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两地”:海南工业发展的最佳模式_旅游产业论文

“一省两地”:海南工业发展的最佳模式_旅游产业论文

“一省两地”:海南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产业发展论文,两地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海南建省办特区8年来产业发展战略的三个模式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8年间,随着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三次变动,在经济发展思路上变换了三次:

其一,建省初期的1988—1989年(也可包括筹备建省的1987年在内),提出海南以深圳为模式,推行“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及“两头在外”(原料来源及产品销售均在国外),实行“大进大出”,参加“国际经济循环”。可是,事与愿违,海南的“三来一补”微乎其微,成了“无来无补”,外商来料加工近于零。这一模式难以实行的主要原因是海南“天时地利”不如深圳:第一,海南没有深圳那样的地理位置,深圳与香港“一桥之隔”,仅个把钟头路程;第二,海南的投资环境比不上深圳,在外商心目中有欠理想;第三,海南四面环海,碰上刮台风,岛内是两天进不去,三天出不来;第四,海南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差;第五,政策优势当时尚无法与深圳相比,价格位差过大等等。事实证明,海南经济发展照搬深圳模式是行不通的。

其二,1990—1992年。随着建省初期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人的变动和新领导人的到来,提出学习江苏模式,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产业。认为海南特区农村人口多,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这个模式更是昙花一现,主要原因在于:(1)江苏是文教科技发达地区,又毗邻上海,乡镇企业发展主要借重于城市的庞大高科技队伍,而海南科技力量薄弱,员工业务素质也低;(2)海南农业经济虽在全省经济中占比重大,但农村乡镇企业既没有规模,也缺乏实力,无法启动全省经济发展。

其三,1993年初至1995年底,海南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海南经济起飞,这便是“旅游启动模式”。应该说,旅游的确是海南的一大优势,但在全省国民经济总值中的带动系数和推动系数较小。以1993、1994、1995三年为例,旅游业仅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1.6%、1.8%,据测算,未来旅游业总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00年约占七分之一;到2010年仅占十二分之一。同时,旅游业还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影响,难以稳定发展。因此,它只能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而无力担负起整个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

此外,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决定公布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和论述了发展海南经济的优势,有海洋优势论,亚热带优势论,沙滩植被优势论,旅游资源优势论等等。并据此提出海南经济发展的多种战略目标和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如:“农业奠基论”、“工业主导论”、“贸易启动论”、“旅游先导论”和“海洋兴琼论”等。这些战略目标和发展模式在不同程度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作用。但是,几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这些模式都带着片面性,很难充分发挥海南潜在优势,并形成经济优势,推动全省经济起飞。

那么,海南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在哪里?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应是什么样子?

二、海南产业发展方针和最佳模式是“一省两地”

综合对海南省情的分析和建省以来经验教训的回顾总结,借鉴东盟国家的发展和港、台经济比较研究,笔者认为,海南省产业发展的方针应是:发挥海南的特殊优势,依托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以热带农业为基础,加强第一产业;以新兴工业为主导,加速发展第二产业;以海岛旅游为龙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带动全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现代大工业,尽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全省整体经济实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繁荣进步,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一省两地”,即中国沿海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南国海岛旅游度假胜地,最终实现富民和富省两项基本任务。

(一)发展现代大工业是海南加速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全省经济腾飞的客观要求

工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亚洲“四小龙”和东盟诸国的经济腾飞最终都是依靠发展工业实现的。从国内外的一般发展经济看,迈向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海南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一个基本前提。

海南为什么不能重复国内一些地区走过的道路,而在工业起步的初始阶段就提出发展新兴的现代大工业呢?这是由海南的省情和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海南工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础十分薄弱。在建省以来遇到的两次银根紧缩中,经济波动比较大,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在一般中小型加工业的发展方面,没有新的特点,客观地说,适应不了竞争。因此,要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能力,必须具备一些现代化的大工业企业,这是海南多年来发展实践的总结。海南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藏,也有大量优质的金属矿产,最适宜发展新兴工业。这里所说的大工业,包括资源加工型的和大进大出型的。海南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这么一块地方,搞上十几个大项目,生产总值、利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去了,折个经济实力就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发展现代大工业,还有一个创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环境的问题。虽然海南工业的发展水平低,但完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体制优势,广泛开展外引内联,发展现代大工业,上一批高技术、高水平、达到合理经济规模的项目。发展新兴大工业,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不仅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整体升级,增强海南经济应变能力,而且可以在某些行业和产品方面取得比较优势,做到后来居上。比如海南可以利用丰富的油气资源,建成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可以加快发展汽车、炼油、浆纸等项目,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环境保护来说,现代大工业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像新加坡618平方公里土地,1994年人口287万人,搞了大进大出的五个炼油厂,加工量达7900万吨,现在全国财政收入的60%是靠炼油厂加工收入及油品运输收入实现的。瑞士也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而这些国家都是世界上环境最优美的国家之一。同时,只有发展大工业,才能进一步带动农业、贸易、旅游的发展,对金融业、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等产业的兴旺也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浅显易见。总之,海南经济要腾飞,不搞现代化工业不行,而从建省以来的实践看,海南搞大工业也是可以做到的。

