机制、动力机制等于系统组成,可概括为“轮式模型”(Wheel Model),如图1所示。图1中的轮表示美国半导体业的竞争力,横轴表示产业发展的落后程度,纵轴表示产业发展的创新程度。由B-A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轨道,也是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轨道,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技术创新之“轮”沿着这一轨道渐进地向上滚动,促进了半导体产业方式的转变。“轮式模型”清楚地显示出以企业为“轴心”的主体机制,以及两种拉力(市场需求、政府激励)与三种推力(科学技术、市场竞争、政府推力)的动力机制。在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拉力,三类推力。政府技术采购是最主要的需求拉力,市场需求则随着产业发展而逐渐增加;政府的科技研发(R&D投资)是直接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是间接推力;税收、赤字政策、教育培训措施和反垄断法的施行也共同构成间接推力;保护知识产权、维持多边贸易、确保外国市场对美国产品的开放,以及放松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和开拓新市场等措施以及国外的竞争,构成了国际环境。政府技术采购的需求拉力、研发投资等的推力和国际环境组成合力,共同推动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图1 美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的“轮式”模型
(一)科技投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对半导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政府的R&D投资大部分来自美国军方,另外一部分来自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国家标准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美国为了发展尖端武器系统,对于军用及宇航设备所使用的电子元件提出了微型化、轻型化和高性能的要求。在这期间政府用于半导体技术R&D的投资,都是以上述目标为出发点的。
在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形成时期,对于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这样重大发明的开发应用,政府都在关键的环节上给予了必不可少的支持。美国空军半导体技术R&D计划所取得的收效,使政府其它部门争相效仿,纷纷斥巨资资助私人企业的科研计划③。
(二)风险投资
发达的风险投资是美国信息产业和信息科技飞跃发展的巨大动力,美国的风险投资主要投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20世纪50年代的半导体硅材料,70年代的微型计算机,80年代的生物工程技术,到90年代信息产业的兴起,均是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完成产业化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在线、网景、苹果、微软和英特尔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壮大都密切依赖于风险资本的支持,风险投资在美国也经历了几个由盛到衰,又从衰到盛的反复过程。为刺激风险投资的发展,从1958年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法》到1993的《信贷担保法案》,美国共颁布了十几部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这些法律极大地推动了风险投资的发展,也进而推动了半导体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三)税收减免
为激励私人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美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激励企业的研发活动,如《经济恢复税法》将资本收益税从28%降至20%,将研发投资税从原来的49%降到25%,凡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超过前三年平均值的,可按超过部分的25%抵免所得税。此外,美国税法还鼓励企业、非营利机构或个人捐款给研究机构,该部分捐款可获得相应的减税待遇。美国的科技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1978年《美国国内税法》、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及1986年修正案、1986年《税收改革法》、1987年《投资收益税降低法案》中。此类政策措施极大地鼓励了半导体企业投入巨资开展研发活动。
(四)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由于专利法、版权法都不能有效地保护集成电路布图,在20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初,布图设计者的投资和创新几乎得不到任何法律保护。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研究和开发一个芯片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可以高达10亿美元,而竞争者只要花费5万美元的成本就可以大量复制相同的产品④。1984年通过了《半导体芯片保护法》对集成电路布图采取了一种特别权利的保护方式,它不同于版权法,又从版权法中借用了大量的概念和原则;同时针对集成电路布图保护的特殊性质,创设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原则,并吸取了专利法中的一些要素,美国国会在1987年、1988年、1990年和1997年对该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五)为半导体产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除通过以上经济手段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外,当美国集成电路与半导体产业作为整体遭遇不利的国际环境时,美国会动用政府力量,充分利用外交、贸易、法律等手段不遗余力地为产业界排除不利国际环境的影响。
三、政府技术采购的特殊重要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政府所提供的具有相当大规模的市场,保证了私人企业对于半导体技术R&D投资以及对于相应的生产设备的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政府也通过这样的渠道,对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施加了重大的影响。
(一)制造市场:首购的决定性作用
作为美国半导体产业形成初期重大技术突破的硅材料晶体管,美国国防部在投入巨资支持私企的R&D计划并鼓励他们建立相应生产线的同时,又以对企业非常优惠的价格购买新开发的电子器件。根据美国商务部1960年的统计数字,美国军方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为购买电子原件和设备所付出的平均单位价格大约是私人用户的两倍。美国政府作为“创造新的第一用户”,为私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市场,极大地降低了私人企业的投资风险,加快了他们生产经验的积累过程,提早实现了所谓“学习曲线”效应。
美国军方对于电子元件的性能所提出的明确目标,构成了半导体技术领域两项重大发明——硅材料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问世的直接诱导因素。在集成电路的发明过程中,美国军方对电子元件微型化、轻型化和高性能的兴趣,在客观上制造了一种适于技术革新的有利气氛和环境。集成电路问世后,由于风险较大私人企业犹离不定,1960年,IBM公司就最终决定放弃使用单片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元件。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首先于1968年宣布在阿波罗宇宙飞船的导航计算机中使用集成电路元件,之后不久,美国空军宣布将在改进后的民兵式导弹的制导系统中广泛应用集成电路元件。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这两项庞大的计划所需要的集成电路产品占该产品总销售额的绝大部分。从表1可以看出在集成电路应用的初期,国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带动私人企业、用户生产和消费
