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已经展现出了充分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建筑企业必须将其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工作,在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索,契合行业发展及社会进程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1建筑企业必须从观念上形成对“质量第一”的认同,将施工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战略工作,为其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也将其成效的取得作为提升企业高度的核心手段。新时代,在我国行业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强心”与“危机感”并存的意识,既要将质量作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工作,力求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创造更高质量的产品,同时绝不被同行忽视质量的恶劣行为影响,保持清醒头脑与自我审查意识,时刻敲响安全质量的警钟,严格按照行业规范与产品特点,开展深入实际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1.2应强调“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筑行业本身为实体性产业,因此其实效的取得多以“看得见”的实物为参考和依托,但这些实效都离不开贯穿于安全管理始终的管理理念的影响。多数建筑企业受限于建筑行业较强的回款周期与较大规模的投入之间的矛盾,将手边可以利用的资源绝大多数投入到了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去,而忽略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使得施工过程缺乏坚定的理念支撑,会使问题无法解决,发现苗头却不能有效预防的消极情况。但长远来看,必须将科学的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战略工作,一方面,要将企业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到企业的整体进程中来,对于相关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的扎实培训,同时积极吸纳具有较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予以欢迎,也积极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培训;另一方面,要增加安全管理的主体,不仅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还要鼓励基层工人互查、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汇报并解决,同时将业主的反馈作为改进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1.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攻方向,对于在老产业、老部门中应用的老方法要辩证地看待,不能一味地唯经验是论,也不能在后果产生后再反应过来,去重点消除问题造成的影响上去,而应将安全管理贯穿始终,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扼杀在摇篮之中”,力求其恶劣性得到抑制与消除,注意提升安全管理的程序性与时效性。
1.4必须以标准为本,绝不允许私自篡改标本思想的行为产生,对于违背标准的施工行为予以明确惩罚,迫使各部门将安全标准铭记于心。
1.5要保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与真实性。要以行业法规为纲领性指导,对于质量的判断与选择均要有据可依,不能盲从“专家”理论,也不能故报虚假情况,各级管理人员要打消私人关系在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影响,不因私人情感而造成不公正管理的出现。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特征
2.1必须明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多元化、复杂化影响因素的存在,并直面这些因素进行相关的质量管理。建筑设计、原材料供应、配套设备、天气情况、建造周期等均是安全管理应该参考的重要目标,同时,在这些基础因素上演变出的具有随机性、特殊性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也是质量管理的主攻方向。
2.2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通常并不是特别稳定的,表现为波动的变化起伏,这与其他行业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其他行业中,由于产品较为固定,且升级换代路线有迹可循,因此常会有固定的流水线配备,也会在生产经验的总结上形成明确的行业标准及规范,各行业参与者也可以在代表性的产品基础上进行自有产品的创造与升级。但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虽然也有相应的行业法规以及质量的有关标准,但由于各个施工项目所针对的使用主体、所使用的成本预算以及所设计的建成目标等方面差异明显,甚至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这些复杂的具体性中把握统一性就具有极高的实际难度。且正如第一点所说,复杂的环境也是建筑行业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偶然情形也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在实际的施工中,虽然拥有基本的进度要求,但是各部门、各施工主体间承担的项目施工差异巨大,且整个施工过程程序极为复杂,因此难以及时、准确地窥探到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这就使得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成为“隐蔽”的话题,而对于这些“隐蔽”的问题在检查时很难发现,极易成为威胁全局安全质量的隐患。
2.4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质量的检验科学性与合理性存疑。由于建筑工程就是一个规模庞大、涉及部门极广的系统工程,加之以复杂的施工程序,因此在检验时多集中于其外在的质量表现,很难深度发现其内在质量的问题,这就使得安全质量检验的基本目标受到影响。
2.5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质量的评价方式较为特殊,由于其建设周期较长,因此与其他产业是前预测、时候检查的简单机制相比,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检验是一项长期、分布的程序性过程,其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终。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分析
3.1基础性施工技术
3.1.1桩基技术
桩基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所采用手段较为单一,但要想最大程度发挥其稳定性,必须针对于不同的桩基手段具体分析。从沉管灌注桩来看,在用好传统的锤击、震动等基本形式之外,要探寻新的桩基形式使用,对于活跃于市面上、拥有充分的科学理论支撑的扩底桩、大直径沉管桩等要避免过于死板的桩基选择。由于建筑物规模不断扩大,且密度也随之提升,高层建筑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份额,因此要将大直径钢管桩应用到建筑施工中去,这可有效改善施工现场周边的基础环境。在地基方式的选择上,利用好CFG桩的复合地基的价值,这一地基技术由于其新颖的工艺手段,以及其包含水泥粉、煤灰等多样原料的独特构成,因此对于土地的适用性极强,可以保证地基在复杂的土地条件下的稳定性;做好桩检测工作,严格遵守既定的行业规范要,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桩基选择予以明确改进,绝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基础性的小问题。
3.1.2深基坑支护技术
对于该技术的选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根据现场的坑口深度以及环境情况跟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选择在施工现场不同土钉墙、地下连续墙、排桩等不同方式,而对于这些方式的评价绝不能脱离工程整体而各谈个体,只要符合施工要求的方式均是科学合理的选择,而对于其局限性也要根据项目现场状况予以充分思考,力求实现相互补充、扬长避短的理想效果。
3.2混凝土技术
该技术在当前建筑行业使用颇广,主要通过对水泥、砂石、水等物质的有机混合,加之以设备搅拌,从而达到相关的施工标准。操作形式较为简单,但比例控制、技术手段等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标准。
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在施工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成熟性与发展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的开展与工程实效的取得,在新时代下必须探求更为高端、精准、坚定的改进。聚焦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实际,对于其施工质量管理这一基础工作进行剖析,同时分析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手段及技术问题,力求为行业参与者提供行之有效的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小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智能城市,2020,6(01):100-101.
[2]张东来.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2):205-206.
[3]井雪晶.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5):124.
[4]林红芳.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158.
论文作者:王志峰,梁绍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