(二)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是实现广大农村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拥有独特而优越的土地、海洋和气候条件,热带农业资源处于全国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位置。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广阔,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海南最大最现实的优势和一大特色。从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看,解决农村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靠乡镇工业来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积累。毫无疑义,海南也要大力发展工、商、运、建、服务等乡镇企业,但从海南的实际情况看,在很长的时期内,优势毕竟不在乡镇企业而在热带高效农业。“八五”期间,海南农业获得了全国少有的连续五年两位数增长的成绩,主要原因就是立足热带资源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运销加工为中心,狠抓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在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方面,海南可以建成为全国服务的育种制种基地,生产国内需要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热带产品,冬季可以供应内地大批量的反季节瓜菜,等等。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产品可以越来越多地打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从致富途径来说,一家一户种几亩水果,养几亩水面的鱼,很快就可以致富。此外,热带高效农业及加工业的发展,还可以吸收相当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所以,热带高效农业不仅起到农业基础地位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龙头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是从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经济发展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海南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发展热带海岛旅游业,并以之为龙头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将对海南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进步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如前所述,海南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独特,在国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际上也颇有竞争力,发展旅游业应成为海南建设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旅游业不仅自身能创造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带动效应也十分广泛。旅游购物促进各类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直接带动食品、轻纺、机电工业等行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吃、住、行扩大了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吸引旅游者,需要创造一个良好和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独具匠心、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这对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服务质量、繁荣文化和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旅游业还发挥着扩大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增进不同地区和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的重要作用。建省以来,海南热带海岛度假旅游以其强大的魅力吸收游客,迅速发展。1998年,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将占最大比重,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正是由于海南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旅游的带动效应,旅游业虽不能担当整个国民经济的龙头,却可以摆到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在《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了旅游业为一大支柱产业,明确提出“把海南逐步建设成为国内外影响大、吸收力强的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这一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主题。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在其他第三产业行业中,应突出房地产、金融、贸易和信息产业。海南有发展房地产业的条件和优势,建省以来的实践证明,房地产业的带动效应不下于旅游业。发达的金融业和贸易业则是加快发育壮大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而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信息业将为海南第三产业开辟新的发展领域,成为海南未来迈向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基于此,可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海南经济支柱产业,以推动经济社会繁荣进步”的第三产业发展思路。

把海南建设成为“一省两地”的战略对策

(一)突出临海型工业布局,按“东轻、西重、北综合”的格局,合理配置资源,加速建设新兴工业省。

1、工业发展布局:(1)依托港口和有港口依托的城市,突出临海型工业布局。通过主要港口地区的工业发展,增加港口城市的辐射能力,并以此作为海南经济的增长极,向腹地和外围扩散,促进海南经济的全面发展。(2)根据全岛资源分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按“东轻、西重、北综合”的工业格局,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好西部工业走廊。海南岛的主要矿产资源大多分布于西部地区,而全岛的重点旅游资源又主要分布于南部和东部地区。因此,在安排工业发展的布局时,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宜以食品、纺织、机械、精密仪器仪表、电子等轻工业的加工型工业为主,形成东部主要以轻纺工业为主,西部以重工业为主,北部为综合工业区的格局。

2、重点发展七大支柱工业:(1)油气化工工业。主要综合利用海南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橡胶等自然资源和采用国外原油,发展资金、原料、产品三头在外的炼油和石化工业。(2)汽车制造工业。主要抓好汽车、摩托车为龙头的工业及配套件的发展。(3)饮料食品工业。充分利用海南丰富的热带作物资源,发展天然饮料工业,建成天然饮料王国。如海口罐头厂的椰树牌椰子汁、矿泉水,已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4)化纤纺织工业。重点发展化纤原料,抓好聚酯切片扩建工程项目。(5)浆纸工业。主要是利用海南的速生丰产林资源和区位优势,引进外资发展现代化的、污染防治技术先进的大型纸浆和造纸项目。(6)制药工业。重点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以南药、热带陆地和海洋动植物资源为原料的药品。(7)建材工业。重点发展水泥和大玻璃,同时发展玻璃深加工业。

3、抓好资金的筹措。除了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外,要争取银行的支持。同时,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国外投资者投资海南工业。此外,设立企业发展基金,扩大企业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允许资信好、规模大、经营业绩好的重点企业,在社会上直接融资,增强企业的滚动、发展能力。鼓励企业采取股份制、产权转让等方式筹措资金,发展工业。

