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本文从说话为基础,激发写的欲望、图画为桥梁,训练学生观察、从阅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四个方面来谈,激发学生把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重新加以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
关键词:
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对其思想情操的熏陶。也就是说,教作文的过程就在于育人——培养创造型、智能型的人才。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
能读会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习作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语文能力强弱的体现。习作也是学生知识、智慧、认知能力、创造才能的反映。习作要求学生把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重新加以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既有形象思维训练,又有逻辑思维训练。
一、说话为基础,激发写的欲望。
初入学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说话愿望,老师要保护、珍视这种愿望,让学生自由表达,但此时学生只说半截话,表达不太清楚,我便时时处处提醒,指导孩子说完整话,把语义表达明白,渐渐地能说一段完整话,这也为将来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算是写话的启蒙训练吧!平时利用好教材资源,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情境,搭设说话的舞台。课上我先请学生就一个内容海阔天空地说,有了这样自由、轻松的学习空间,学生们乐于动笔表现自我的愿望更加强烈。只要他们敢写、有兴趣写,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多鼓励他们,而不能急于求成在学习每篇课文时,我都先不着急让学生走进文本,而是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巧妙地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接着再指导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用完整、连贯、通顺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学习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先问:“读了这首诗歌,你知道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踊跃地描述“登楼所见”。接着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的诗人,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说;“夕阳多美呀!我们欢迎大家来欣赏。”“滚滚的黄河水多壮观啊!”“这么美呀,我们来照张照片,留个纪念吧……”就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会了思维,学会了语言表达。长时间的说话训练,使学生学会了说,学会了倾听、补充与帮助。
二、图画为桥梁,训练学生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面对单幅图或多幅图,能写上几句话或写一段话,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滔滔的江河就是发源于这涓涓的细流,这可以说是作文当中的一项基本功。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2)细致观察,合理想象,叙述图意。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根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看图编故事要从“异”字着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说话时,要力避“鹦鹉学舌”,要鼓励学生与他人想得不同,说得不同。
三、从阅读中学习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由此可知,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作文教学的实质之所在。事实上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依赖于阅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积蓄作用和榜样作用。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四、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体验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写作文可以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
论文作者:汪洋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习作论文; 事物论文; 看图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说话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