对于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突破,美国政府从一开始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迅速做出反应。1959年6月,德州仪器公司正式宣布发明集成电路仅三个月美国空军便同该公司签订了合同,提供115万美元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合同期限为两年半,并要求使用性能及技术难度都高于锗的硅半导体材料;美国空军又于1960年12月与德州仪器公司签订了价值210万美元的合同,帮助该公司建立日产500个集成电路的试生产能力;同时,空军又开始帮助德州仪器公司着手生产使用集成电路的小型数字式计算机。1961年10月,德州仪器公司展出了两台具有相同功能的电子计算机,这个展览由美国空军资助,并意味着集成电路技术代表着电子工业,以至美国整个工业的未来。美国空军分别于1960年和1961年同西屋公司签订了两项共计430万美元的合同,开发以集成电路为元件的电子设备。该公司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集成电路产品。在1961-1964这三年里,美空军同包括摩托罗拉公司在内的其它公司签订了多项合同,开发各种集成电路产品。
表2显示出1955-1977年政府和企业购买半导体产品的一般情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政府实际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表中亦未显示政府在晶体管发明之后的最初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⑤。
1958年,美国空军决定在其新式导弹系统中采用半导体元件,这使得半导体产品的销售量开始迅速增长(如表2所示)。在这期间,13家私人半导体元件公司参加了美空军“民兵式导弹可靠性计划”,也叫“民兵导弹计划(1)”。其中,摩托罗拉公司接受了170万美元的生产锗材料晶体管的供货合同。仙童公司接受了150万美元的硅材料晶体管的供货合同。空军的巨额订货,大大缓解了当时仙童公司为开发平面型晶体管这项新技术所亟需的流动资金问题。
(三)需求拉力产生的原因
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形成过程中,政府技术采购政策收到了明确的效果,政策所产生的“需求拉力”的效果,加快了集成电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主要原因是:第一,政府在支持私人企业R&D项目的过程中的积极态度和灵活性,这是由它作为新技术的潜在使用者这样的地位所决定的。第二,政府勇于承担风险。由于政府的目标十分明确,即获得微型化的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和电子系统,一旦私人企业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政府就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在新技术的应用前景还不十分明朗的条件下,这其中所涉及到的风险,一般私人公司是不愿意也不可能承担的。
四、政府技术采购的原因分析
在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形成阶段上,政府所实施的一揽子干预措施,产生了“技术推力”和“需求拉力”的积极效果,从而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为美国确立其在半导体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无论是技术方面的,还是市场方面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起到了催化作用,可以分析得出政府技术采购政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第一,政府的刺激措施成功地引导了利润导向,私人企业踊跃将资金投入集成电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相应的生产设备。第二,大量政府订货以及及时的用户信息反馈,使私人承包公司迅速积累了集成电路的生产经验,改进了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性能,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再加之许多新厂商介入,使得竞争愈加激烈。这两个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半导体产品的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如表3),其结果大大加速了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第三,政府的合同规定分阶段付款,适时地帮助私人承包公司解决了资金流动问题,降低了生产厂家的运营风险。第四,政府合同所规定的元件性能的标准,均高于一般水平,并规定在相当短的期限内达到要求。例如,政府与德州仪器公司签订的一项合同,规定该公司在6个月内完成18种新式集成电路的设计与交货,这种严格的条件加快了技术更新的节奏。美国政府技术采购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的运作,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牢牢地把握了半导体行业的世界霸权,在攫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其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得到提升。
美国的政府技术采购政策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得益于采购政策和执行管理的高度集中、采购预算管理高度集中、政府采购配置标准统一等方面。美国《政府采购》杂志网站的专家Michael Keating预计,2009年联邦政府采购总额约为1.11万亿美元,2010年将微升至1.12万亿美元⑥。美国政府采购在强调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充分体现有关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如购买美国产品、扶持中小企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限制购买不友好国家的产品等,已由单一的财政支出管理手段,演变成兼有财政支出管理和国家宏观调控双重功能的重要工具,是政府介入经济运行的最直接方式之一。我国的政府采购政策已经有了社会功能的内容,应该参照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中国国情,尽快地调整政府采购的预算、执行、操作、管理和监督,使其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尽快地发挥出来。
注释:
①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兰州研究中心,电子元器件资讯,2007-05.
②见慧聪网,2006-10-09.
③例如,NASA在1961年部分地资助了德州仪器公司的“51系列”计算机开发项目。由于政府其它部门的介入,美国空军在政府的集成电路技术R&D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1964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0%以下,尽管其绝对数额仍在上升。根据美国学者克莱曼的统计,在1959年至1964年期间,美国政府用于集成电路技术R&D的投资总额为3200万美元,其中70%来自美国空军。
④同①.
⑤例如,在1952年,美国大约生产了9万支点接触式晶体管,其中大部分是由西方电气公司(贝尔公司下属的生产部门)制造的。而该公司的产品几乎百分之百地出售给政府。
⑥徐进.进入联邦采购季美国政府花钱忙[N].中国财经报,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