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黑水县石碉楼乡中心校 四川 阿坝 6235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11-08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素材的理解和感受是多样性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深层次挖掘教材中价值导向,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特色、弘扬爱国爱家和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尊重学生独特的人文体验。因此,语文应重视人文主义教育。而语文教材中含有众多人文主义精神,对学生实施人文主义教育具有得天独厚优势。以下是作者的一些点滴教学体会。
一 、语文教师要倾注仁爱之心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显示:教师可以通过仁爱学生来实现学生学会仁爱。仁爱是一种重要的人文价值。在语文课文中,富含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仁爱素材,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仁爱之心。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教师要结合有关仁爱的相关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促使学生亲身体验教材中的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关爱同学和真爱有情。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导学案,力求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精心设计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紧密联系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教材中的仁爱之心,意识到仁爱之心的难得可贵,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彼此关心,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要领读课文,要求学生全身心倾听,深层次触及课文内涵,在互帮互助中保持一个仁爱之心。借助于课文内容,学生彼此之间关心和爱护现象日益明显,大到学习中的困难,小到生活中的琐事。仁爱以期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凝聚班级向心力的同时促使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
二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言行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具有辨别力是约束自身不良言行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才能区分对错和善恶。而最大限度避免由于自身不良言行给他们带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正确言行是人文价值的一大组成部分。其包括:彬彬有礼、着装整洁、尊重礼让、使命感、良好的服务、迎难而上、履行义务和自我约束等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言行的关键阶段。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很难对他们进行规范。比如:有的学生在课下玩玩具、有的学生望着窗外发呆、有的学生自言自语等等。这些现象在课堂上是普遍存在的,然而这些不良的言行不仅影响着自身,同时影响着其他学生的学习。之所以发生这些现象,作者认为:主要在于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尽管课堂上教师的严格规范,然而还有很多学生有意和无意的触犯。有些学生也想好好学习,就是不由自主。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好解决这些不良言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呢?作者认为:赏识和批评教育是两种有效的方式,对那些专心听讲的学生,给与及时有效的丧失,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意境优美和思想深邃的音乐,帮助学生自我约束。对于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充分利用同桌和前后桌监督和帮助,必要时采取课下补课,以免这些学生掉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正确的言行,培养学生初步辨别力,最大限度降低错误言行给自身和其他学生带来的危害。
三 、语文教师要在静思中入情入境
静思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一定程度而言,静思也是一种心理调节的方法,通过静思来安抚浮躁的心情,从而心平气和。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轻松和自由的音乐,辅助教育的语言讲解,学生在倾听美妙动人的音乐同时丰富想象,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导入学生头脑之中。
四 、语文教师要在模范带头中实施人文教育
教师要力求准确选择教学内容。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研究这些优秀的课文,挖掘人文因素,为课堂教学增光加彩。为此,要充分树立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生动和形象的展示,增强学生直接体验。此外,教师还要构建适宜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多一分激励,多一分赏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言而总之:语文教材中富含多种人文教育因素,教师在有意识和有步骤传递这些固有人文情怀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学生心灵上的引路人,探究读书和育人最佳的切合点,以新视角和立体化赶我课文,以便又快又好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论文作者:郭西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学生论文; 仁爱论文; 教师论文; 人文论文; 课文论文; 言行论文; 之心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1期论文;