4、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多形式提高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5、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先进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加强在先进生产技术、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科技合作,面向国际市场,采取“拿来主义”,把洋货变“海货”,加快在技术水平和产品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二)以热带作物和海洋资源开发为重点,加速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

海南热带农业和海洋资源在全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发展热带农业和海洋产业,既符合海南农村实际,投资少,见效快,又能打入国内外市场,为全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1、要转换脑筋,突破小农业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出发,以国内外市场消费需要为目标,以名牌优质商品为龙头,实现种、养、工(加工)、商(贸)、运、资、技、教一体化,包括机械、农田水利、农村能源、技术经济信息及协作网络、科研、推广、开发、培训教育、生态环保、农产品及加工品的贮藏、保鲜、包装、运输和内外贸营销等各环节进行有机组合的联合体。同时,还可包括发展森林公园、自采用果园、水库及自然风光旅游疗养等。

2、要坚持把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1)海南低度荒山坡地面积多,大力开发栽种芒果、菠萝、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和热带经济作物,既不与粮食争地,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2)海南天然橡胶生产在我国橡胶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国内橡胶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3)海南发展冬季反季节菜在全国是唯一的,不仅满足岛内市场需要,而且还能为丰富全国“菜蓝子”工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4)海南热带气候资源丰富,生物多样,可为我国南繁育种提供宝贵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基因库”,在我国种子工业发展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3、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一规划,成片开发,规模经营,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可尝试将资金、技术、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创办“公司+农民+科技”或“农民+机关+公司+科技”的股份合作制,成片开发商品生产基地,把公司的资金优势和农民的土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使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企业化方向发展。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运销加工为中心,动用高科技向精细农业方向发展,建立起有竞争力的生产高技术、高档次、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高收益的产品及其深加工品的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如地处祖国南端的三亚市,成功栽植无籽西瓜,培育杂交优质粮食种子,还有名贵蔬菜、水产品的种苗,等等。

5、把加快开发海洋资源和牧业资源纳入热带高效农业的轨道。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海洋是其一大优势。要加强和利用海洋高新科技,在浩瀚万顷的“蓝色国土”上建立“牧场”,发展现代化的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制盐业以及其他现代海洋产业。海南岛长夏无冬,四时常绿,有广阔的草地和优秀草种,还有本地良好的禽品种,如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福山猪、兴隆水牛等(可建立禽畜基因库),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畜牧业。

(三)以热带海岛度假为目标,加速发展南方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1、以市场经济为指导,以国际惯例为依据,创造一个宽松经济环境,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业,是海南特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进一步放开市场,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的重要措施。从长远看,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从地区倾斜政策向产业倾斜政策转移。目前我国实行的财税、金融、外贸、投资等重大的根本性的改革措施,不仅是利益的再分配和资源的再配置,而且也是地区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新划定。特区与内地在政策优惠上的落差必须逐步相对减弱。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国民待遇”是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必将要求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为此,要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体和境内外投资者的积极性,动用社会力量兴办旅游业和第三产业。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业垄断界限,让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和外资企业按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利率机制,开展和平竞争,共同发展,以利于促进商贸、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各业的繁荣。

2、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项目,明确重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热带海岛度假。建议对海口的酒店要予以适当控制,而对滨海度假、少数民族风情、温泉康乐以及大众参与性强的特色旅游项目,要大力扶持。重点抓好亚龙湾、石梅湾、桂林洋、白沙门、高隆湾等旅游区和中部山区民族风情特色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亚是海南旅游业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对三亚这座热带海滨城市的旅游投入,使之成为龙头,沿本岛东海岸一线展开,结合民族风情点,温泉康乐中心,构建海南省旅游业新格局。在现有三亚、海口、兴隆、通什四个中心区大发展的同时,九五期间争取拉起西北部的儋州。另外,结合迎接“’96中国国际度假休闲游重点在海南”的活动,开发海南滨海和山地度假区,以及在各相应酒店增设康体休闲设备,以提高度假休闲的内涵。

3、宣传促销,打开市场,全力提高知名度,把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请到天涯海角来。

海南的旅游形象非常重要,针对客源市场,以国内大陆客源为主要基础,大力发展面向港澳台和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的海外旅游。重点开拓台湾、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中程周边市场,同时积极拓展欧美市场,尤其是德国、美国。结合“’96中国度假休闲游重点在海南”的活动,可邀请国内外有名的记者前来采访,为海南造声势。此外,还要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以适应海南旅游发展的新形势。

标签:;  ;  ;  ;  ;  ;  ;  ;  ;  

“一省两地”:海南工业发展的最佳模式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